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流浪動物救助站

這個由愛心建起的救助站也承載著一份愛心的傳承。“當時只是為了幫助一位獨自收養小動物的70多歲的老奶奶。

成立

在蘭州徐家山腳下,有個不起眼的小院落。在這個不足一畝的院落中“居住”著118隻流浪狗和19隻流浪貓,他們或曾身染重疾遭主人遺棄,或因不慎走失而流落街頭。現在他們有了一個溫暖的家,和一個“大家長”何江龍。但是,靠樸素愛心支撐的溫暖能持續多久?他們是否還會再度流浪?
”何江龍口中的老奶奶,是蘭州鐵路局的退休職工朱貴蘭,她自退休起就照顧了20多隻小動物,每個月的退休工資全都花在它們身上,而自己卻生活拮据。何江龍和幾位愛狗的朋友很感動,時常前去幫襯,並專門建立了一個名為“蘭州流浪動物救助站”的QQ群,方便相互聯繫。如今,這個最初只有十幾人的虛擬QQ群,不但成員增至800餘人,還成為了一個實體的救助站。
一開始,救助站設在蘭州紅山根,何江龍和他的朋友用石棉和鐵絲圍欄做成了流浪動物的臨時住所,當時收容的也只有20多隻小狗。後來救助站搬到了徐家山腳下這片稍大的小院,“現在比以前好多了,起碼有房子,可以擋風避雨。”何江龍也因為“實在忙不過來”,辭掉了工作,專心照顧起這些小生命。
何江龍和同伴們最怕的就是這些小動物們再度流浪,雖然救助站的選址已儘量接近城市邊緣,但城市的擴張讓何江龍沒法對這個租來的小院放心。小院與對面的高樓很近,“如果以後這裡拆遷了呢?這么多小狗小貓怎么辦?上哪給他們找家?”
何江龍說,因為害怕拆遷,他們也不敢在這有多少投入。他希望能有一處固定的地塊幫他長期安置這些小生命。同時,這裡接收的流浪貓狗很多,但領養的人卻寥寥。“殘疾的貓狗多半要在這裡終老,這片場地一旦飽和,就無法再接收新的成員。”
而運營這個救助站的費用也十分驚人,“這群小傢伙每個月的一伙食費就要一萬多元。”還有兩萬元的房租及一位僱工的工資。有時,還要應對小動物們突發的疾病。何江龍說,加起來每年至少需要20萬元。
救助站沒有收入,現在的運營費用主要來自QQ群成員的捐助和社會力量不定期的幫忙,“今年有位不願留下姓名的老先生來過兩次,總共留下5萬多元。”為了維持救助站,何江龍自己前後的投入也不下10萬元,“我會儘量維持,想辦法把它辦下去。”
同時,因為沒有掛靠單位,民政部門也拒絕給予救助站正式的民間團體身份,這讓救助站募集善款等許多行動都因“身份”問題而被擱淺。

現狀

蘭州流浪動物救助站自2009年成立至今,已逐漸發展成為蘭州市最大的民間動物救助機構。但數量日益增加的流浪動物,讓救助站面臨著成立以來的最大困境。
據蘭州流浪動物救助站站長何江龍介紹,許多市民撿到流浪貓、狗後都選擇送到救助站來,而前來領養的人卻是屈指可數,由此一來,流浪狗的數量便日益龐大。目前救助站的運營主要就是靠幾百名會員每月交納的20元會費來支撐,但隨著流浪貓狗數量的增加,資金成了擺在他們面前最大的困難。“現在這100多條狗每天僅僅一頓飯就需要花費200多元,而且我們的狗舍也有限,最多就只能容納120~130條狗,如果數量繼續增加,管理上就會出現問題,傳染病也會不好控制。”何站長無奈地表示,如果繼續按照目前的趨勢發展下去,救助站今後將會面臨很大困難。
何站長表達了自己的心愿,希望蘭州的愛心人士如果有養狗的意向,可以到救助站進行領養,讓狗狗們感受家庭溫暖的同時也幫助救助站緩解目前面臨的壓力。
希望所有喜歡小動物、有愛心的朋友們行動起來,關注、幫助這些可憐的孩子們,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

位置

救助站工作量很大,常年缺人手,有很多可憐又可愛的狗狗們等著您的到來,您可以利用節假日和空閒時間來這裡幫忙做做義工,陪伴這些渴望疼愛的小生命,相信您在這裡度過的每一分鐘都是充實和有意義的!

乘坐114 、 107到徐家山終點站均可到達,下車後,向西行500米可到,要是不知道的話,岔口有個森林驛站小超市,諮詢裡面的老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