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學唐仲英愛心社

西北大學唐仲英愛心社成立於2003年,是西北大學三大公益社團之一,是受唐仲英基金會資助的全國23個愛心社團之一。

唐仲英先生和唐仲英基金會簡介

唐仲英先生1930年出生於江蘇省吳江市盛澤鎮。為避日本侵華戰亂,自幼隨父遷至重慶,後輾轉去到香

港。1950年,唐先生自香港赴美求學。之後白手起家,涉足多種行業。1960年開始建廠,1964年獨資創建了第一家鋼鐵服務中心——國際物資公司。至1980年已在美國擁有30多家企業,唐氏工業集團初具規模。1982年,收購美國著名的麥克羅斯鋼鐵廠,從而使唐氏工業集團躋身於年銷售額逾10億美元的私營企業行列,唐先生亦被譽為“鋼鐵大王”。1999年,唐氏工業集團被美國“福布斯”雜誌排名為全美私人公司第157位。
儘管商務纏身,唐先生不忘探索回饋社會之道。他認為,知識、健康和社會責任心是推動社會進步的三大要旨。為此,自1995年起唐先生在美國先後創立了三個基金會:唐仲英基金會(中國)、唐仲英基金會(美國)和唐氏中藥研究基金會。唐仲英基金會(中國)與唐仲英基金會(美國)致力於教育、醫療和社區發展三大領域的資助活動;唐氏中藥研究基金會旨在融合中西方技術與手段,套用於現代中藥的研究開發,將中藥這一中華民族的瑰寶推廣到世界各地,造福社會。唐先生希望通過一系列的資助活動引起全社會對上述領域的進一步關注,激發相關機構和個人參與進來,共同努力提高廣大民眾的生活質量;與此同時,使三個基金會成為促進中美民間交往的一道橋樑,籍此回報養育他的國度——中國,以及成就他的國度——美國。
唐氏基金會標誌唐氏基金會標誌
唐仲英基金會(中國)在中國大陸實施各類資助項目。通過在教育、醫療和公益事業上的投入,幫助提高貧困地區人民的生活質量。唐先生認為,教育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通過教育,可以培養出品質高尚、知識淵博的人才。因此,在所有的資助項目中,不少於70%的資金須用於教育事業。累計至今,基金會已在中國捐款5600萬美元(合人民幣近4.2億元);其中85%投入教育事業,其餘15%用於公益事業。基金會鼓勵受助者關愛他人,回報社會,通過社區服務活動將愛心傳遞發揚。

唐仲英德育獎學金

1998年起至今,先後在國內21所知名高等學府和1個地區設立“唐仲英德育獎學金”,迄今已獎勵5,600多名品學兼優(以品為重)、家境貧困且熱心公益的優秀大學生。唐仲英德育獎學金是基金會在中國最早開展的資助項目,也是國內首度以“德育”命名的獎學金。名單如下:

1 清華大學
2 北京師範大學
3 重慶大學
4 四川大學
5 上海交通大學
6 南京中醫藥大學
7 蘇州大學
8 浙江大學
9 南京大學
10安徽大學
11復旦大學
12江蘇省吳江市
13北京大學
14西安交通大學
15西北大學
16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17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18西安理工大學
19南京農業大學
20東南大學
21山東大學
22南京醫科大學
唐先生認為,一名真正優秀的人才,不僅要學有所成,更要學會做人,懂得“得諸社會,還諸社會”。故而唐仲英德育獎學金從設立之初便擁有其獨特的理念:在選拔獲獎學生時,強調“德育”標準為先,要求獲獎學生有愛心、有誠信、有志向、有知識,更要盡己所能去“服務社會、奉獻愛心”,從而增強民族責任感和社會責任心。
為保證獎學金評審進程的公開、公正、公平,基金會特制定了《唐仲英基金會德育獎學金章程》以及實施細則,供各高校參照執行。唐仲英德育獎學金的金額為每人每年4,000元人民幣。獎勵期間原則上為入學至畢業。但每年10月份須對已獲獎同學進行重新評審,評審合格者方可在下一學年度繼續獲得獎學金。
為便於學生開展公益活動,在校方的指導和支持下,各校唐仲英德育獎學金獲得者組成愛心社團,利用課餘時間組織獲獎同學深入社區或走進貧困地區,開展各種有意義的活動,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同時,基金會在中國資助的其他項目如薪火鄉村教育援助計畫、愛心獎學金、CTF國小等也與相關高校愛心社團掛鈎,成為學生們開展活動的新平台。

西北大學唐仲英愛心社簡介

西北大學作為設立“唐仲英獎德育學金”的21所高校之一,在唐仲英基金會的倡導和西北大學學生處的

西北大學唐仲英愛心社社旗西北大學唐仲英愛心社社旗
組織下,於2003年成立了西北大學唐仲英愛心社。西北大學唐仲英愛心社現共有在校成員120人(已畢業150人),在西北大學學生工作處老師辛勤指導下,經過幾年的發展,在自身組織建設、規章制度完善、社內成員交流、對外愛心服務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並且積累了不少的經驗。西北大學唐仲英愛心社秉承“服務社會,奉獻愛心,推己及人,薪火相傳” 的十六字精神,以培養德才兼備、甘於奉獻的優秀社員和推廣愛心為宗旨,先後組織了50多次社會實踐活動,致力於周至縣廣濟鎮義務支教,周至縣愛心小分隊手牽手幫扶活動、愛心文化宣傳周、愛心募捐活動、薪火信箱、舉行畢業生歡送晚會、到兒童村、福利院探望,“小紅帽進城”、與優秀學生社團交流合作等多項課餘文化、社會公益活動。
在全體社員共同努力下,愛心社現在已發展為西北大學最大最著名的社團之一,並於2005年喜獲陝西省“陝西省高校優秀社團標兵”稱號。
西北大學唐仲英愛心社的成員都是來自各個院系專業的品學兼優的貧困大學生,十分重視自身學習和品德建設。在服務社會的愛心實踐活動中,廣大社員積極表現,體現了唐仲英老先生的風範。由唐仲英德育獎學金獲獎者組建的西北大學唐仲英愛心社,得到了唐仲英先生和基金會全力支持,更得到了學校領導和廣大同學們的積極支持。
愛心社設有社長和副社長,下設秘書處、文宣部、志願者部和項目部四個部門,各個部門之間通力合作積極配合社內的工作。
現在已建立了一套較完善的運行模式和規章制度,通過年度考評來激勵和監督每一位社員的學習和生活狀況。
雖然西北大學唐仲英愛心社還是一個年輕的社團,但涉足西大校園僅僅幾年的她有著年輕的蓬勃之氣,孕育著一股強大的愛心與和諧團結的暖流,這股暖流在每一個愛心社成員的心中,感染了整個校園。

西北大學唐仲英愛心社活動介紹

“薪火鄉村援助計畫”總體介紹
“薪火鄉村援助計畫”是美國唐仲英基金會的一項新舉措,旨在幫助貧困地區的兒童接受國小、國中教育、

未能升學的貧困國中、高中畢業生接受職業培訓,關注引導有社會責任感的大學師生參與促進鄉村教育。“薪火”,化用自成語“薪盡火傳”。《莊子.養生主》曰:“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今取“薪火”作為計畫名稱,寓文明、文化之火,代代相傳、發揚光大之意。
自2004年起,唐仲英基金會把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廣濟鎮作為"薪火"鄉村教育援助計畫的試點鄉鎮。周至縣位於西安市西南角,地處秦嶺北麓,被列為西安市的兩個貧困縣之一。廣濟鎮距周至縣城6公里,面積30平方公里,有25個行政村,是個典型的農業鄉鎮,以糧食作物生產為主,人口38800,人均年收入只有1000元左右,水資源緊缺,工商業落後,經濟發展水平在周至縣處於下游。廣濟鎮文盲、半文盲較多,農民沒有科學、衛生的生活習慣,思想觀念比較落後,許多農民閒置在家裡,不願意出去務工。 雖有部分農民種植了經濟作物,搞養殖等,但由於缺乏科學技術的指導,產量低,效益不明顯。
對此,自2004年薪火計畫啟動後,在唐仲英基金會的組織下,西北大學唐仲英愛心社的成員及其他熱心社會公益事業的大學師生,秉承基金會倡導的“服務社會,奉獻愛心,推己及人,薪火相傳”的宗旨,利用雙休、節假日及寒暑假前往廣濟鎮,從當地民眾生產、生活的實際情況出發,從當地學校的教學情況出發,開展了一系列活動,給受助鄉鎮的人民進行農業技術培訓、思想、文化、衛生教育等,從而提高了人民素質,加快了農民脫貧濟困的步伐。
2007年,基金會在周至縣的工作重心轉移到周至縣的國中、高中,為了配合基金會的工作,西北大學唐仲英愛心社從2007年9月開始,將工作重心逐步轉移至國中、高中,目前,國中、高中的活動並沒有全面開展,而是正處於探索階段,計畫2008年3月份,將全面開展國中、高中的薪火鄉村援助的相關活動。
愛心社開展的主要“薪火計畫”活動:
1、 系統調研:
為科學準確地掌握廣濟鎮社會經濟狀況,我社2004年國慶期間起,在學校學生處的帶領下,分別組織專家教授和我社成員多次前往廣濟,採取隨機抽樣和入戶調查相結合的方式,對當地農民的生活水平和經濟發展狀況、兒童的受教育狀況、青年農民的就業狀況,當地農作物發展前景等進行調查研究,為基金會提高農民素質的工作摸底,提供詳實的資料。
2、 義務支教:
義務支教活動是我們長期開展的一項公益活動。這項活動每兩周的周六或周日開展一次,每次去周至縣的支教人員共20餘人,在這20餘人的指團隊中,以“愛心社”成員為主體,同時招募志願者為後備力量,先後組織了50多次,上千人前往廣濟多所國小開展支教活動。內容包括語文、數學、英語(側重於英語口語方面)、美術、音樂、體育等課程和電腦知識、科學發展、社會進步、公民道德、醫療衛生、生活習慣等方面的知識講座。我們採取智力問答和競猜等寓教於樂的形式,給當地的小學生帶去了更加豐富的知識和先進的理念,開拓了他們的視野,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建設美好家鄉的願望。
3、 志願者招募:
為了使薪火計畫更好地貫徹和實施,讓更多的同學參與到愛心行列中來,2006年4月和2007你4月我社在“愛心宣傳周”中開展招募志願者活動。同學們的高度熱情參與為周至支教注入了一批新的活力,使得薪火計畫的力量進一步壯大。
4、 法律下鄉:
隨著農民致富意識、競爭意識的增強,人際間矛盾也逐漸增多。針對以上情況,在我社組織和協調下,我校法學院學生在廣濟開展法律諮詢,編寫、印發《婚姻法》、《婦女兒童保護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材料,民眾們將諮詢點團團圍住,工作人員忙得應接不暇,一一回答老鄉提問,介紹相關法規,散發宣傳材料。這次援助取得了良好效果,它增強了農民的法律意識,解決了很多與農民自身利益切實相關的法律問題,,受到一致好評。
5、 文藝演出:
2005年“五一”長假期間,我社在長期精心的準備下,組織演出團奔赴廣濟,在廣濟鎮上,為農民朋友和小
學生們獻上了一台自編、自導、自演的精彩晚會,吸引觀眾1300多人,為廣濟鎮的父老鄉親送上了一份特殊的節日禮物。
6、 暑期夏令營(暑期三下鄉):
自薪火計畫開展以來,我社每年暑假都要組織人員到周至開展暑期活動。活動主要以支教為主,輔之以其他活動如調研等,是平時周末支教的延伸和擴展。同時又比平時主題更加鮮明和突出,持續時間也更長,一般為一周左右。如2005年的夏令營即命名為“英語夏令營”,特別針對提高小學生的英語水平,使得支教更加深入,更具有針對性。夏令營豐富了孩子們的暑期生活,使其暑假過得更加充實和有意義,因此活動獲得了當地農民特別是家長朋友的一致讚許。2006年暑期夏令營,不僅給那裡的小學生帶去了一個意義非凡的暑期,而且,也給我們的參與人員一個很好的鍛鍊自我的機會,家訪活動的開展,不僅給基金會送去了真實的周至材料,為他們制定新的幫扶計畫提供了依據,也使我們深深的感觸到奉獻是偉大的,是快樂的。
7、 捐款捐物:
我社在校內組織開展“愛心宣傳”活動,號召全體師生都來為廣濟鎮貧困中小學生捐書捐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2005年臨近畢業之時,我社的畢業生成員發揮“餘熱”,主動要求發動校內的畢業生捐書捐物,並承擔了全部募捐活動的任務,在校內引起了較大反響,也為後來的愛心社成員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另外,我社下鄉時,經常給當地的孩子帶去募捐的書籍和文具等學習用品。2006年4月2號, 我社16名大學生得知廣濟鎮東歡樂村一名小學生受傷,急需住院治療卻無錢醫治時,集體前往探望,並為這個小學生捐款309.5元。2007年4月的“文化宣傳周”期間,我們為西安惠玲智障服務工作站義務賣他們做的小工藝品,受到了他們的好評。
8、 小紅帽進城長見識活動:
經與周至教育組有關負責人商討後決定,由我西北大學愛心社組織周至地區各國小品學皆優、家庭貧困的小
學生,借其節假日到西安市進行一次有教育意義的旅遊活動。主要參觀了西大南北校區、 西安古城牆、環城西苑、大雁塔等地,本次活動也為以前單一的周至支教活動添加了豐富的內容,活動過後收到部分家長的感謝信以及周至教育組有關人員的肯定,希望來年再多組織一些類似的活動。
9、 愛心小分隊手牽手幫扶活動:
周至縣愛心小分隊是由周至縣各國中(14所)、高中(8所)獲得“唐仲英愛心獎學金”的學生組成,該小分隊以“孝順父母、尊敬師長、關心他人、助人為樂、刻苦勤儉、成績優良”為宗旨。我們西北大學唐仲英愛心社給他們開展手牽手幫扶活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幫助他們建立一個完整的組織機制,更有效的開展愛心活動。
我們在調研的基礎上,將逐步幫助他們開展活動。同時,我們今後的工作重心將轉移到國中、高中。我們將在國中、高中開展支教、心理諮詢、公益服務、講座、文藝演出等活動。
10、薪火信箱
全稱西北大學唐仲英愛心社薪火信箱,正式設立於2010年4月8日,是西北大學唐仲英愛心社下設機構之一,旨在為全國大中小學生交流提供一個公益性的平台。
“薪火”信箱是通過書信的形式,為西北大學唐仲英愛心社的大學生志願者和全國中小學生提供交流的平台,為全國各地的中小學生們解決學習和生活等方面的困惑提供一個新的渠道。比如學習方法、應對學習壓力以及心理上的困惑都可以向我們傾訴,我們將有專門的志願者做回信工作。
信箱地址 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西北大學南校區唐仲英愛心社“薪火”信箱 郵編 :71012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