蛻變-魯虹藝術批評文集

具體地說,一方面,我希望運用“情境分析”的方法探討特定圖像與歷史、現實的特殊關係,進而理解作品的意義。 另一方面,我還希望通過具體的形式分析去探討新藝術趣味的價值所在。 我完全同意他的看法,並認為,圖像轉向正是文化轉型在藝術上的體現,而這與消費社會及電子媒體的出現有關。

內容介紹

《蛻變:魯虹藝術批評文集》,儘管批評家們使用的方法各不相同,但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按照傳統標準對特定作品進行分析、研究與評介;另一類則是根據特定作品與歷史以及現實的關係去探尋新的標準,然後再進行分析、研究與評介。我的批評應該屬於第二類。支撐我的前提是我一直認為:首先,我們身處的時代是一個文化轉型的時代;其次,一切有使命感的、敏感的藝術家都在自覺地探索自己的藝術新方向。這也是我將《蛻變:魯虹藝術批評文集》命名為《蛻變》的根本原因。
在具體的寫作過程中,我比較注意從圖像的角度切入。具體地說,一方面,我希望運用“情境分析”的方法探討特定圖像與歷史、現實的特殊關係,進而理解作品的意義。另一方面,我還希望通過具體的形式分析去探討新藝術趣味的價值所在。在我看來,觀念與形式應該是同一的,僅僅從一個角度去談總會顯得十分勉強。實際上,這種方法也支配著我近些年來的策展思路。斯洛維尼亞學者阿萊斯?艾爾雅維茨在他的著作《圖像時代》中敏銳地指出,長達半個多世紀的語言學轉向已經被圖像轉向所取代。我完全同意他的看法,並認為,圖像轉向正是文化轉型在藝術上的體現,而這與消費社會及電子媒體的出現有關。一個批評家如果不意識到這一點,就很難對新的藝術作品作出恰當的學術判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