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芝抒情詩選

這一時期,葉芝的詩歌通常取材於愛爾蘭神話和民間傳說,其語言風格則受到拉斐爾前派散文的影響。 (陳恕著,《愛爾蘭文學》,雲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34頁)。 (陳恕著,《愛爾蘭文學》,雲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21頁),192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內容介紹

《葉芝抒情詩選》遴選了詩人各個時期的代表詩作。具體選自《月下》(1882—1894)、《十字路》(1889)、《玫瑰》(1893)、《葦間風》(1899)、《在那七片樹林裡》(1904)、《臉盔及其他》(1910)、《責任》(1914)、《庫利的野天鵝 》(1919)、《麥可?羅巴蒂斯與舞者》(1924)、《碉樓》(1928)、《旋梯及其他》(1933)、《帕內爾的葬禮及其他》(1935)、《新詩》(1938)、《最後的詩》(1938—1939)中最具代表的部分詩作共199首。
葉芝的詩歌創作可以分為三個主要階段。第一階段從1889年出版第一本詩集《十字路口》到1903年結婚為至。這一時期,葉芝的詩歌通常取材於愛爾蘭神話和民間傳說,其語言風格則受到拉斐爾前派散文的影響。第二階段主要從1904年到1925年,這一時期的詩歌,“風格更加多樣化,內容也更加豐富,它們有對愛爾蘭社會和歷史的思索,椰油對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愛爾蘭民族獨立的暴力行動的看法。” (陳恕著,《愛爾蘭文學》,雲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34頁)。第三個階段主要從1926年到1939年,這一時期,在現代主義詩人伊茲拉?龐德等人的影響下,尤其是在其本人參與愛爾蘭民族主義政治運動的切身經驗的影響下,葉芝的創作風格發生了比較激烈的變化,更加趨近現代主義了。

作者介紹

威廉?巴特勒?葉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愛爾蘭詩人、劇作家,著名的神秘主義者,是“愛爾蘭文藝復興運動”的領袖,也是艾比劇院(Abbey Theatre)的創建者之一,被詩人艾略特譽為“當代最偉大的詩人”。雖然葉芝對戲劇也有濃厚的興趣,先後寫過26部劇本,但他主要文學成就是詩歌。“他的詩歌內容豐富,富於象徵和神話的隱喻以及對哲理的探索,在文學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常用的主題是愛情、政治和哲學。他把詩歌看承自己追求哲學的美學體系的一部分,以此來解決藝術和自然的茅盾。” (陳恕著,《愛爾蘭文學》,雲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21頁),192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