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頭山義冢

為三合土和花崗石結構,東向偏北35度,面寬13米,縱深11.5米。 埕中營造135座小型墳墓,墓內埋有135位清軍遺骸。 排列井然,橫13行,直11行,每墓距離相等,均用三合土封頂。

為三合土和花崗石結構,東向偏北35度,面寬13米,縱深11.5米。一面依山,三邊瀕臨溪澗山谷,其右側及前後兩邊用花崗石砌造,墓埕用三合土夯平。埕中營造135座小型墳墓,墓內埋有135位清軍遺骸。排列井然,橫13行,直11行,每墓距離相等,均用三合土封頂。封土前各立一石碑,碑高36厘米,寬21~25厘米、厚7~8厘米,碑面鐫刻死者的籍貫及姓名,如:“同安王邦生墓”、“閩邑王敬仕墓”、“閩邑姜承銓墓”、“福清陳春元墓”、“長樂陳學蓮墓”、“連江黃潮清墓”等。在整座義冢前又豎立一塊高0.85米、寬0.42米、厚0.12米的石碑。碑面陰刻:“義冢”,旁款:“同治歲次甲戌冬十月吉旦立。”楷書。據載:清代閩安鎮設協台衙署,在其轄區駐有左、右兩營清軍。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國染指台灣。清廷聞警,派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為欽差大臣渡海辦理台防事務,駐守在閩安鎮一帶的部分清兵隨沈葆楨赴援台灣。有陣亡或死於瘴疫者,歸葬於閩安鎮虎頭山“義冢”。1992年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