要為自由而戰鬥

要為自由而戰鬥

我們要把幸福建築在別人的幸福上,而不是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 我們更需要的不是機器,而是人性;我們更需要的不是聰明乖巧,而是仁慈、溫情。 就讓我們進行戰鬥,建設一個新的世界--一個美好的世界。

簡介

該文為卓別林《大獨裁者》 影片結尾的演說,被公認為卓別林一生中最精彩的演說,這次演說長達7分鐘之久,還被Timo Tolkki選進其專輯《Hymn To Life》的同名曲《Hymn To Life》,具有不俗的影響。

原文

遺憾得很,我並不想當皇帝,那不是我乾的行當,我既不想統治任何人,也不想征服任何人。如果可能的話,我倒想幫助任何人,不論是猶太人或是基督徒,是黑種人還是白種人。
我們都要互相幫助,做人就是應當如此。我們要把幸福建築在別人的幸福上,而不是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我們不要互相仇恨,互相鄙視。
生活的道路可以是自由的,美麗的,只可惜我們迷失了方向。貪婪毒化了人的靈魂,在全世界築起仇恨的壁壘,強迫我們踏著正步走向苦難,進行屠殺。我們發展了速度,但是我們隔離了自己;機器應當是創造財富的,但它們反而給我們帶來了窮困;我們有了知識,反而看破了一切;我們學得聰明乖巧了,反而變得冷酷無情。我們頭腦用得太多了,感情用得太少了。我們更需要的不是機器,而是人性;我們更需要的不是聰明乖巧,而是仁慈、溫情。缺少了這些東西,人生就會變得凶暴,一切也都完了。
飛機和無線電縮短了我們之間的距離。這些東西的性質,本身就是為了發揮人類的優良品質,要求全世界的人彼此相愛,要求我們大家互相團結。
現在世界上就有千百萬人聽到我的聲音--千百萬失望的男人、女人、小孩--他們都是一個制度下的受害者,這個制度使人受盡折磨,把無辜者投進監獄。我要向那些聽得見我談話的人說:"不要絕望啊!"我們現在受到苦難,這只是因為那些害怕人類進步的人在即將消逝之前發泄他們的怨毒,滿足他們的貪婪。這些人的仇恨會消失的,獨裁者會死亡的,他們從人民那裡奪去的權力會重新回到人民手中的。只要我們不怕死,自由是永遠不會消失的。
戰士們,你們別去為那些野獸們賣命啊--他們鄙視你們--奴役你們--統治你們--吩咐你們應當做什麼,應當想什麼,應當具有什麼樣的感情!他們強迫你們去操練--限定你們的一伙食--把你們當牲口,用你們當炮灰。你們別去受這些喪失了理性的人擺布了--他們都是一夥機器人,長的是機器人的腦袋,有的是機器人的心肝!可是你們不是機器!你們是人!你們心裡有著人的愛!不要仇恨哪!只有那些得不到愛的人才仇恨別人--只有那些喪失了理性的人才仇恨別人!
戰士們!不要為奴役而戰鬥!要為自由而戰鬥!《路加福音》第十七章里寫著:神的國就在人的心裡--不是在一個人或一群人的心裡,而是在所有人的心裡!你們人民有力量--有創造機器的力量,有創造幸福的力量!你們人民有力量建立起自由美好的生活--使生活更有意義。那么,為了民主,就讓我們使出力量來吧,就讓我們團結在一起吧!就讓我們進行戰鬥,建設一個新的世界--一個美好的世界。它將使每一個人都有工作的機會,它將使青年人都有光明的前途,老年人都有安定的生活。
那些野獸也就是用這些諾言竊取了權力。但是他們是說謊!他們從來不去履行他們的諾言。獨裁者自己享有幸福,但是他們使人民淪為奴隸。現在就讓我們進行鬥爭,為了消除貪婪、仇恨、頑固,讓我們進行鬥爭,為了建立一個理智的世界--在那個世界上,科學與進步將使我們所有的人獲得幸福。戰士們,為了民主,讓我們團結在一起!
哈娜,你聽見我在說什麼嗎?不管你在哪裡,你抬起頭來看哪!抬起頭來看哪,哈娜,烏雲正在消散,陽光照射進來!我們正在離開黑暗,進入光明!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新世界--一個更可愛的世界。那裡的人將克服他們的貪婪、他們的仇恨、他們的殘忍。抬起頭來看哪,哈娜,人的靈魂已長了翅膀,他們終於要振翅飛翔了。他們飛到霓虹里--飛到了希望的光影里。抬起頭來看呀,哈娜!抬起頭來看呀!

大獨裁者

《大獨裁者》是卓別林最為成功的電影之一,由他自導自演,影片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刻畫了殘酷迫害猶太人的大獨裁者亨克爾,這個企圖統治世界的亨克爾暗喻納粹頭子希特勒,卓別林在人物造型上非常明顯地模仿希特勒,並巧妙地通過個人演說對他進行了辛辣的嘲諷和鞭撻。這部影片拍攝於希特勒氣焰最為囂張的1940年,

《大獨裁者》劇照《大獨裁者》劇照
尤其對希特勒辛辣的嘲諷並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這部影片在拍攝之前就被施壓,但卓別林毫不讓步,並在巴黎的報紙上登出該片的主要劇情,公開向納粹挑戰,並稱,“當希特勒在煽起瘋狂的時候,他必須受到嘲笑”,卓別林的這種做法需要極大的勇氣,讓人欽佩。 這部電影問世後希特勒雖然明知挨罵,但仍然堅持觀看,這部電影讓他十分憤怒。

卓別林

卓別林卓別林
頭銜:“不列顛帝國勳章佩戴者,AFI百年百大明星”之一。卓別林幼年喪父,曾在遊藝場和巡迴劇團賣藝或打雜。1913年,隨卡爾諾啞劇團去美國演出,被美國導演M.塞納特看中,從此開始了他的電影生涯。1914年2月28日,頭戴圓頂禮帽、手持竹手杖、足登大皮靴、走路像鴨子的流浪漢夏爾洛的形象首次出現在影片《陣雨之間》中。這一形象成為卓別林喜劇片的標誌,風靡歐美20餘年。他奠定了現代喜劇電影的基礎,卓別林戴著圓頂硬禮帽和禮服的模樣幾乎成了喜劇電影的重要代表,往後不少藝人都以他的方式表演。
從1919年開始,卓別林獨立製片,此後一生共拍攝80餘部喜劇片,其中在電影史上著名的影片有《淘金記》、《城市之光》、《摩登時代》、《大獨裁者》、《凡爾杜先生》、《舞台生涯》等。這些影片反映了卓別林從一個普通的人道主義者到一位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藝術大師的過程。卓別林以其精湛的表演藝術,對下層勞動者寄予深切同情,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弊端進行辛辣的諷刺,對法西斯頭子希特勒進行了無情的鞭笞。1952年,他受到麥卡錫主義的迫害,被迫離開美國,定居瑞士。在瑞士期間,他拍攝了尖銳諷刺麥卡錫主義的影片《一個國王在紐約》。1972年,美國隆重邀請卓別林回到好萊塢,授予他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稱他“在本世紀為電影藝術作出不可估量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