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祖堯

葉祖堯

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院士,設計與流程科學協會(SDPS)院士,美國德州州立大學IC2研究院院士,明尼蘇達大學及亞洲大學(台灣)講座教授,復旦大學名譽教授。設計與流程科學協會(SDPS)發起人。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的軟體工程彙刊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創辦主編及國際軟體工程學會創辦人。

基本信息

“奇人”葉祖堯
“雙百巨獻,渠道繁榮”大型渠道推廣計畫 中國軟體企業大全 中國軟體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軟網招聘客戶經理 中小型軟體公司如何發展渠道?金倉簡訊系列產品全面招商 2005中國軟體外包商務指南 財務管理軟體免費試用 2005第九屆軟博會招商通知中國軟體社區隆重發布
[2005-7-28]
他,上個世紀80年代提出的振興中國軟體業計畫,與中國最近幾年大力提倡的“印度模式”如出一轍,但是時光已經過去了20年,中國軟體錯失了發展的好機會;他,撰寫的《商道》一書,風靡日本、中國台灣省,是很多IT老闆案頭必看讀物;他,在美國生活了20多年後,晚年以慈軟科技主席身份經常回中國,希望幫助中小企業成長;他,將軍的後代,晚年信奉佛教,素食儉住。
他是——葉祖堯。
葉祖堯博士簡歷
日本軟體協會榮譽主席
印度國際軟體發展中心榮譽主席、總顧問
中國台灣資策會(III)發起人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榮譽主席
中國第一屆計算機領導小組顧問(1982年)
慈軟科技國際集團主席
美國知名學者、德克薩斯大學教授
美國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學會(IEEE)院士
坐在記者面前的葉老清瘦、和藹可親。時針已經指向中午12點半,採訪已經進行了兩個小時,他一直平和地回答記者的問題。記者感覺得到這不是禮節上的耐心,而是真的從容。
談到“企業文化”,他從隨身攜帶的布袋裡拿出他做演講時報導的複印件給記者參考。那是寺廟裡的僧人慣常提的布袋,葉老就用它來裝隨身必帶的物品。此時,他的身份是慈軟科技國際集團主席。
如果時間再往前推,他是暢銷商業書籍《商道》的作者,儘管《商道》尚未在中國大陸正式發行,已經為很多IT老闆所推崇;他創辦了3家軟體公司,曾在美國多所大學任教,是美國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學會(IEEE)院士;他還被稱為“中國軟體史上不可抹去的人物”,其提議的振興中國軟體的計畫曾有望讓中國走上像印度的路子;他還是中國台灣資策會(III)發起人之一,李國鼎的高參。
20年恍惚間:不能再走印度模式
“20年後,我們軟體業要超越印度,不能用同樣的方法。印度還在往前走,用同樣的方法只能永遠跟在它的後面。我們必須尋找出新的路子。” 葉祖堯說。
時過境遷,他沒有再堅持20多年前的想法。1982年,葉祖堯帶著自己開創的“軟體工程學”理論來到中國,成為當時中國計算機領導小組的顧問。這個小組是中國第一個由總理親自掛帥的中央級信息產業專責機構,誕生了中國第一個軟體專門主管機關:國家科委(現科技部)中國軟體技術開發中心。在葉祖堯的提議基礎上,一項龐大的“軟體發展計畫”出爐。
這個計畫由以下部分組成:其一,委託北京大學、上海復旦大學每年分別從應屆畢業生中培養50名軟體研究生,選用美國教材,聘請美國大學教授和SUN等公司的高級技術人員任教;其二,在北京、上海各圈地一塊,擬建大型的“軟體工廠”;其三,召集16所高校攻關國家級項目“C軟體工程環境”,研發中國自己的軟體開發工具等等。
後有人評價說,除最後一項外,這一“軟體發展計畫”的框架與現今的“印度模式”幾乎如出一轍。但就在印度開始啟動“計算機軟體出口、軟體開發和培訓政策”的1985年,先行一步的中國“軟體發展計畫”,卻來了一個緊急剎車,讓當時很多參與的人唏噓不止。當21世紀國中國軟體業紛紛嚷著要走“印度模式”時,時間已經過去了20年,兩國的軟體業已經拉開了很大的距離。
作為當時的重要參與者,葉祖堯對這段往事給予了更多的理解。“這是一個時機問題。現在跟20年前的環境很不一樣了。20年前在北大、復旦兩個培訓中心,頭半年得進行英語培訓,現在的孩子從國小開始就學英文;當時美國的大企業來中國做培訓很艱難,把軟體外包到中國,美國國防部肯定要干涉;我每次從中國返回美國,美國聯邦調查局都在等著我,調查我是否泄密了。因為當時政治等種種原因,進展很艱難,我壓力也很大。”
回頭看,葉祖堯還是有點遺憾,“也許再堅持幾年就好了。國家沒有堅持,我也沒有堅持。”1985年,因為當時科委領導人的更替,“軟體發展計畫”停了下來,葉祖堯黯然返回美國。
“中國軟體業要超越印度,應該用新的方法。比如外包軟體時能否跟企業的發展結合得更緊密。如他的需求是運作的流程,我們能否把流程變成動的流程?” 葉祖堯說。
葉祖堯的另外一個頭銜是印度軟體發展中心總顧問。他說,印度每一個村子都有一個軟體夢。他也有一個夢,就是幫助中國企業變成世界一流的企業。葉祖堯說,過去的20年中國發展很快,現在正面臨著另一個發展的轉折點。
“商道”,實現夢想的地圖
今年初,一本《商道》(The Art of Business)在業界悄然流行。作者正是葉祖堯教授。他用美國一些大公司的成功範例,通俗易懂地分析了孫子兵法的精華在企業管理中的套用。他在《商道》一書中指出,孫子兵法的制勝精華,在於“道、天、地、將、法”這五大戰略藝術,簡單地說就是道義、天時、地利、領導和紀律。
在美國的20年間,葉祖堯開了3家軟體公司,並為很多世界一流的公司,如IBM、西門子和AT&T 等擔任企業管理顧問。葉祖堯介紹說,他寫《商道》緣於20年前。他擔任日本公司的顧問期間,發現所有大公司的高級主管都在讀兩本書。一本是《孫子兵法》,另外一本的內容是關於日本500年前的一位大俠,大俠最厲害的時候是29歲,在日本人們叫他劍聖,可是他不用劍,用木頭。葉祖堯說,他開始也不理解,後來自己創辦企業,慢慢明白。孫子兵法的最高境界是“不戰而屈人之兵”,企業經營也是如此,最高境界是“心戰”。
出任慈軟科技公司主席,他希望利用書中的理念,推廣一種“企業診所”,幫助中小企業渡過創建之初的困難階段。葉教授解釋說,在美國,中小企業第一年的死亡率是50%,5年內的死亡率則高達95%。而在中國,中小企業也面臨著種種發展的問題。葉教授用“小兒診所”來說比喻,中小企業經過診所的幫助,能夠健康地成長,避免過多地夭折。
葉教授構想的“企業診所”主要提供三段式的服務,首先是幫助企業建立企業文化,其次是提供企業的健康證明並幫助企業尋找國際投資人,最後則是幫助企業成功上市。“很多企業死掉的最大的原因,是沒有流動資金了。”
“企業成功最重要的是靈魂,靈魂就是這個企業的文化。企業要先做對的事情,再把事情做對了。一個企業要有夢,沒有夢的企業沒有靈魂。要實現夢需要一張地圖。”而在葉教授的心中,他希望晚年能藉助慈軟科技公司這個平台,幫助眾多的中小企業造夢,並幫助他們找到地圖。
葉教授說,當中小企業很小的時候,要學會借力。他經常舉一個例子,“Walmart 剛開始的時候沒有很大的Advertising Budget,它的對手是Kmart,Kmart 有很多廣告的費用,所以 Walmart 就利用 Kmart,就跟孔明借箭一樣,每次Kmart的廣告一出來,Walmart 就貼在它的窗子上,說我們不僅要跟它一樣,還要比它便宜。這就跟孔明借箭是同一個方法,就是利用你周邊的所有資源,把他變成你自己的資源。 ”
在中國大陸,葉教授很欣賞海爾公司,認為其在建設企業文化、套用孫子兵法治理公司的方面做得很好。
採訪手記
有待探尋的“謎”
坦白說,兩個小時的採訪我仍無法深刻地理解這位老者。
幾年前,他讀美國名牌大學計算機博士的女兒突然宣布要皈依佛門,他不是特別地理解,但還是尊重女兒的決定。現在他也成為佛教的信徒,每天打坐素食。並從帶游泳池的大房子裡搬出來,到一個小廟裡居住。
他說,日本很多公司的領導人早上起來會留出半個小時的時間來靜坐。這樣,一天精神抖擻、思路清晰,而且效率極高。
他提到了影片《英雄》里一個劍客所說的三層境界:第一層是手中有劍,心中有劍,心到劍到,意識到了,也做到了;第二層是手中無劍,心中有劍;第三層是手中無劍,心中亦無劍。葉老認為第三層是孫子兵法的境界,也是一個企業高層管理努力的方向。
這些都是很多如我般浮躁的IT人所無法理解的。正如我一直在試圖探究,20年是如何讓一位軟體業學者轉型為企業文化的研究者,並成為暢銷商業書籍的作者的。但一直到採訪結束,我還沒有找到確切的答案。
葉祖堯 抗日名將葉佩高之子祖籍海南文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