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紅圖傳

《蕭紅圖傳》是2010年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葉君。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蕭紅圖傳蕭紅圖傳

蕭紅原名張乃瑩,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負盛名,且至今影響巨大的女作家之一。其命途多舛的短促一生大部分時間在戰爭的驅遣下輾轉流徙,從異鄉奔向異鄉;而在不到十年的創作中,她留下了《生死場》、《馬伯樂》、《呼蘭河傳》等傳世名著。本書以蕭紅曾經居住過的城市為線索,敘述了她那令人嘆惋、帶有傳奇色彩的一生,文字細膩、精緻,對傳主不同時期心理的體察精到、入微。同時,本書作者在全面占有大量而翔實的史料以及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基於良好的學術訓練,以獨到的眼光予以觀照,澄清了此前蕭紅研究中的諸多訛誤。

作者簡介

葉君,男,1971年出生於湖北省浠水縣。1993年畢業於黃岡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政史系;2000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2004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2006年在武漢大學博士後流動站期滿出站,現為黑龍江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後備帶頭人。自1998年以來,在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領域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其中多篇見於《文藝研究》、《新華文摘》、《河北學刊》、《武漢大學學報》、《華中師範大學學報》、《文藝報》、《作品與爭鳴》等權威、核心期刊,現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教學與研究。

目錄

壹·後花園裡的童年

貳·升學風波

叄·夢斷北平與落難旅館

肆·傾城之戀

伍·艱難跋涉

陸·從哈爾濱到青島

柒·成名上海

捌·別人的城市

玖·難說心痛

拾·三人行

拾壹·勞燕分飛

拾貳·友情封鎖

拾叄·天涯孤女

拾肆·傾城與傷逝

後記

書摘

貳·升學風波

張廷舉是個順應時代潮流的維新人物,對待女兒上學的態度比較開明。1920年張乃瑩進入新式學堂念書。當時,呼蘭有兩所國小,1920年秋天首開女生部,開始招收女生。乃瑩是這一舉措的首批受益者,進入離家僅百步之遙的呼蘭乙種農業學校女生班,讀初小一年級。因學校設在龍王廟院內,俗稱龍王廟國小,該校只設有初小。初小畢業,考入北關初高兩級國小校女生部。該校位於城北二道街的祖師廟院內,後改稱第二初高級完全國小校。受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洗禮,人們意識到接受新式教育的重要。乃瑩新奇地看到其高小同學幾乎什麼人都有,有的當私塾先生已經四五年了,有的在糧棧做了兩年管賬。他們家信涉及的內容更是五花八門,有問兒子的眼疾好了沒有,也有詢問家裡地租收取情況和糧食買賣的行情。就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張乃瑩開始慢慢接受新文化的洗禮,用驚奇的大眼睛打量著走出後花園後的新奇世界。

不久,乃瑩父升任第二初高兩級國小校長。張廷舉不滿意於該校師資不足、生源雜亂,於1925年將女兒轉入呼蘭第一女子初高兩級國小校(即後來的縣立第一初高兩級國小校的女生部),插班高小二年級。據當年同班同學傅秀蘭回憶,新轉入的張乃瑩並沒有給她什麼特殊印象——“穿的是陰丹士林布的藍上衣,黑布裙子,白襪子,黑布鞋,和大家的打扮是一模一樣的。她的性格溫和,恬靜,而且平易近人,只是不太愛說話。”她原以為作為大戶人家的女兒,衣著、作派應該是常見的大戶人家那種樣子,沒想到張乃瑩競與自己這樣的小戶人家的孩子沒什麼兩樣。

入新式學堂讀書給了乃瑩一種全新的生活。在老師、家人和同學眼裡,她都是那種特別好學的好學生。家裡的藏書幾乎都看過,即使不懂也要翻翻。隨著年齡、學識的增長,其求知慾望愈益強烈,常常從同學、親戚或父親的朋友手裡借書來看。除讀書用功外,乃瑩那出眾的文字表達能力更是給同學留下了深刻印象。

張廷舉親大哥張廷萁每年都要從阿城來呼蘭住上一段時間代弟弟理財管家。乃瑩這位大伯父嗓音洪亮,脾氣剛烈暴躁,是其童年“唯一崇拜的人物”。在她眼裡,大伯不僅講話聲音洪亮,嚴肅而有條理,而且似乎總是關乎正理,有令人不得不信服的力量。15歲那年,乃瑩參加鄰居姐姐的婚宴回來,在後母面前頗為新娘遭到婆家的羞辱、刁難不知反抗而氣不忿,且不無得意地說要換成是自己會如何如何。沒想到,這話被大伯父聽到,喊過去給她深刻地上了一課:“你不說假若是你嗎?是你又怎么樣?你比別人更糟糕,下回少說這一類話!小孩子學著誇大話,淺薄透了!再不要誇口,誇口最可恥,最沒出息。”進入高小,大伯父便給她講授古文。他講解《弔古戰場文》的情形給了乃瑩最為深刻的記憶,由此,深深感受到戰爭的殘酷,被感動得淚流滿面。大伯父自己競也被感染得有些聲咽。張廷萁對侄女的“心機靈快”很是得意,常常當著族中眾多男孩面誇獎她。

入新式學堂讀書也是一種規約與陶冶,隨著年齡增長,乃瑩童年在後花園裡的頑皮與狂野自然消退。讀書時代的張乃瑩給每個人的印象幾乎都是沉靜內秀,從不多談自己和家族。但溫和、恬靜的外表之下,蘊藏著一顆任性而恣肆、倔犟而剛強的靈魂。1925年5月30日,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激起全國人民反帝愛國的熱潮。偏遠小城呼蘭亦受這股潮流影響,積極起而回響。呼蘭中學聯合會發起遊行、講演、募捐等活動,支援上海工人、學生們的鬥爭。乃瑩和同學們積極參加了這一社會活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