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合權力結構與國家統一模式

內容介紹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社會中出現了朝鮮、德國、越南、葉門等分裂國家。其中,越南、德國、葉門分別通過武力、吸收、一體化模式完成了國家統一。為什麼三國能夠完成國家統一?為什麼三國採取了不同的統一模式?作者認為,分裂國家統一不是“行為體取向”單一發展的邏輯,而是“結構性取向”綜合作用的結果。本書嘗試構建“複合權力結構”的新視角,通過對越南、德國、葉門統一的比較分析,論證“複合權力結構影響分裂國家統一及其模式選擇”的理論假設。
複合權力結構是一種多維力量的綜合體系,橫向上包含硬權力和軟權力結構兩大內涵,縱向上涉及國家、地區、全球權力結構三個層’面,可以細化為國家一硬權力結構、國家一軟權力結構、地區一硬權力結構、地區一軟權力結構、全球一硬權力結構、全球一軟權力結構六項指標;每項指標都分別對應一個重要的參考因素:政治軍事、經濟社會、區域大國、區域組織、極的關係、意識形態。
越南、德國、葉門統一是複合權力結構綜合作用的結果。就國家權力結構而言,在越南武力統一中,硬權力結構與軟權力結構分別體現為:南北越南政治軍事對立,北越武力主導政治軍事統一;南北越南經濟社會離散,北越武力主導經濟社會統一。在德國吸收統一中,硬權力結構與軟權力結構分別表現為:東西德國政治軍事緩和,西德和平主導政治軍事統一;東西德國經濟社會整合,西德和平主導經濟社會統一。在葉門一體化統一中,硬權力結構與軟權力結構分別呈現為:南北葉門政治軍事緩和,南北葉門和平主導政治軍事統一;南北葉門經濟社會整合,南北葉門和平主導經濟社會統一。
就地區權力結構而言,在越南武力統一中,硬權力結構與軟權力結構分別體現為:中國與南越敵對,中國默認北越武力主導統一;南北越南均處於東協之外,越南統一不受地區規範限制。在德國吸收統一中,硬權力結構與軟權力結構分別呈現為:法國與東西德國緩和,法國默認西德和平主導統一;西德處於歐共體之內,德國統一受到地區規範限制。在葉門一體化統一中,硬權力結構與軟權力結構分別表現為:沙特與南北葉門緩和,沙特默認南北葉門和平主導統一;南北葉門處於阿盟之內,葉門統一受到地區規範限制。
就全球權力結構而言,在越南武力統一中,硬權力結構與軟權力結構分別表現為:美蘇緩和,美國從東南亞的戰略撤退;美國在南越影響力的收縮,美蘇默認越南武力統一。在德國吸收統一中,硬權力結構與軟權力結構分別呈現為:美蘇緩和,蘇聯從歐洲的戰略撤退;蘇聯在東德影響力的收縮,美蘇默認西德和平主導統一。在葉門一體化統一中,硬權力結構與軟權力結構分別體現為:美蘇緩和,蘇聯從中東的戰略撤退;蘇聯在南葉門影響力的收縮,美蘇默認南北葉門和平主導統一。
通過對越南、德國、葉門統一的比較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第一,分裂國家統一的實現與“同質性複合權力結構”密切相關:在國家層面,國家一硬權力結構為內部主導政治軍事統一;國家一軟權力結構為內部主導經濟社會統一。在地區層面,地區一硬權力結構為區域大國默認分裂方主導統一。在全球層面,全球一硬權力結構為兩極緩和,一極在地區的戰略撤退;全球一軟權力結構為一極在分裂一方影響力的收縮,兩極默認分裂方主導統一。
第二,分裂國家統一模式的選擇與“異質性複合權力結構”密切相關。(1)在統一模式中,影響武力模式或和平模式(吸收與一體化模式均屬於和平模式)選擇的異質性複合權力結構為:在國家層面,國家一硬權力結構體現為分裂雙方政治軍事“對立”還是“緩和”,分裂方內部“武力”或“和平”主導政治軍事統一;國家一軟權力結構呈現為分裂雙方經濟社會“離散”還是“整合”,分裂方內部“武力”或“和平”主導經濟社會統一。在地區層面,地區一硬權力結構體現為區域大國與分裂雙方關係“對立”或“緩和”,區域大國默認分裂方“武力”或“和平”主導統一;地區一軟權力結構呈現為分裂方處於區域組織“之外”或“之內”,分裂方“不受”或“受到”區域規範限制。在全球層面,全球一軟權力結構表現為兩極默認分裂方“武力”或“和平”主導統一。其中,國家、地區和全球層面中各項因素的前者影響了武力統一模式的選擇,後者影響了和平統一模式的選擇。
(2)在和平統一模式中,影響吸收模式或一體化模式選擇的異質性複合權力結構為:在國家層面,國家一硬權力結構表現為內部“一方”或“雙方”和平主導政治軍事統一;國家一軟權力結構體現為內部“一方”或“雙方”和平主導經濟社會統一。在地區層面,地區一硬權力結構體現為區域大國默認分裂“一方”或“雙方”和平主導統一;地區一軟權力結構呈現為分裂“一方”或“雙方”處於區域組織內。在全球層面,全球一軟權力結構表現為兩極默認分裂“一方”或“雙方”和平主導統一。其中,國家、地區和全球層面中各項因素的前者影響了吸收統一模式的選擇,後者影響了一體化統一模式的選擇。
綜上所述,《複合權力結構與國家統一模式——對越南德國葉門的比較研究》中的複合權力結構影響分裂國家統一及其模式選擇。其中,同質性複合權力結構影響分裂國家統一的實現,異質性複合權力結構影響分裂國家統一模式的選擇。該理論對深入研究中國的統一問題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複合權力結構與國家統一模式——對越南德國葉門的比較研究》由夏路編者。

作者介紹

夏路,女,1979年生於湖南長沙。2001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新聞學專業,獲法學、文學雙學士學位;2004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國際關係專業,獲法學碩士學位,2008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國際關係專業,獲法學博士學位。曾遊學於韓國及港澳台各地。現為廈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政治理論、國際政治經濟學。主持一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及兩項福建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已在《世界民族》、《現代國際關係》、《國際政治研究》、《讀書》等專業核心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十餘篇。

作品目錄

導論第一節 分裂國家統一問題一 一 分裂國家 二 分裂國家的統一第二節 為何選擇越南、德國與葉門 一 多案例分析 二 南北越南的武力統一 三 東西德國的吸收統一 四 南北葉門的一體化統一第三節 行為體取向:研究的現狀 一 越南統一研究 二 德國統一研究 三 葉門統一研究 四 統一問題比較研究第四節 結構性取向:研究的新思路 一 結構取向的研究視角 二 比較歷史的研究方法 三 研究假設:複合權力結構與國家統一模式第一章 解析國家統一模式的視角:複合權力結構第一節 傳統權力結構 一 體系權力結構 二 社會權力結構 三 傳統權力結構評價第二節 複合權力結構 一 複合權力結構的定義 二 複合權力結構的內涵 三 複合權力結構的構成第三節 統一問題中的複合權力結構 一 越南的分裂與統一 二 德國的分裂與統一 三 葉門的分裂與統一小結第二章 國家權力結構與國家統一模式.第一節 武力統一:國家權力結構下的越南 一 國家一硬權力結構與越南武力統一 二 國家一軟權力結構與越南武力統一第二節 吸收統一:國家權力結構下的德國 一 國家一硬權力結構與德國吸收統一 二 國家一軟權力結構與德國吸收統一第三節 一體化統一:國家權力結構下的葉門 一 國家一硬權力結構與葉門一體化統一 二 國家一軟權力結構與葉門一體化統一小結第三章 地區權力結構與國家統一模式第一節 武力統一:地區權力結構下的越南 一 地區一硬權力結構與越南武力統一 二 地區一軟權力結構與越南武力統一第二節 吸收統一:地區權力結構下的德國 一 地區一硬權力結構與德國吸收統一 二 地區一軟權力結構與德國吸收統一第三節 一體化統一:地區權力結構下的葉門 一 地區一硬權力結構與葉門一體化統一 二 地區一軟權力結構與葉門一體化統一小結第四章 全球權力結構與國家統一模式第一節 武力統一:全球權力結構下的越南 一 全球一硬權力結構與越南武力統一 二 全球一軟權力結構與越南武力統一第二節 吸收統一:全球權力結構下的德國 一 全球一硬權力結構與德國吸收統一 二 全球一軟權力結構與德國吸收統一第三節 一體化統一:全球權力結構下的葉門 一 全球一硬權力結構與葉門一體化統 二 全球一軟權力結構與葉門一體化統一小結結論 一 複合權力結構與國家統一模式 二 複合權力結構理論的現實套用 三 後繼性研究:統一及其之後參考文獻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