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番蓮[菊科大麗花屬植物大麗花別稱]

西番蓮[菊科大麗花屬植物大麗花別稱]

西番蓮為草質藤本植物,枝蔓細長,花大而奇特,花形如古代測時的日晷,果實纍纍,可作庭園觀賞植物,即可觀花又可觀果。果實成熟後氣味芬芳,切開則香氣四溢、沁人肺腑,食之酸甜可口,生津止渴,提神醒腦。全草可入藥,具有祛風消熱、風熱頭昏等。

性狀

草質藤本;莖圓柱形並微有稜角,無毛,略被白粉;葉紙質、長5-7厘米,寬6-8厘米,基部心形,掌狀5深裂,中間裂片卵狀長圓形,兩側裂片略小,無毛、全緣;葉柄長2-3厘米,中部有2-4(-6)細小腺體;托葉較大、腎形,抱莖、長達1.2厘米,邊緣波狀,聚傘花序退化僅存1花,與卷鬚對生;花期5-7月。

花形

西番蓮花 西番蓮花

花大,淡綠色,直徑大,6-8(-10)厘米;花梗長3-4厘米;苞片寬 卵形,長3厘米,全緣;萼片5枚,長3-4.5厘米,外面淡綠色,內面綠白色、外面頂端具1角狀附屬器;花瓣5枚,淡綠色,與萼片近等長;外副花冠裂片3輪,絲狀,外輪與中輪裂片,長達1-1.5厘米,頂端天藍色,中部白色、下部紫紅色,內輪裂片絲狀,長1-2毫米,頂端具1紫紅色頭狀體,下部淡綠色;內副花冠流蘇狀,裂片紫紅色,其下具1密腺環;具花盤,高約1-2毫米;雌雄蕊柄長8-10毫米;雄蕊5枚,花絲分離,長約1厘米、扁平;花葯長圓形,長約1.3厘米;子房卵圓球形;花柱3枚,分離,紫紅色,長約1.6厘米;柱頭腎形。

果實

漿果卵圓球形至近圓球形,長約6厘米,熟時橙黃色或黃色;種子多數,倒心形,長約5毫米。

習性

西番蓮喜光,喜溫曖至高溫濕潤的氣候,不耐寒。生長快,開花期長,開花量大,適宜於北緯24度以南的地區種植。對土壤的要求雖不很嚴格,但要獲得豐產、穩產的收成,則要求土壤疏鬆肥沃,有機質豐富、水分充足排水良好、灌水方便的生長環境。在氣候的適應性方面,則要求溫暖、全年無凍害的天氣。

分布

西番蓮是西番蓮科西番蓮屬植物,全屬有400餘種,大都原產南美洲熱帶地區,我國原產13種。西番蓮在熱帶、亞熱帶地區常見栽培,在我國廣泛栽培於廣西、江西、四川、雲南等地,有時逸生。

特色與用途

觀賞

西番蓮花大而奇特,可作庭園觀賞植物。

藥用

西番蓮全草可入藥,具有祛風消熱、風熱頭昏等。

【化學成份】 花和果穗中含焦性兒茶酚、沒食子酸、軟脂酸、油酸、亞油酸、亞麻酸、肉豆蔻酸、谷甾醇、葡萄糖等。

【性味】 《四川中藥志》:"性溫,味苦,無毒。"

【功能主治】 ①王殿翔《生藥學》:"用於神經痛,失眠症,月經痛及下痢等症,有麻醉及鎮靜作用。"

②《四川中藥志》:"除風清熱,止咳化痰。治風熱頭昏,鼻塞流涕。"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3錢。

【附方】 治風熱頭痛:西番蓮葉、菊花、桑葉、夏枯草、荷葉。煎湯服。(《四川中藥志》)

食用

香氣濃郁,甜酸可口,能生津止渴,提神醒腦,食用後能增進食慾,促進消化腺分泌,有助消化。果實中含有多種維生素,能降低血脂,防治動脈硬化,降低血壓。內含多達165種化合物,17種胺基酸和抗癌的有效成分,能防治細胞老化、癌變,有抗衰老,養容顏的功效。

栽培

適宜環境

西番蓮喜濕暖濕潤氣候,喜光,不耐寒,夏天可露地種植。宜在含腐殖質而濕潤的砂質壤塵土栽種。

栽培技術

用扦插繁殖。剪長15cm的嫩枝於5月插於沙床或泥炭土中,保持20℃左右,生長容易,也可用種子繁殖,春、秋均可播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