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存瑞烈士犧牲地址

董存瑞烈士犧牲地址

董存瑞烈士犧牲地址,位於董存瑞烈士陵園內,在河北隆化縣城西北苔山腳下、伊遜河東岸。該景點為免費開放景點。

基本信息

簡介

董存瑞烈士犧牲地址董存瑞犧牲地址標誌碑
董存瑞犧牲地址標誌碑

董存瑞犧牲地址在隆化縣北旱河南岸,旱河入伊遜河口以檔大約500米,董存瑞烈士陵園西南200米處,董存瑞犧牲後在此先後立過2個標誌,均為防雨式木製碑。六十年代後期,又修建一石座木板製做的尖頂塔形犧牲地標誌碑,碑身有許益智書寫的”董存瑞烈士犧牲地址”9個大字,四周用木板圍欄。

1972年因木質碑風化乾裂,圍欄年久盡毀,決定修建永久性犧牲地瓢志碑,新碑落成於1973年,是隆化縣人民在經濟緊張。生活貧困的情況下自行設計。自行施工建造的。

1971年,陵園整體布局基本上規模已定,董存瑞的英雄事跡傳遍了祖國各地,從部隊到地方來隆化的人都要到烈士陵園謁陵,而在英雄英魂永垂的地方僅有一個約2米左右高木製三棱塔形標誌,不能體現烈士的光輝形象,隆化縣革命委員會決定建生存瑞犧牲地標誌,這一標誌的設計任務交給了當時的文化館。

文化館負責美工的孫學誠同其他人一起商量研究並請示各方面領導產生出兩種方案,第一,恢復歷史原貌,在北旱河建一座橋型暗堡,以此來表現董存瑞為國捐軀的壯烈場面;第二,建一烈士犧牲地標誌碑,銘文說明烈士犧牲經地。圍繞這兩個方案,縣裡產生了爭論,在當時政治氣氛較濃的情況下,有人認為建成炸毀橋型暗堡的形狀,堅固程度是否都應是原狀,建得不堅固不能體現英雄的精神壯烈,建得堅固又有為國民黨守軍樹碑之嫌,況且橋型暗堡上書寫的”固若金湯”大字標和國民黨標誌還要不等這些都給當時的領導人出了一個難題,一時難以決定。為此,縣革委派民衛組長曲德昌和當時任存瑞陵園管理處負責人景文臣專程去錦州某炮兵師徵求董存瑞生前戰友老英雄郅順義的意見,郅順義同意第二方案;他們又到吉林省磐石縣存瑞生前部隊所在團和存瑞班徵求意見,回來向縣領導做了匯報,決定採取第二方案,並於秋天開工。建碑開始,建什麼樣的碑,由誰來設計,用什麼樣的材質,縣裡同民衛組(民政、衛生)、陵園有關人員計論研究。當時姓人經濟比較困難,決定就地取材,用我們自己的能力來表達對英雄的崇敬。石碑設計現存一草圖,是由坐標原子筆畫成的,此圖出自陵軒資料員沈文斌之手。

設計投資約8000餘元。為了節省資金,在原設計基礎上做了部分修改,標誌碑采有縣內白雲山石料形體規則,便於砌築,更重要的是節約資金。但書寫碑文的大理石板仍需到外地購置。民衛組派人到北京房山石材廠購買,房山石材廠承擔著出口任務,告訴他們不能及時供應他們大理石板材,他們將山東掖縣,石材廠介紹給隆化。隆化派去的人又到山東掖縣,購得了8塊板材,每塊長0.9米,寬0.65米,路途遙遠給運輸帶來了困難,購物的人從山東裝氣車至龍口乘船到天津,隆化縣專門派車將這兩塊理石板運回了隆化,一路之上,運送的人倍加小心,使石材安全抵達了隆化。此標誌碑於1972年秋動工,當年完成了基礎建築,構築長寬各為10米的鋼筋混凝土平台,此平台有6級台階,每級石階高0.02米,平台表面由水泥灌漿,四周0.3米圈邊,中間為棱形圖案,1973年竣工。碑身建築由三部分構成,底座、上檐和銘文碑石。

底座砌三層石料,第一層長3塊石料,兩邊石料0.85米,中間一塊0.7米,寬2塊,每塊0.9米,高0.45米;第二層長2塊石料,每塊1.3料,寬3塊每塊0.6米,高0.45米。第三層石料高0.175米,長3塊,每塊0.35米,寬2塊,每塊0.8米。頂檐分四層,從上往下,一層長三塊石料每塊0.75米,寬3塊,每塊0.6米,高0.4米,第二層收檐高0.3米,鑿成3級,中間一級為圓棱,長2塊,每塊0.71米,寬2塊,每塊0.55米,第三層檐高0.175米,長2米,長塊石料寬1.2米,3塊石料為第三層檐。銘文部分上蓋一層高0.1米,長2.2米,1.60米寬的石料為第四層檐。底座與檐的中間是銘文部分,由9層3.5米的石料組成,共37塊。南兩面各鑲嵌4塊長0.9米,寬0.65米的大理石板材,石碑南面額書“董存瑞壯烈犧牲地址”,每字長0.3米,高0.25米,北面書有紀念碑文,原文是“全國著名戰鬥英雄董存瑞同志於一九四八年五月二十五日下午三時半,在解放隆化戰鬥中,為我軍前進開闢道路,發揚勇敢戰鬥不怕犧牲的徹底革命精神,手托炸藥包,炸毀同蔣匪軍在隆化中學據守的橋型碉堡,壯烈犧牲,為人民立下了不朽功勳,時年十九歲。

此碑銘文由存瑞中學教師項樹堂書寫。董存瑞犧牲地標誌碑建成後,在隆化縣委的支持下,烈士陵園向隆化鎮征地2畝,四周焊成鐵圍欄,圍欄外栽植楊樹和松柏樹。標誌碑建成後在此接待了數萬參觀、祭靈的人,英雄犧牲的輝煌瞬間,在人們的心中迴響;五十多年前曾經架在旱河上的敵橋早已成為歷史,人們緬懷英雄的同時,更能感受到那聲巨響給予人們的心靈震撼。

人物資料

董存瑞犧牲地址董存瑞犧牲地址
姓名:董存瑞

性別:男

民族:漢族

籍貫:河北懷來

出生年月:1929年

犧牲日期:1948年05月25日

1940年,在家鄉參加兒童團,任團長。1945年8月,參加八路軍。194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參軍後,苦練殺敵本領。在戰鬥中,奮不顧身,英勇殺敵,先後榮立3次大功、4次小功,榮獲3枚“勇敢獎章”,1枚“毛澤東獎章”。1948年春,擔任班長,在攻堅戰術訓練中,全班取得優異成績,被譽為“董存瑞練兵模範班”,他被命名為“模範爆破手”。同年5月25日,在解放熱河隆化(今屬河北)的戰鬥中,擔任爆破組長,率領全班戰士先後炸掉敵8個碉堡。在途中,敵橋型暗堡的機槍嚴密封鎖了我軍前進道路。為掃除這一障礙,在戰友們的掩護下,他抱著炸藥包衝到橋底,但無法安放。在這緊要關頭,他毅然托起炸藥包頂在橋身上,拉燃導火索,高喊:“同志們!為了新中國,沖啊!”敵人暗堡被炸毀,他壯烈犧牲。1948年6月8日,中共東北野戰軍第十一縱隊委員會決定:追認他為“縱隊戰鬥英雄”、“模範共產黨員”;命名他生前所在部隊六連六班為“董存瑞班”。原冀熱察行署決定:將隆化中學改名為“存瑞中學”。1950年9月,在全國戰鬥英雄代表會議上,被追認為“全國戰鬥英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