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灰斑病

蘋果灰斑病全國各蘋果產區都有發生。主要為害葉片,也可為害枝條、嫩梢及果實,可引起蘋果樹早期落葉。引起蘋果灰斑病的病原物有2種:梨葉點霉(Phyllosticta pirina Sacc.)和葉生棒盤孢(Coryneum foliicolum Fuck.)。葉生棒盤孢(Coryneum foliicolum),屬腔孢綱黑盤孢目,黑盤孢科棒盤孢屬,分生孢子盤散生,黑色,直徑80~112微米。在6月中旬至8月期間,要視降雨和田間發生情況,每間隔15天左右噴藥防治一次。果園病害尚未發生前,要噴灑好保護性殺菌劑,病害發生後應配合使用內吸性殺菌劑。

症狀

灰斑病在葉上病斑暗褐色至灰白色圓形斑,直徑2~6毫米,邊緣清晰。後期中央散生小黑點。病斑常密集,融成大斑,葉片焦枯。

果上染病。褐斑病斑呈圓形或不規則形,邊緣清晰,稍下陷,中有黑色小點。病部深入果肉,褐色,疏鬆。圓斑病病斑呈黑色污斑,不規則或放射狀,上生黑褐色小 點。果肉硬化或壞死,有時龜裂,灰斑病病斑呈灰褐或黃褐色圓斑,稍下陷,中央散生微細小粒點。

病原

引起蘋果灰斑病的病原物有2種:梨葉點霉(Phyllosticta pirina Sacc.)和葉生棒盤孢(Coryneum foliicolum)。

梨葉點霉(Phyllosticta pirina Sacc.)屬於半知菌亞門腔孢綱球殼孢目。病部的小黑點為該菌的分生孢子器,埋生於表皮下,球形或扁球形,直徑96~168微米,上端有一孔口,深褐色。分生孢子無色、單胞,卵圓形或橢圓形,大小為3.4~6.9×2.4~4.5微米,一般為6.2×3.2微米。

葉生棒盤孢(Coryneum foliicolum),屬腔孢綱黑盤孢目,黑盤孢科棒盤孢屬,分生孢子盤散生,黑色,直徑80~112微米。分生孢子梗線性,無色。分生孢子橢圓形至長橢圓形、近梭形,欖褐色,直,3個隔膜,基部略尖,頂端鈍圓,12~18微米×4.5~6微米。

。次年春季環境條件適宜時,產生分生孢子隨風、雨傳播。北方果區5月中、下旬開始發病,7~8月為發病盛期。一般在秋季發病較多,為害也較重。該病的發生、流行與氣候、品種密切相關。高溫、高濕、降雨多而早的年份發病早且重。國光品種易感病。

發病特點

以菌絲體、分生孢子器(盤)或子囊盤,在落地病葉中越冬。次年春雨後產生分生孢子,隨風雨傳播到樹體,侵染葉片,出現病斑。圓斑病發生較早,華北 地區4月下旬至5月上旬發病,2~3周后進入盛期。褐斑、灰斑病一般同時發生,5~6月發生,7~8月盛發期,秋季發生為害重。以高溫多雨為流行條件,凡 管理粗放、樹冠鬱閉、樹勢衰弱的果園發病重。國光、紅玉、青香蕉、金冠發生較重,但各自抗3種病害的能力有差異。

防治方法

防治蘋果灰斑病要以防為主。果實套袋後,要及時進行噴藥防治。在6月中旬至8月期間,要視降雨和田間發生情況,每間隔15天左右噴藥防治一次。果園病害尚未發生前,要噴灑好保護性殺菌劑,病害發生後應配合使用內吸性殺菌劑。保護性殺菌劑可選用1:2.5~3:200倍波爾多液,或5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80%大生M-45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等;內吸性殺菌劑可選用25%戊唑醇可濕性粉劑2000~2500倍液、或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顆粒劑1500~2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噴藥要周到細緻,樹冠內外、上下和葉片的正反兩面都要均勻著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