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劍

蘇劍

蘇劍,男,博士,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系副主任,北京市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理事,中國留美經濟學會會員。教育部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我國貨幣政策體系與傳導機制研究”;主要研究人員,正在進行。《當代經濟學教科書譯叢》,主編晏智傑、錢穎一,蘇劍為4個執行編委之一;本叢書共包括12本研究生水平的經濟學教材,已於2002年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全部出齊。

個人履歷

教育背景

陝西工學院工學學士;

北京大學經濟學碩士,

Brandeis University國際經濟學與金融學博士。

工作經歷

1995.7-2000.8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講師;

2004.2-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系副主任。

講授課程

蘇劍蘇劍

高級總量經濟學;

中級總量經濟學;

總量經濟學原理;

貨幣銀行學;

中央銀行學與貨幣政策;

動態最佳化及其套用。

人物觀點

1.中國已經進入勞動力短缺時代。中國會不會出現勞動力短缺?如果出現的話,有多嚴重?我們可以通過計算每年的新增勞動力數據來說明。筆者是這樣計算的:把每一年新進入勞動力市場的年輕人的數字,減去每年退休的人數,即為每年的新增勞動力數據;每一年新進入勞動力市場的年輕人的數字為這一年年齡為20歲的人數,退休的人數為每年達到60歲的人數(不論男女)。具體計算公式為:每年新增勞動力人數=每年的20歲人口數-每年60歲人口數。這一計算方法雖然粗糙,但誤差不會太大,至少不會出現方向性錯誤。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報告,2012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減少345萬。這是一個十分明顯的信號,這表明,中國勞動力短缺的時代已經到來,而且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將越來越嚴重。

2.勞動力短缺將對中國的經濟成長產生巨大影響。從供給來看,勞動力短缺將導致中國的潛在產出增長率的下滑。如果中國2022年以後勞動力每年減少1000萬,而總勞動力是8億,那就意味著中國勞動力的增長率是-1.25%。首先,假定中國產出的勞動力彈性是0.5,這就將使得中國潛在產出的增長率下降0.6個百分點。其次,勞動力減少對潛在產出的增長率還有間接影響。中國的勞動力減少具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由於長期執行計畫生育政策導致的人口和勞動力的年齡結構的變化。因此,中國的勞動力減少跟老齡化是同時出現的。這就導致了勞動力減少對潛在產出的增長率的兩種間接影響:一是影響技術進步率。勞動力中年輕人越來越少,將使得技術進步率下滑。二是影響資本增長率。退休的老年人要么沒有收入,要么收入較低,而且即使有收入,也是通過社會保障轉移來的收入,退休的老年人並不參與生產過程,因此退休的老年人消費大於儲蓄。退休前正儲蓄、退休後負儲蓄很正常。但老年人比例的增加會導致整個經濟的儲蓄率下降,這將導致儲蓄和資本形成的減少,資本增長率就將下降。從需求來看,老年人和年輕人的人均消費是有很大差別的。年輕人的預期收入是增加的,所以人均消費多一些;老年人預期收入較低甚至沒有,而且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為了保障餘生的生活水平,就不敢多花錢。所以,隨著老齡化的出現和老齡化程度的提高,總消費需求也會減少。日本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日本人口增長率是負的,所以消費增長一直很乏力。隨著中國勞動力短缺和老齡化的出現,不管是供給還是需求都將面臨緊縮局面,同時抑制經濟成長,其結果,中國經濟的增長率將急劇下滑。可以說,2022年前後將是中國經濟的一個轉折點,此後中國經濟將迅速轉入低增長狀態。

3.勞動力短缺還會對中國經濟產生其他不利影響。首先,工資將以更快的速度上漲。中國目前已進入勞動力零增長區間,2012年,中國的工作年齡人口甚至減少了345萬。如果中國經濟繼續高速增長,即使勞動力不增長,工資都會快速上漲,最近十年的情況就說明了這一點。而2022年後,中國將出現勞動力大幅下降的情況,會導致工資以更快速度上漲。其次,工資上漲會導致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物價將大幅度上升。第三,中國企業的利潤空間減小,大量企業或者破產,或者轉移到別的國家和地區,或者徹底轉型。第四,退休年齡將被迫提高。第五,房價泡沫將會破滅。經濟成長率的下滑,意味著老百姓收入增長率的下滑,從而意味著住房需求將以更大幅度下滑。另外,隨著年輕人絕對數量的減少,住房剛性需求下降。這些都將導致房價上漲率下滑,後者又將引起房價預期的變化,最終導致房價泡沫破滅。

4.現行人口政策面臨挑戰。勞動力短缺將影響中國潛在產出的增長率,這可以通過加大科技投入和教育投入,以及科技體制改革和教育體制改革來應對。科技投入的增長和科技體制改革會提高科技進步率,教育投入的增長和教育體制改革會提高人力資本水平和人力資本的增長率,從而緩和潛在產出增長率下滑的程度。但這兩個政策都有很大的缺陷,即效果的不確定性很大:科技投入的增長和科技體制改革會導致技術進步率多大程度的提高?教育投入的增長和教育體制改革會導致人力資本的增長率有多大程度的提高?應對勞動力短缺,應考慮調整現行的人口政策。2000年人口普查就表明,我國的總和生育率已是1.22,處於很低的水平;2010年人口普查再次表明,我國的總和生育率只有1.18,遠低於世界上被認為處於人口危機中的國家,比如日本和德國,2012年的總和生育率是1.4左右。實際上,人口危機不僅僅存在於中國大陸。2012年,在全世界224個國家和地區中,總和生育率最低的是新加坡(0.78),倒數第二是澳門(0.92),倒數第三是香港(1.09),倒數第四是台灣(1.10)。這說明:第一,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目前1.18的總和生育率是可信的,如果有誤差,更可能是高估而非低估。第二,“4-2-1”的人口格局已在整箇中華民族全面形成。那么,中國的最優生育率是多少呢?世界上大多數國家認為合理的生育率是2,也就是保持人口數量基本不變的水平。中國的總和生育率至少應該維持在1.8以上。

個人作品

譯著

戴維·羅默著, 《高級總量經濟學》,商務印書館,1999 (與羅濤合譯) ;

布賴恩·斯諾登等著,《現代總量經濟學指南》,商務印書館,1998 (與朱央等合譯) ;

托馬斯·薩金特著,《動態巨觀經濟理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

科研課題

美國自然科學基金會資助的“中國大中型工業企業生產率問題研究”項目;主要研究人員;正在進行中;

北京大學與北京市共建項目“北京市道路交通問題研究”;子課題“國外道路交通問題的理論、政策與實踐”的負責人,已結題;

教育部資助項目“論我國經濟成長方式的轉換”;主持人,已結題;

北京市財政局“北京市軌道交通補貼機制設計”項目;課題組組長,已結題;該機制從2009年起被北京市政府正式採用;

教育部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中國的市場經濟發展研究”;主要研究人員,已結題;

教育部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我國貨幣政策體系與傳導機制研究”;主要研究人員,正在進行。

參編書籍

《中國經濟成長報告(2007):和諧社會與可持續發展》,北京大學中國國民經濟核算與經濟成長研究中心主編,中國經濟出版社,2007;

《當代經濟學教科書譯叢》,主編晏智傑、錢穎一,蘇劍為4個執行編委之一;本叢書共包括12本研究生水平的經濟學教材,已於2002年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全部出齊。

個人榮譽

“供給管理與我國現階段的巨觀調控”(與劉偉教授合作)一文獲北京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社會兼職

北京市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理事;

中國留美經濟學會會員。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