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眼鳳頭鸚鵡

裸眼鳳頭鸚鵡

西長嘴鳳頭鸚鵡(學名:Cacatua pastinator )是鸚形目鳳頭鸚鵡科的鳥類,體羽主要為白色,雪白漂亮,西長嘴鳳頭鸚鵡最明確的特徵就是眼睛周圍為裸皮,以及鼻子附近兩眼之間有鮮紅或者是較淺的橘色。食物包括種子、殼類、漿果、堅果、水果、嫩芽、花朵、昆蟲等。語言能力一般。喙的力量強大,需要養在金屬籠子中。同許多鳳頭鸚鵡一樣,作為寵物飼養需要主人大量時間陪伴。羽粉較多,需要定期沐浴。叫聲嘈雜。野外分布於澳大利亞和紐西蘭。

基本信息

動物簡介

裸眼鳳頭鸚鵡:

裸眼鳳頭鸚鵡裸眼鳳頭鸚鵡

(又名:西長嘴鳳頭鸚鵡、長喙裸眼鳳頭鸚鵡、裸眼可瑞巴丹鸚鵡)

拉丁文名稱:Cacatua pastinator

英文名稱:Bare-eyed Corella , Corellacockatoo

分布:澳洲

身長:34 到 40 公分

裸眼鳳頭鸚鵡最明確的特徵就是眼睛周圍為裸皮,以及鼻子附近兩眼之間有鮮紅或者是較淺的橘色,若是亞種里的主種 Cacatua p. pastinator,更有者所有巴丹沒有的細尖上嘴喙,這種亞種也叫“長喙裸眼鳳頭鸚鵡”,可瑞拉巴丹大致可分為「大可瑞拉」及「小可瑞拉」兩種,長喙即為大的可瑞拉,而其它的亞種則為小可瑞拉。

雖然長像並不是很討人喜愛 ( 前陣子有人討論認為大可瑞拉長得很像火雞,是最醜的巴旦鸚鵡 ) 不過它們的寵物性很不錯,尼喃的叫聲也討人喜愛。

亞種 : 裸眼可瑞拉巴丹鸚鵡共有五種亞種:

裸眼鳳頭鸚鵡裸眼鳳頭鸚鵡

1. 裸眼鳳頭鸚鵡 Bare-eyed Corella (Cacatua p. pastinator),體型在五種裡面是最大的,有 40 公分長,上嘴喙也是五種裡面最長的一種。

2. 史克雷特氏裸眼 Sclater's Bare-eyed Corella ( Cacatua p. gymnopsis ),體型較前者為小,約 36 公分,嘴喙也較短。

3. 小可瑞拉 (Little Corella),較史克雷特氏大一點,約 38 公分,兩眼之間的顏色偏橘色,羽毛的底色也可看到隱約的橘色。

4. 馬修氏小可瑞拉 Mathew's Little Corella,體型約 34 公分,分布在澳洲約克角一帶。

5. 為紐幾內亞小可瑞拉 New Guinea Corella ( Cacatua p. transfreta ),體型約 34 公分,分布在克里克島到紐幾內亞南端一帶。

飼養 :

裸眼鳳頭鸚鵡在巴丹鸚鵡中算得上是非常吵鬧的一種巴丹鸚鵡,特別是在早上以及接近傍晚時,當有陌生人接近的時候也會尖叫。體格強健不易生病。經過短暫時間的飼養便能接受主人,寵物性不錯。它們的喙強健有力,會啃咬鳥舍里的任何木頭,所以一定要持續地供應它們新鮮的木材啃咬。另外由於它們很喜歡在地上或籠底行走,所以定期的除蟲也是必要的。

繁殖 :

在巴丹鸚鵡中算是較容易繁殖的一種 ( 與米契爾鳳頭鸚鵡等巴丹鸚鵡相較 )。平時可多對飼養 ( 它們在非繁殖期是群居性的 ),但是繁殖期必需一對一對的分隔飼養。繁殖建議使用 30 公分直徑為入口、90 公分深的樹幹。通常在秋季開始它們的繁殖期,但基本上一年四季皆可繁殖,狀況好的話一年可產兩窩。

在生蛋前公母鳥會比平常還要吵雜許多。需啃咬大量的木材來製造巢材,所以巢箱常會因此破個洞,好運的話可以看得到繁殖的情形。每次約可生 2 至 5 顆蛋,通常第二顆蛋生下後它們才會開始孵,常常會發生死於蛋中的情形。孵化約 23 到 24 天,羽毛長期約 45 到 56 天左右。親鳥會餵雛鳥至離巢後的四個禮拜。

如果公母鳥有要生第二窩的跡像,應將尚未離巢的雛鳥移出,以免遭到親鳥的攻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