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亞那華人

蓋亞那華人群體主要是由在19世紀被帶到英屬蓋亞那地區的華人勞工的後代們構成。 這些勞工中大多數人的目的地是英屬蓋亞那地區(蓋亞那)和特立尼達。 [3]這些華人勞工大多數人最初去的是英屬蓋亞那地區;不過,在1879年,這樣的輸入結束了,而華人人口也不斷地下降。

蓋亞那華人群體主要是由在19世紀被帶到英屬蓋亞那地區的華人勞工的後代們構成。在1853年到1879年間,以廣東人為主的14000名華人勞工來到了英屬加勒比地區(英屬西印度),成為了更為大型的契約勞動系統的一部分,為食糖種植園而工作。這些勞工中大多數人的目的地是英屬蓋亞那地區(蓋亞那)和特立尼達。這兩個地方前者是在拿破崙戰爭中從荷蘭人手中奪來的,後者是在1797年從西班牙人手中奪來的。[1]比起其他的英國在加勒比地區的殖民地來,在英屬蓋亞那地區,他們在種植園待的時間要更長得多,這是因為零售貿易、商品蔬菜經營之類的其他的行業都被葡萄牙人壟斷了,因此華人進入不了這些行業。[2]由於幾乎所有的簽約移民的華人都是男子,所以他們有傾向於和東印度人與非洲人進行跨種族結合,因此,蓋亞那的華人不像其他群體一樣保留了明顯的身體特徵。[3]這些華人勞工大多數人最初去的是英屬蓋亞那地區;不過,在1879年,這樣的輸入結束了,而華人人口也不斷地下降。[4]在20世紀60年代,華人占了蓋亞那800000個總人口中的0.6個百分點(即約4800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