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菌陳

藏菌陳

藏菌陳,一年生草本,主根淡黃色,莖四棱形,棱上有窄翅,植株呈塔形或帚狀分枝,枝斜展。葉對生;無柄;葉片卵狀披針形至狹披針形。子房長圓形,無柄,花柱粗短,柱頭2裂,裂片半圓形。蒴果長圓狀披針形,長8-14mm,先端尖。種子橢圓形,深褐色,表面有細網狀突起。花、果期7-10月。

簡介

【藥名】藏菌陳

【漢語拼音】zang yin chen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wertia mussotii Franch.

西藏藥材,〕

利尿逐水藥。清濕熱、退黃利水。

性味:微寒、苦、辛。

功能主治:主治膽囊炎,小便短赤。黃疸型或無黃疸型傳染性肝炎。

用法:3錢-1兩,水煮飲用。

藥理作用

【保肝作用】

本品具有保肝作用,能明顯降低四氯化碳(CCL4)所致小鼠丙氨酸轉氨酶(ALT)的升高,減輕CCl4所致肝細胞病變,拮抗對乙醯氨基酚所致肝損傷,但對戊巴比妥鈉所致睡眠時間無明顯影響。對於肝切除鼠,其可加速肝臟再生,使切除70%肝臟後在3天內基本恢復到正常肝重。保肝有效成分有芒果甙、齊墩果酸及酮類成分。對於低壓艙內模擬海拔8000m及2小時所致大鼠低張低氧性肝損傷,本品注射液預先腹腔注射可防止天冬氨酸轉氨酶(AST)和肝溶酶體酸性磷酸酶活力的升高,並降低肝總脂含量。大鼠肝溶酶體體外溫孵實驗顯示,本品注射液、杧果甙均有穩定溶酶體膜作用,並能直接抑制溶酶體酸性磷酸酶活力。

中藥化學成分

全草含有杧果甙(mangiferin),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1,8-二羥基-3,5-二甲氧基呫噸酮(1,8-dihydroxy-3,5-dimethoxyxanthone),1-羥基-3,5-二甲氧基呫噸酮(1hydroxy-3,5-dimethoxyxanthone),1-羥基-3,7,8-三甲氧基呫噸酮(1-hydroxy-3,7,8-trimethoxyxanthone),8-羥基-1,3,5-三甲氧基呫噸酮(8-hydroxy-1,3,5-trimethoxyxanthone),1,8-二羥基-3,7-二甲氧基呫噸酮(1,8-dihydroxy-3, 7-dimethOxyxanthone),1,7,8-三羥基-3-甲氧基呫噸酮(1,7,8-trihydroxy-3-methoxyxanthone),1,3,8-三羥基-5-甲氧基呫噸酮(1,3,8-trihydrox-十methoxyxanthone),1,7-二羥基-3,4,8-三甲氧基呫噸酮(1,7-dihydrox-3,4,8-trimethoxyxanthone)又名芷茵陳呫噸酮(zangyinchenin)。還含苦龍甙(amarogentin),當藥素(swertisin),8-0β-D-吡喃葡萄糖-1,3,5-三羥基呫噸酮(8-0-β-D-glucopyranosyl-1,3,5-trihydroxyxanthone),8-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1,7-二羥基-3-甲氧基呫噸酮{8-O-[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1,7-dihydroxy-3-methoxyxanthone},7-O-β-D-吡喃木糖基-1,8-二羥基-3-甲氧基呫噸酮(7-O-β-D-xylopyranosyl-1,8-dihydroxy-3-methoxyxanthone),70-[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8-二羥基-3甲氧基呫噸酮{7-O-[α-L-rhamnopyrancoyl(l→2)-β-D-xy1opyranosyl]-1,8-dihydrox-3-methoxyxanthone},3-O-β-D-吡喃葡萄糖基-1,8-二羥基-5-甲氧基呫噸酮(3-O-β-D-glucopyranosyl-1,8-dihydroxy-5-methoxyxanthone)。

動植物形態

一年生草本,高15-60cm。主根淡黃色,莖四棱形,棱上有窄翅,植株呈塔形或帚狀分枝,枝斜展。葉對生;無柄;葉片卵狀披針形至狹披針形,長8-35mm,寬3-10mm,先端鈍,基部略呈心形,半抱莖;下面中脈明顯突起。圓錐狀復聚傘花序,具多花;花梗直立或斜伸,長可達5cm;花萼綠色,4裂,裂片線狀披針形,先端急尖。背面具明顯的3脈;花冠暗紫紅色,直徑8-13mm。4裂,裂片披針形,長79mm,先端漸尖,具尖頭,基部具2個溝狀的腺窩。狹長圓形,深陷,邊緣具柔毛狀流蘇;子房長圓形,無柄,花柱粗短,柱頭2裂,裂片半圓形。蒴果長圓狀披針形,長8-14mm,先端尖。種子橢圓形,深褐色,表面有細網狀突起。花、果期7-10月。

生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

根呈圓錐狀,表面淡黃色或土黃色,纖維質,易折斷,斷面不平整,類白色。莖近四棱形,粗細不等,有節,節上有腋生的對生枝,淡綠色至淡黃色。葉片多脫落破碎,完整葉片長矩圓形或披針形,長1-5cm,先端鈍尖,基部漸狹,全緣。花皺縮,淡黃色至淡藍色,花冠4或5深裂,氣情香,味苦。

【顯微鑑別】

根橫切面:木栓組織狹窄。皮層薄壁細胞呈切線延長。韌皮部狹窄。形成層不明顯。木質部由木纖維和導管組成,木纖維壁厚且木化,導管單個或2-5個成群,作徑向排列。中央為初生木質部,導管單個或2-3個成群,分散在薄壁組織中。

莖橫切面:周邊有4棱,由2-5列圓形薄壁細胞組成,表皮為1列類方形或類圓形細胞,外被角質層。皮層由4-8列橢圓形薄壁細胞組成。內皮層明顯並具凱氏點。維管束雙韌型。韌皮部稍寬,篩管群明顯。形成層不明顯。木質部由木纖維和導管組成。木纖維徑向排列,壁木化。導管多2-5個成群,多徑向排列,壁木化。髓部寬廣,髓細胞類圓形且大,中央部分破裂成空腔。 葉橫切面:表皮1列細胞,上表皮細胞較大,外壁增厚。柵欄組織2列,近表皮的1列細胞稍延長。海綿組織中具氣室。維管束雙韌型,分布海綿組織中,中脈下表面稍突起。

環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900-3800m的山坡、河谷、林下、灌叢及水邊。

資源分布:分布於西南及青海、西藏等地。

【藏菌陳鑑別】

取本品粗粉2g,加75乙醇20ml,回流提取,濾過,取濾液濃縮至10ml,供下列實驗:1.取濾液1滴,點於濾紙上,置紫外光燈下觀察,顯淡橙黃色螢光,滴加1乙酸鎂甲酸液1滴,螢光明顯加強,呈亮金黃色。

2.取濾液1滴,點濾紙上,烘乾後,滴加1三氯化鐵乙醇液1滴,呈墨綠色。

【藏菌陳性味】苦;性涼

【藏菌陳功能主治】清肝利膽退黃;利水消腫。主急性黃疸型和非黃疸型肝炎;膽囊炎;水腫

【藏菌陳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g。

【摘錄】《中華本草》

相關資訊

《中華本草》共2400萬字,共34卷,共收入中醫藥物達8980味,是迄今為止所收藥物種類最多的一部本草專著,代表了我國當代中醫藥研究最高和最新水平。 最後完成的“民族藥卷”部分總計567萬字,分為“藏藥卷”、“蒙藥卷”、“維吾爾藥卷”和“傣藥卷”4卷,分別收載臨床上常用、療效確切的民族傳統藥材396味、422味、423味和400味,並配置插圖。在編纂過程中,各卷編纂人員不僅參閱了大量古代民族醫藥學的經典專著,並對各個歷史時期民族醫藥文獻著作進行了充分的分析,從各個方面對藥物作了較系統的整理研究,同時還參閱了現代民族藥學著作,體現出了民族藥學的現代研究成果。 中國傳統藥學為中華科技文化數千年蘊育之精華。它積累了豐富的套用經驗和生產技 術,創立了獨特的藥學理論體系,形成了一門生命力極強的學科本草學。中國傳統藥物絕 大多數是天然藥物,毒副作用較小,安全係數較高,在防病治病中正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 用。幾十年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研究中藥,使中藥學的各個分支學科取得了突飛猛進的 發展,本草學已成為一門融古貫今、全面研究中國傳統藥學的綜合性學術體系,日益受到 世界醫藥工作者的重視。因此,編纂一部集二千年傳統藥學之大成並顯示當代科學水平、 圖文並茂的《中華本草》,必將在國內外產生深遠的影響,並促進世界醫藥學的進步,為 人類健康造福! 《中華本草》是一項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直接主持的重大科研課題。由原衛生部副部長、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鬍熙明任編委會主任委員,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 張文康任編委會常務副主任委員,南京中醫藥大學宋立人研究員任總編、吳貽谷研究員任 總審定,胡烈教授任常務副總編,中國中醫研究院章國鎮、謝宗萬、王孝濤研究員,中國 藥科大學徐國鈞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肖培根研究員,成都中醫藥大學凌一揆教授,南京 醫科大學丁緒亮教授,北京中醫藥大學曹春林教授,上海中醫藥大學李儀奎教授,西安疑 難病院余文新院長,南京中醫藥大學洪恂、王錦鴻研究員任副總編。編委會下設10個專 業編委會和4個民族藥專卷編委會,並在南京中醫藥大學設編委會辦公室,南京中醫藥大 學校長項平教授任辦公室主任,主持日常工作,匯同全國六十多個醫藥院校及科研院所的 四百多名專家共同協作編纂這一本草學巨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