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靈公篇第十五

衛靈公篇第十五,古文,講述的是衛靈公向孔子問軍佇列陣之法。孔子回答說:“祭祀禮儀方面的事情,我還聽說過;用兵打仗的事,從來沒有學過。”第二天,孔子便離開了衛國。

衛靈公篇第十五
【本篇引語】
本篇包括42章,其中著名文句有:“無為而治”;“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小不忍則亂大謀”;“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當仁不讓於師”;“有教無類”;“道不同,不相為謀”。本篇內容涉及到孔子的“君子小人”觀的若干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以及孔子在其他方面的言行。
【原文】
15•1 衛靈公問陳(1)於孔子。孔子對曰:“俎豆(2)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明日遂行。
【注釋】
(1)陳:同“陣”,軍隊作戰時,布列的陣勢。
(2)俎豆:俎,音zǔ。俎豆是古代盛食物的器皿,被用作祭祀時的禮器。
【譯文】
衛靈公向孔子問軍佇列陣之法。孔子回答說:“祭祀禮儀方面的事情,我還聽說過;用兵打仗的事,從來沒有學過。”第二天,孔子便離開了衛國。
【評析】
衛靈公向孔子尋問有關軍事方面的問題,孔子對此很不感興趣。從總體上講,孔子反對用戰爭的方式解決國與國之間的爭端,當然在具體問題上也有例外。孔子主張以禮治國,禮讓為國,所以他以上面這段話回答了衛靈公,並於次日離開了衛國。
【原文】
15•2 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1)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2),小人窮斯濫矣。”
【注釋】
(1)慍:音yùn,怒,怨恨。
(2)固窮:固守窮困,安守窮困。
【譯文】
(孔子一行)在陳國斷了糧食,隨從的人都餓病了。子路很不高興地來見孔子,說道:“君子也有窮得毫無辦法的時候嗎?”孔子說:“君子雖然窮困,但還是堅持著;小人一遇窮困就無所不為了。”
【評析】
從本章開始,以後又有若干章談及君子與小人在某些方面的區別。這裡,孔子說到面對窮困潦倒的局面,君子與小人就有了顯而易見的不同。
【原文】
15•3 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
【譯文】
孔子說:“賜啊!你以為我是學習得多了才一一記住的嗎?”子貢答道:“是啊,難道不是這樣嗎?”孔子說:“不是的。我是用一個根本的東西把它們貫徹始終的。”
【評析】
這裡,孔子講到“一以貫之”,這是他學問淵博的根本所在。那么,這個“一”指什麼?文中沒有講明。我們認為,“一以貫之”,就是在學習的基礎上,認真思考,從而悟出其中內在的東西。孔子在這裡告訴子貢和其他學生,要學與思相結合,認真學習,深切領悟。
【原文】
15•4 子曰:“由!知德者鮮矣。”
【譯文】
孔子說:“由啊!懂得德的人太少了。”
【原文】
15•5 子曰:“無為而治(1)者,其舜也與?夫(2)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注釋】
(1)無為而治:國家的統治者不必有所作為便可以治理國家了。
(2)夫:代詞,他。
【譯文】
孔子說:“能夠無所作為而治理天下的人,大概只有舜吧?他做了些什麼呢?只是莊嚴端正地坐在朝廷的王位上罷了。”
【評析】
“無為而治”是道家所稱讚的治國方略,符合道家思想的一貫性。這裡,孔子也讚賞無為而治並以舜為例加以說明,這表明,主張積極進取的儒家十分留戀三代的法度禮治,但在當時的現實生活中並不一定要求統治者無為而治。在孔子的觀念中,不是無為而治,而是禮治。
【原文】
15•6 子張問行(1)。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2)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3),行乎哉?立則見其參(4)於前也,在輿則見其倚于衡(5)也,夫然後行。”子張書諸紳(6)。
【注釋】
(1)行:通達的意思。
(2)蠻貊:古人對少數民族的貶稱,蠻在南,貊,音mò,在北方。
(3)州里:五家為鄰,五鄰為里。五黨為州,二千五百家。州里指近處。
(4)參:列,顯現。
(5)衡:車轅前面的橫木。
(6)紳:貴族系在腰間的大帶。
【譯文】
子張問如何才能使自己到處都能行得通。孔子說:“說話要忠信,行事要篤敬,即使到了蠻貊地區,也可以行得通。說話不忠信,行事不篤敬,就是在本鄉本土,能行得通嗎?站著,就仿佛看到忠信篤敬這幾個字顯現在面前,坐車,就好像看到這幾個字刻在車轅前的橫木上,這樣才能使自己到處行得通。”子張把這些話寫在腰間的大帶上。
【原文】
15•7 子曰:“直哉史魚(1)!邦有道,如矢(2);邦無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3)而懷之。”
【注釋】
(1)史魚:衛國大夫,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