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姓

蘭姓

“藍”的簡化寫法,今之所謂“蘭”姓是因為《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的推行(後廢止),其實“蘭”姓和“藍”姓本為同源。蘭(藍)第一個淵源: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鄭國公族之後,屬於以為氏。據史籍《通志·氏族略》記載,春秋時期鄭國君主為鄭穆公姬蘭,姬蘭是周厲王之子姬友(鄭桓公)的裔孫,其支庶子孫中,有以王父名為姓氏者,稱蘭氏。第二個淵源:源於羋姓,出自楚莊王之幼子蘭,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春秋時期,楚莊王羋旅(熊侶)封他的小兒子羋蘭(熊蘭)為上官邑(今河南滑縣)的大夫,羋蘭的後代子孫中,有以邑名為姓氏者,稱上官氏;亦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蘭氏。

基本信息

蘭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零三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七。

起源


1、出自姬姓,乃周文王之後。據《通志·氏族略》所載,春秋鄭國穆公名蘭,支庶以王父名為氏。
2、春秋時,楚有大夫食采於蘭(故城在今山東棗莊東五十里),其後以邑為氏。
3、出自他族或他族改姓而來。據《後漢書》所載,三國時,南匈奴貴族四大姓(即呼延、須卜(卜)、喬、蘭)中有蘭姓;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南北朝時,代北鮮卑烏落蘭氏,在孝文帝漢化改革時,改單姓蘭;元代蒙古族姓喀喇氏,祖名阿爾斯蘭,子孫遂以蘭為姓;裕固族蘭恰克氏,漢姓為蘭;今彝、土家、滿、回、壯、俄羅斯、瑤、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姬蘭。即鄭穆公。公元前八零六年,周宣王把同父異母少弟姬友封於鄭(今陝西華縣東),稱鄭桓公,為西周最後分封的一個諸侯國。下傳至公元前六二七年,鄭穆公即位。傳說穆公之母生穆公時,夢見天使手執一株蘭草,異常恭敬的贈予她,其時幽香撲鼻,醒來似乎餘味無窮,不久產下一子,遂將其子取名為蘭。姬蘭在位二十二年,死後諡號為穆,史稱鄭穆公。其支庶有的以王父之名為氏,稱蘭姓。他們尊姬蘭為其得姓始祖。

繁衍播遷

鄭穆公時,鄭國已遷都於新鄭(今屬河南)。公元前三七五年鄭為韓所滅。蘭姓子孫紛紛外遷,大多西遷陳(都城今河南淮陽)、宋(都城在今河南商丘)間地。此後至秦漢,蘭姓基本上在中原一帶繁衍發展。兩漢時,見諸史冊之蘭姓僅有武陵太守蘭廣和蘭夫人,且只有隻言片語,讓人難知其詳。魏晉南北朝時,先秦有將軍蘭殊,南朝有蘭子云,中昌魏(今河北大名)人蘭欽、蘭夏禮父子。可見此際已有蘭姓因仕宦之故徙居江南。唐有涪州(今重慶市涪陵區)人蘭沖虛。所有這些史實證明,今重慶、江蘇等南方亦有了蘭姓人活動的身影。蘭姓郡望(郡望是指魏晉至隋唐時每郡顯貴的家族,意思是世居某郡為當地所仰望)有中山、東莞、汝南,這說明在唐代及其以前蘭姓曾長期稱盛於今河北定州,山東莒縣、河南平輿一帶。宋元之際,蘭姓因仕宦,躲避兵火、瘟災等原因始大舉播遷江南各地,廣泛分布於今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等地。元末,山西因處於表里山河的特殊地理位置。對當時中原、江東一帶飽受戰火的老百姓而言,簡直就是人間天堂,世外桃源,故山西蘭姓繁衍得較為興盛。明初,山西蘭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江蘇、安徽、浙江、河南、湖北等地。明末張獻忠屠川,使川地百姓人口銳減。清初,伴隨湖廣填四川的運動,兩湖之蘭姓入遷四川。明、清兩代,始有沿海之蘭姓飄洋過海,或遷居台灣,或遷居東南亞各地。如今,蘭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湖南、福建、江西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蘭姓約占全國漢族蘭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七。

郡望堂號


蘭姓在長期的繁衍播遷過程中,形成如下郡望:1、中山郡,漢代時所置,治所在盧奴(今河北定州);2、汝南郡,漢代時所置,治所在平輿(今河南平輿北);3、東莞郡,漢為城陽郡,晉改稱東莞,治所在莒(今山東莒縣),後又改為東安。
堂號:“中山”、“平水”、“東莞”等。

家譜文獻

江西桃江蘭氏族譜,著者待考,民國年間鉛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江西省博物館。
山東青島蘭氏族譜不分卷,(現代)蘭澤春、蘭永春編纂,1997年重修,2000年1月1日重印。原稿現被收藏在山東省青島市平度縣張舍鎮官北村蘭永壽處。
福建上杭城區蘭氏家譜,(現代)蘭漢民編纂,2002年計算機雷射照排膠印版。原稿現被收藏在福建省上杭縣縣誌辦公室。
四川廣安蘭氏族譜,民國三十七年(公元一九四八年)鉛印版,現收藏花橋甘家灣蘭氏祠堂,2013年續修,新版分上下兩冊,本支因”湖廣填川“於湖北麻城遷入四川。

字輩排行

四川涼山蘭氏字輩:“文朝秀天庭程宗正順發”。
四川廣安蘭氏字輩:“大敦本宗崇曾祥兆必重明德以之克紹”。
四川蘭氏一支字輩:“福通永發明壽祿增昌泰”。
湖北宜昌蘭氏字輩:“家澤長茂道德永昌學成有用萬事流(祿)芳(雙)”。
湖北武穴、河北泊頭蘭氏字輩:“如斯常世澤家國永吉昌”。
重慶涪陵蘭氏字輩:“清方永遠華太國民安事為登經榜富貴得九成”。
湖南土家族、瑤族蘭氏字輩:“宗支立萬世美”。
湖南瀏陽蘭氏字輩:"仲育英奇祠璉德柯佳香"。
安徽阜陽蘭氏字輩:“廣鳳永雲……”
河北冀州蘭氏字輩:“明清鳳文生世再平安”。
陝西漢陰蘭氏字輩:“尊祖本忠長敏勝堅功屈”。
福建連江、寧德蘭氏字輩:“宗開唐宋功茂萬年祥發瑞平名標百世”。
貴州蘭氏一支字輩:“天世玉從金應紅朝國明榮華中之夢四在正常春”。
蘭氏一支字輩:“學成明顯……”
蘭氏一支字輩:“福通永發明壽”。

四川省鄰水縣九峰鄉蘭姓族譜::龍鳳永先勝,學理君臣志,文章富邦生。

歷史名人

蘭澍華:(公元1933~今),寧夏銀川人。著名電力設計專家。
蘭剛認:(公元1935~今),香港人。著名五官醫學專家。主任醫師。香港國際傳統醫學會理事,香港中國國際交流出版社特約顧問編委。
蘭 光:(公元1935~今),原名欒光普;吉林東豐人。著名現代作家。解放前在東豐縣讀國小。
蘭剛認:(公元1935~今),山西稷山人。著名婦幼保健專家。山西省稷山縣婦幼保健院主任醫師、醫學博士。
蘭旭琳:(公元1937~今),壯族,原名蘭芝任;廣西都安人。著名電氣專家。
蘭秀統:(公元1939~今),壯族;廣西來賓人。著名勞資工作者。
蘭惠源:(公元1939~今),山西山陰人。著名地方公務員。
蘭玉璧:(公元1939~今),山西山陰人。著名林業工作者。

蘭 海:(公元1944~今),原名蘭祥禮,生慶人。著名機械技術革新者。
蘭彩風:(公元1944~今),陝西千陽人。著名醫務工作者。
蘭德林:(公元1944~今),遼寧錦縣人。著名財經工作者。
蘭佩芳:(公元1944~今),女,遼寧鞍山人。著名財經工作者。
蘭鳳林:(公元1946~今),遼寧阜新人。著名基礎教育家。
蘭宗仁:(公元1947~今),安徽利辛人。著名中醫主任醫師。
蘭俊官:(公元1947~今),蒙古族;內蒙古托克托人。著名地方公務員。
蘭學良:(公元1948~今),四川瀘縣人。著名中醫主任醫師。
蘭生強:(公元1949~今),回族;內蒙古和林人。著名中共地方黨務工作者。
蘭 廷:(公元1949~今),吉林挑南人。著名地方企業家。
蘭洪英:(公元1953~今),女,河北蔚縣人。著名地方公務員。
蘭武吉:(公元1953~今),壯族。著名中醫醫師。
蘭汝維:(公元1954~今),壯族,貴州安順普定人。著名鄉村醫生。
蘭 忠:(公元1955~今),蒙古族;內蒙古呼和浩特人。著名地方房管工作者。
蘭存貴:(生卒年待考),蒙古族;內蒙古察右前旗人。著名中共地方黨務工作者。
蘭風雨:(公元1955~今),河北玉田人。著名中共地方黨務工作者。
蘭坤祥:(公元1957~今),蒙古族;內蒙古多倫人。著名建築工作者。
蘭祥義:(公元1958~今),四川富順人。著名地方公務員。
蘭彩苹:(公元1959~今),女;新疆烏魯木齊人。著名現代教育家。
蘭 俠:(公元1960~今),1960年7月生,天津人。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專家。
蘭 毅:(公元1962~今),蒙古族;內蒙古和林人。著名地方公務員。
蘭 風:(公元1964~今),女,黑龍江齊齊哈爾人。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工作者。
蘭雲軍:(公元1964~今),四川眉山人。著名教育家。
蘭林華:(公元1933~今),河南洛陽人。著名中醫醫生
蘭國永:(公元1963~今),祖籍河南,著名中醫師 陝西銅川脈管炎專科醫院院長 市政協委員 印台區海外聯誼會副會長

通用聯

七言
北泉御史聲威壯;
浙派殿軍品位高。
上聯:明朝進士藍田,號北泉,山東即墨人,官至河南道監察御史,性耿直,對不法之事則直言糾劾,聲震一時,有《北泉集》;下聯:明朝末年進士蘭瑛,擅山水,早年風格秀潤,後漫遊各地,風格變為雄奇蒼老。又工人物、花鳥、蘭竹,骨力峭勁,各具意態。世人稱他“浙派殿軍”。
八言
吟詠鏗鏘,騷人望重;
文章氣節,夫子名尊。
上聯是:明朝末年畫家蘭元威的室典;下聯指:宋朝進士蘭奎,官博士,受詔校於福州,以文章氣節名,學界稱他“蘭夫子”。

相關條目

旅遊 社會 自然環境 地理建築 科學 藝術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