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師愈

民國28年漣城淪陷,學校解體,人員疏散,蔣師愈悶居在家。 民國33年(1944)淮海二中遷至新橋鎮東大雄庵,蔣師愈被派往二中與徐慶烈同任校長。 北撤途中,蔣、徐二人鼓勵師生樹立必勝信心,待機打回老家,消滅敵人。

蔣師愈(1897—1947),字伯韓,漣水縣蔣庵鄉蔣西莊人,童年就讀於前清秀才查星白門下,後考入省立淮安第九中學,畢業後又考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美專畢業後先後執教於淮安九中、安徽泗中、江蘇宜中,教聲卓著。民國21年(1932)辭外地教職返漣城創辦漣水職業學校。職校舉辦三屆,分別為藤竹科、化工科、普通科,學校蒸蒸日上,成績斐然。民國28年漣城淪陷,學校解體,人員疏散,蔣師愈悶居在家。民國29年淮海區抗日民主政府領導人金明李一氓先後訪問蔣家,待蔣以“三顧”之禮,蔣熱血沸騰,奮袂而起,遂投身於人民革命之中。民國30年出任淮海行署文教處長,繼而出任參議長。
民國33年(1944)淮海二中遷至新橋鎮東大雄庵,蔣師愈被派往二中與徐慶烈同任校長。蔣、徐二人團結辦校,學校越辦越好。民國34年秋日軍投降,新四軍進攻淮陰城內拒降偽軍潘乾臣部,蔣、徐二人率領師生冒著炮火赴前線勞軍。克敵後迅即入城接收偽淮陰中學。淮中剛入正軌,又奉命讓與蘇北工專,蔣、徐再率舊部至淮陰漁溝鎮建校。民國35年冬,國民黨軍隊侵犯兩淮,蔣、徐二人在全校師生大會上鄭重宣布:“共產黨到哪裡,我們就到哪裡;我們到哪裡,就帶你們到哪裡1”遂率師生隨軍北撤。
北撤途中,蔣、徐二人鼓勵師生樹立必勝信心,待機打回老家,消滅敵人。蔣師愈在渡渤海 前,將有孕的大白驢送與當地民眾飼養,並相約;“待我返回時,母驢贈與養者,幼驢我帶南下。”其革命必勝信心由此可見。誰知至通化,因輾轉艱辛,氣候不適,竟致一病不起。民國36年(1947)12月18日病故於通化。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