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姓家譜

葉姓家譜

葉姓是一個中文姓氏,在當今中華百家大姓中排行第四十九位,人口約六百五十六萬餘,占全國人口的0.41%。 葉姓的歷史源遠流長,葉姓正宗始祖葉子高。但關於這個姓氏的來源就有十種說法。而且葉家人才輩出,著名人物數不勝數,如葉劍英元帥是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十大元帥之一。

淵源

第一個淵源

葉姓家譜葉姓家譜

源於羋姓,出自顓頊後裔葉公之後葉子高,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傳說,帝顓頊的後裔陸終娶鬼方氏女為妻,生下六個兒子,其中第六個兒子叫季連,賜姓羋。

季連的後裔鬻能做過周文王的老師,後來周成王姬誦封鬻熊的曾孫熊繹在荊州山(今湖北荊州),立國為荊,定都丹陽(今湖北秭歸),後遷都子郢(今湖北江陵),改國號為楚。

春秋時期,楚莊王羋旅(熊侶)的曾孫尹戌,在楚平王熊棄疾執政時期(公元前528~前516年)任沈縣令尹(今安徽臨泉),又稱沈尹戌,後出任楚國左司馬。沈尹戌為人正直,疾惡如仇,深得楚國人民的敬重,他的後代中有人以沈為姓氏者。

楚昭王羋軫(熊壬)十八年(公元前498年),沈尹戌在率軍與吳國軍隊作戰時英勇戰死,楚昭王遂封沈尹戌的兒子沈諸梁於葉邑(今河南葉縣舊城),史稱葉公。葉公曾大力平定白雲勝叛亂以助楚惠王復位,為楚國立下大功,被分封到南陽(今河南南陽、湖北襄樊一帶),賜爵為公,世人尊為葉公。

葉公,即千古成語“葉公好龍”中的葉公,字子高,系春秋時期楚國左司馬沈尹戌之子,他才能出眾,在楚惠王熊章執政時期(公元前488~前432年)被任命為楚國北邊要邑葉邑的行政長官,因楚縣尹通稱為“公”,故稱“葉公”。

葉公曾在葉邑大力興修水利,使當地的生存環境有了較大的改善,邑人“莫不欣戴”。他在平定白公之亂後,身兼要職而不戀權位,激流勇退並歸隱終老於葉邑。

因葉公的字號為“子高”,後人多稱其為葉子高,其後裔以先祖封邑為姓氏,稱葉氏,世代相傳至今,葉邑由此成為葉氏祖地,葉公則被葉氏族人尊奉為得姓始祖,葉氏正確讀音作shè(ㄕㄜˋ)。

第二個淵源

源於國名,出自漢朝時期古葉調國,屬於以國名漢化為氏。

葉調為古國名,故地在今天印度尼西亞爪哇島或者蘇門答臘島,東漢永建六年曾經遣使中國,建立友好關係,葉調國來中國的移民多以源國名的諧音漢字為姓氏,稱葉氏,正確讀音作yè(ㄧㄝˋ)。

第三個淵源

源於複姓,出自古代複姓,屬於複姓省文簡化為氏。

在古代姓氏演變歷史中,曾有以邑為氏的葉陽氏(今湖北荊州)、以官為氏的葉大夫氏等,後皆省文簡化為單姓葉氏,正確讀音作yè(ㄧㄝˋ)。

第四個淵源

源於百越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姓氏考略》記載,中國古代南方少數民族中有南郡蠻,世居南郡(今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實際上是古代西南蠻夷族,源出春秋、戰國時期的古百越民族,其中多有取漢姓為葉氏者,世代稱葉氏,正確讀音作yè(ㄧㄝˋ)。

漢朝時期,南郡蠻葉氏族人人丁興旺,名人輩出,如三國時期孫吳國著名將領葉雄(即華雄),即是南郡蠻的後裔。

第五個淵源

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黑龍江志稿·人物誌》記載:

蒙古族葉古祿特氏,亦稱葉魯特氏、亦魯特氏,世居察哈爾(今河北張家口一帶,包括河北、內蒙烏蘭察布盟、錫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區)。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Yegulut Hala。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葉氏、尹氏。

蒙古族葉赫氏,源出河名,後蒙古達酋長星根達爾漢滅扈倫納喇部,兼併其民眾,遷徙其於葉赫河岸成為葉赫部,以部為氏,世居葉赫(今吉林梨樹)。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Yehe Hala,漢義“盔頂”。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葉氏。

蒙古族葉克忠氏,屬於蒙古新巴爾虎姓氏,世居巴爾古(今俄羅斯貝加爾湖東)。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Yekejong Hala。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葉氏。

蒙古族葉氏的正確讀音作yè(ㄧㄝˋ)。

第六個淵源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八旗通志·烈女傳》、《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滿族的社會組織》等記載:

滿族費仰古氏,亦稱佛尼音布氏,滿語為Feiyangu Hala,世居地待考,所冠漢姓即為葉氏。

滿族赫葉哷氏,亦稱何雅禮氏,荷葉爾氏,滿語為Heyere Hala,世居瀋陽。後有錫伯族引為姓氏者。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葉氏、赫氏、賀氏、何氏等。

滿族尼赫理氏,亦稱尼柯特氏,滿語為Niheri Hala,世居烏蘇里(今烏蘇里江流域)等地,人口非常少。所冠漢姓即為葉氏。

滿族顏扎氏,亦稱燕札氏、顏查氏、閻拉扎氏、顏之哈拉氏、庫雅拉彥札氏,滿語為Yanja Hala,滿族最古老的姓氏,源於金國時期女真“顏盞”,以姓為氏,世居雅蘭西楞(今俄羅斯濱海地區蘇城東南一帶)、葉赫(今吉林梨樹)、哈達(今遼寧西豐小清河流域)、長白山區等地,後多冠漢姓為顏(民姓)氏、閻(官姓)氏、張氏等。後來的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的妃子顏扎氏,是顏扎·布顏之女,生有皇子愛新覺羅·葉布舒,其庶之支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首字諧音漢字為姓氏者,稱葉氏,世代相傳至今。

滿族葉穆氏,滿語為Yemu Hala,源出金國時期女真業速布部,世居葉赫(今吉林梨樹)、哈達(今遼寧西豐小清河流域)、赫爾蘇城(今吉林伊通西北六十五公里處)、尼馬察(今黑龍江省穆稜縣東興凱湖彼岸俄羅斯烏蘇里斯克一帶)等地,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後多冠漢姓為葉氏、穆氏。

滿族葉赫勒氏,亦稱葉何里氏,滿語為Yehele Hala,漢義“磁”,世居呀哈(今遼寧西豐小清河流域)、葉赫(今吉林梨樹)、寧古塔(今黑龍江寧安)等地。後多冠漢姓為葉氏、慈氏等。

滿族葉庫哩氏,滿語為Yekuri Hala,世居虎爾哈(今黑龍江黑河對岸俄羅斯地區),所冠漢姓即為葉氏。

滿族葉墨勒氏,滿語為Yemole Hala,世居葉赫(今吉林梨樹),後多冠漢姓為葉氏。

滿族葉氏的正確讀音作yè(ㄧㄝˋ)。

第七個淵源

源於赫哲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赫哲族祿葉哷氏,亦稱努葉勒氏、陸如火氏,依蘭三姓之一,以部為姓,世居黑龍江沿岸、三姓(今黑龍江依蘭)、虎爾哈(今黑龍江黑河對岸俄羅斯地區)、松花江流域、奇納林赫哲部(今黑龍江同江秦得利)等地。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Ruyere Hala。

清朝中葉以後,赫哲族、滿族祿葉哷氏多冠漢姓為葉氏、陸氏、蘆氏等,葉氏正確讀音作yè(ㄧㄝˋ)。

第八個淵源

源於彝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彝族是中國西南地區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主要分布在雲南、四川、貴州三省及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部,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特點。彝族支系繁多,多數自稱“諾蘇”、“納蘇”、“聶蘇”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根據彝族人民的意願,正式定民族名稱為彝族。

彝族同胞有自己的姓氏,在文獻《巍山彝族姓氏分布調查》中顯示,雲南巍山彝族的八萬三千七百七十一人中,共有一百四十九個姓氏,其中就有葉氏,據傳是葉丹氏的族支,取漢姓為氏,世代相傳至今。

葉丹氏世為四川涼山彝族沽基家族的頭人,歷史悠久,但總人口不是很多。葉丹氏家族的著名人物有近代革命史中記載的小葉丹,他與劉伯承元帥歃血為盟之事,被彝族同胞傳為佳話。

第九個淵源

源於德昂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德昂族葉氏,源出德昂族海氏部落。

德昂族同胞普遍通傣語、漢語、景頗語,沒有本民族文字,許多人均能用漢文或傣文。德昂族人信仰小乘佛教和原始宗教。

德昂族是中國西南古老的少數民族之一,源於古代的濮人,與哀牢有密切的關係。

德昂族人早在公元前二世紀就群居於怒江兩岸,是開發雲南地區保山、德宏一帶較早的民族。史書中所記載的“茫蠻”部落就是是德昂族先民,隋、唐時稱為“茫蠻”、“撲子蠻”、“望苴子蠻”,先後臣服於漢朝、晉朝及南詔國、大理國,元朝以後,德昂族成為傣族土司的屬民。德昂族絕大多數與景頗族、漢族、傈僳族、傣族等少數民族交錯分寨雜居,主要從事農業生產。

從古時候起,飲茶就是德昂族人的嗜好,他們善於種茶,家家都栽有茶樹。過去,德昂族居住地區受到其他民族的普遍歧視,被看作是低下民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變了這種情況,和其他民族一樣有平等地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一度統稱為崩龍族,後在本民族的要求下,於1985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改稱為德昂族。

德昂族原有自己的姓氏,習慣於按屬相和排行給孩子取名,也使用漢族的十二生肖:查(鼠)、包(牛)、衣(虎)、卯(兔)、光(龍)、沙(蛇)、牙(馬)、麻(羊)、新(猴)、收(雞)、滅(狗)、交(豬)。生日的屬相是什麼,就以什麼為名。男孩是屬相前加“阿”字,女孩的屬相前加“立”字。例如,牛日生日的男孩叫“阿包”,牛日生日的女孩叫“立包”。若按排行取名,則不分男女,稱呼為臘鎖(老大)、臘左(老二)、臘約(老三)等。

德昂族人結婚生子後,便起有諱名。凡有了孩子並已取名的夫婦,則連同他們的長輩在內,不論何人此後都不能直接呼他們的名字。德昂族人的家裡若長子或長女早逝,則以次子或次女的名字代替稱呼其父母。有的還沒有生兒育女,但也可以預先取下孩子的名字,而按此名來稱呼。

德昂族人認為,對已有了子女或雖然子女去世了但年齡較大的人,再去直呼他們的名字,是很不禮貌的。

進入二十世紀以後,德昂族人多改採用漢姓,據文獻《德昂族社會歷史調查》一書中稱,雲南省潞西縣三台山德昂族民族鄉邦外村,有海氏改漢姓為葉氏者。

第十個淵源

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今土家族、保全族、回族、苗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葉氏族人分布。

得姓始祖:葉子高。

遷徙分布

始祖諸梁公

得姓之後的葉氏人,最初發展很緩慢,見於史籍的葉氏名人也不是很多,臧勵禾《 中國人名大辭典》中收錄的葉氏名人僅有葉子韶一人;《古今圖書集成·氏族典》收錄的唐朝以前名人也只有葉萬椿、三國吳人 葉雄、晉人葉譚、葉子韶四人,而葉萬椿還是為 淮南王劉安所遇群仙“八公”之一的“自號”,並非一定姓葉;葉雄是葉調國葉氏後裔。因此,關於葉氏的遷徙情況只能從現存的一些譜牒資料中窺知端倪。據清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南陽堂《葉氏族譜》記載,自葉公起,葉氏族人多代出河南。葉氏始祖沈諸梁,居於春秋時楚國葉地(今河南葉縣),直至終老。葉公生有二子:長子名重,為周楚邑令,配樊氏,生凝,為楚大夫;次子名才,襲父爵,字羋騮凸,號璧英,一子名盼,後為司馬。其十一世葉淑和為秦朝 長沙(今 湖南長沙)太守;二十世葉崇,為西漢潁川(今 河南禹州)太守;二十五世葉頒,為長沙(今湖南長沙)太守;四十七世葉尤,字茂永,東漢時為太尉,居南陽(今河南南陽),分為六族。

葉諸梁:字子高,為葉縣尹,稱 葉公,問政於孔子得近悅遠來之語,年八十九而卒,墓葬於荊州 南陽縣城東八里 楚人立廟而祀之為受姓之始祖。夫人張氏,生子二: 葉重、葉才。是為葉氏鼻祖。

漢朝時期

葉氏族人的南遷始自 東漢末年,始遷祖葉望。清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的南陽堂《葉氏族譜》、 安徽歙縣《新州葉氏家乘》、浙江 松陽《卯峰廣遠葉氏宗譜》均視 葉望為葉氏南遷之始祖。

葉望,字世賢,雁門太守,漢末時為 光祿大夫,靈帝時棄官歸隱,人稱“樓舟先生”。漢建安二年(公元197年)由 青州 渡江而南下,僑居丹陽之 句容(今江蘇句容),為葉氏南遷之始祖。

葉望之後裔不斷向外發展,分別遷到了 浙江、 安徽等地。浙江松陽《卯峰廣遠葉氏宗譜》及《玉岩葉氏宗譜》中都說葉望四世傳至琚,仕 錢塘令(今浙江 杭州),愛民如子,號之曰“葉父”,在當地百姓的一再挽留下,安家錢塘,並成為當地望族。琚次子葉儉,字亞父,晉太康二年(公元281年)為括蒼太守,授 折衝將軍,宦居括蒼(今 浙江麗水)。葉儉之後世居松陽卯山之右。安徽歙縣《新州葉氏家乘》說:葉望五世 孫碩,遷 新安歙縣。

另據晉 永嘉之亂帶來的大批移民潮推測,期間葉氏族人南遷的當不在少數。晉永嘉年間,皇室內訌,由爭權演變為 八王之亂,戰火遍及 中原。晉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 劉淵乘機起兵反晉,其族弟 劉曜攻入 洛陽,西晉滅亡。晉室遺族倉皇南逃,最後在 建康(今江蘇 南京)重建政權,史稱東晉。在永嘉之亂中,中原士族紛紛南奔,並有大量百姓逃難過江,先後有近百萬人之多,在這次南遷浪潮中,中原葉氏族人當有不少移居到了福建、 江西等地。

唐宋時期

葉氏族人的大舉南遷在唐朝有兩次,第一次在唐朝初期。 唐高宗總章二年( 公元669年),福建泉漳之間,蠻獠嘯亂,朝廷派以 陳政為 朝議大夫、 嶺南行軍總參,率府兵三千六百名,戰將一百二十三名入閩征討,其中眾多葉氏士卒,戰後在福建各地定居繁衍,史稱五十八姓入閩第二次在唐朝末期。唐朝末年,天下大亂, 光州 固始 王潮、 王審知兄弟率眾起義,舉兵南下, 中州地區的葉氏兵眾跟隨二王南下,在福建轉戰八年,王氏兄弟在福建建立“八閩王國”,葉氏將士也在福建各地定居開族。據《佛嶺葉氏族譜》記載佛嶺葉氏始祖葉洙 (840— )字崇德,號關,唐末江西泰和縣人。官朝散郞。龍紀元年(889)隨王審之入閩並輔佐閩王朝政,官至學士。後擇居大同場(今同安縣)佛子崗嶺下,為佛嶺開基祖,其後裔遂以佛嶺為堂號。當時以北方為主要聚居地的葉氏當不在少數,由於資料匱乏,其具體遷徙情況已無法得知。

宋朝末期是中原葉氏南遷的又一高潮。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大舉南侵,戰禍遍及幾乎整個 黃河中下游地區,造成慘重破壞:“幾千里無復雞犬,井皆積屍,莫可飲”,“菽粟梨棗,亦無人采刈”;“民多流亡,土多曠閒,遺黎惴惴,何求不獲”。靖康二年春,北宋滅亡。五月,康王 趙構建立 南宋政權,後定都 臨安。靖康之難後,直至南宋滅亡,宋金對峙,戰亂不斷,大批北方人民為避戰亂,被迫不斷向南遷徙,持續近一個半世紀,其中不乏中原葉氏族人。

由於年代久遠,記載葉氏族人在上述幾次大的移民過程中的遷徙情況並不是很多,一些葉氏族譜的記載,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這一時期葉氏遷徙到了江蘇、浙江、福建、江西等地。如安徽《 休寧陪郭葉氏世譜》稱其始遷祖 葉尚或,南唐時自 湖州苕溪遷休寧陪郭。據《葉氏族譜》記載,後唐清泰年間(公元934~936年)葉一琅任 朝奉大夫,隨官遷至江西贛州府信奉縣。葉一琅之 孫延慶再遷至福建興化府 仙遊縣。根據族譜記載,唐宋南遷的葉氏族人中,主要來自河南,來自河南的葉氏分別遷居到了福建、江蘇、浙江、廣東、四川等地。

福建 仙遊《古瀨葉氏族譜》中說:“始祖葉湛,世居 雍州,五季之亂,舉族流徙莫定;至宋,卜居光州固始,若祖有 葉炎會者,隨宋南渡,卜家仙遊之古瀨。”《佛嶺葉氏譜序》中稱:“吾稽葉氏,居雍州,徙居光州囪始縣。”《思實公重修族譜序》中也說:“吾祖河南固始人也。”《明元公譜序》中謂:“吾宗自光州入閩。”

江蘇 吳縣《紀革葉氏支譜》中稱:始遷祖葉壽三,宋室建炎南渡,自汴遷東洞庭紀革。

浙江 淳安、遂安、 開化《葉氏宗譜》中記載:一世祖為 葉翥,先世為河南人,因官遷居歙之黃墩。歷五世曰豪,不滿 王安石新法,避地遂安承鳳,後名 葉村。

四川 成都《蓉城葉氏宗族全譜》中記載:是族先世 汴梁人,有大經者,南宋末官閩,時兵戈四起,南北道梗,遂流寓 梅州市梅縣區。

這些都說明,葉氏祖根在 河南。因此,直到今天, 福建省葉氏各宗各系,追述其宗,十有八九稱其祖上原籍為河南光州、中州。

經過一千多年的發展繁衍,到宋朝葉氏已成為大姓望族。史籍《 通志·氏族略》中說“葉氏,宋朝為著姓”,史籍《宋史》中立傳的葉氏人物有十二人,而《中國人名大辭典》中收錄的宋朝葉氏人物有四十七人。從這些名人的籍貫看,《宋史》中立傳的名人全部為江南人,其中浙江籍三人,福建籍三人,江蘇籍一人。《中國人名大辭典》中收錄的四十七名宋朝葉氏人物中,除兩名籍貫不詳,一名為河南人外,其餘四十四人全是江南人,其中浙江籍二十人,福建籍十九人,僅兩省就占八成以上,其餘為安徽、江蘇、江西等省人,由此可見此時的葉氏已鼎盛於江南了。

明清時期

明清時期葉氏已遍布全國各地,成為中國的大姓之一。見於史載的各類葉氏名人較以往大大增加。《中國人名大辭典》中收錄有明清葉氏人物一百十七人,從這些名人的居住區域分布來看,明清時期葉氏族人已經繁衍到了大江南北,但仍以浙江、江蘇、廣東等地為多。《中國人名大辭典》中收錄的明清葉氏一百十七位名人中,在有明確籍貫的一百人中,浙江四十五人、江蘇十九人、 上海十六人、安徽七人、廣東六人、福建六人、湖北六人、江西三人、河南和 山東各一人,這說明此時葉氏發展的中心仍然在今浙江、廣東、福建、江蘇、上海、安徽等東部沿海一帶。

⑴浙江葉氏:

明清時期浙江葉氏的遷徙大都是在本省境內進行。如: 餘姚的葉氏就是南宋大臣 葉夢得的後裔由湖州遷入的。《餘姚 梅川葉氏宗譜》中說:葉夢得 孫葉簣, 宋理宗端平間(公元1234~1236年)自湖州遷餘姚熨斗山。《葉氏再續譜》中稱:葉簣孫葉文達,元朝又從熨斗山遷邑之梅川 三山,為海川始遷祖。葉簣之孫葉文遠,遷邑之東門,到十五世孫葉伯興又遷邑之通德鄉西旺隸,是為 遷西旺始祖。《葉氏續修宗譜》中記載十六世孫葉永初,由余姚葉家埭遷邑之奉山,葉永初之孫葉淵鎧,由葉家埭再遷邵家渡。

松江葉氏是在元朝由杭州遷入的,松江《葉氏家譜》中稱:始遷祖葉廷玉,元自杭州豐樂橋遷松江,先築室鍾賈 山陽,後又遷居籽城西門內豐樂橋。

淳安葉氏為南宋大臣 葉義問的後裔,由壽昌遷入。《南陽葉氏宗譜》中稱:南宋大臣葉義問玄孫 葉椿,始自壽昌遷淳安梓桐;十三世傳至 葉繼善,元明之際因商自梓桐崇疚再遷遂邑七侏溪西 桃源,為遷遂一世祖。

金華葉氏是在明初由松陽遷入的。《雙溪葉氏宗譜》中稱:始遷祖 葉顯,明初攜子 葉彥由松陽遷婺州 金華縣西之菱塘。以業鹺(鹽)為生,家益饒裕,至曾孫葉仕瑛,復由菱塘徙附廓 雙溪。

東陽 象山葉氏是從松陽遷入的。《象山葉氏重修宗譜》中稱:始祖葉質,先世括蒼松陽人,南宋時自松陽芝田都鋪遷來東陽茜疇里。傳九世至葉雅,元末再遷本邑象山大塢,是為始遷祖。

東陽 龍溪葉氏是 淳安縣遷入的。《龍溪葉氏重修宗譜》中記載:始祖 葉恩,北宋初自睦州清溪遷 義烏 永寧鄉。五世孫葉桐,再遷廣口 葉堂。十一世葉由幸,南宋後期復遷十三都演溪。十九世葉良玉,明中葉又自演溪遷東陽斯孝鄉鶴岩龍溪 玉印塘,是為本始遷之祖。

浦江葉氏是在明朝從金華遷入的。《浦陽葉氏宗譜》中稱:先祖葉辭,由臨海遷金華 永康 柳山;越五世有葉必秀、葉必香、葉必和三兄弟, 於明萬曆年間(公元1573~1619年)自永康再遷浦陽人峰山下,是為始遷祖。

鎮海葉氏是在明朝由 慈谿遷入的。《鎮海東管鄉沈郎橋葉氏宗譜》中稱:始遷祖葉茂春、葉茂二,約於明季由慈谿石步遷來鎮海東管鄉沈郎橋。

龍游葉氏《西山葉氏宗譜》中記載:始祖葉玖,南宋時自新安遷龍游八石,清順治間(公元1644~1661年)始遷祖善貴再遷邑之鏸 北湖都山里。

但也有少數葉氏是從外省遷來的,如餘姚葉氏就有一支是北宋大臣 葉祖洽的後裔,是由福建遷入浙江 奉化,再入餘姚的。 葉祖洽,字敦禮, 邵武人(今福建邵武)。熙寧進士。歷任職方、 兵部員外郎、禮部郎中、左司郎中、起居郎、 中書舍人、給事中等職。

《餘姚孝義虹橋葉氏宗譜》中稱:葉祖洽之子 葉廣,因官遷浙江 明州奉化縣剡源鄉。葉廣曾孫葉爽之,入贅餘姚孝義鄉 虹橋周氏,遂家虹橋。爽之玄孫 葉純,元末明初人,生四子,長幼無考,次子守義支分西宅。三子守禮亦生四子,長子曰禮一,其後居邑之東門;次子祥一,居田屋;三子 齊山,居西虹橋;四子曰亨四,居東虹橋。

浙江的葉氏也有向省外發展的,如烏裎的葉氏就遷徙到了 無錫、安徽、江蘇等地,《圻里葉氏宗譜》中說,葉清臣,生二子,長子 葉均徙 蘇州,次子葉坦遷 常州廣化門下塘。 鎮江《潤東嚴莊葉氏重修族譜》中稱,十數世傳至葉子良,明季由 徽州遷 揚州。子 良子檳,復由揚州再遷 潤州城東之西嚴莊。

葉氏宗祠

⑵福建葉氏:

唐宋時期遷徙到福建的葉氏族人,不斷向周圍遷徙繁衍,仙遊古瀨葉氏徙居 南安、 德化境內,《社壇葉氏族譜》中稱:後周顯德五年(公元958年),即南唐中興元年自仙遊古瀨徙居南安 高田,傳至葉碧崖於明弘治年間(公元1488~1505年)定居南安詩山社壇。《國寶葉氏族譜》中記載:宋末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仙遊葉氏誓不降元,挈眷遁跡德邑,結廬國寶,迨明朝建立,葉氏子孫始設籍德化。 同安葉氏繼續向外遷徙,元末遷到了 晉江。《東石世美葉氏家譜》中說:開基始祖葉以寅於元至順元年(公元1330年)從 同安縣分居東石西尾。

⑶廣東葉氏:

廣東葉氏遵葉大經為始祖。《梅州葉氏源流世系說》中記載,葉大經為葉諸梁八十五世孫,字伯常,號封川,汴梁人(今 河南開封), 宋寶慶二年(公元1226年)進士,歷官二十餘載,宋鹹淳間升閩 制置使。宋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元兵大舉南下,戰亂不已,辭去了官職,在梅州曾井(今廣東梅州市梅江區)住了下來,遂為梅州葉氏一世祖。

自從葉大經定居梅州之後,梅州葉氏便迅速地發展開來,成為當地大族,子孫繁盛,不斷地向本省境內的其他地區以及周圍的江西、福建等省,乃至四川遷徙。《梅州葉氏源流世系說》稱閩粵交界的清流、 龍川、 博羅、 河源、 長樂、歸善, 興寧、龍川、平海、 平遠、 鎮平、 永安等地,以及江西的 瑞金、雩都、 會昌、 興國,湖北、四川、浙江、湖廣等處的葉氏子孫,皆“其一脈貫通之所發也”。

廣東葉氏另外一支來自福建,為宋朝宰相 葉頤後裔。 台山葉氏稱葉頤居 南海大圃而不歸閩,遂為廣東葉氏之始祖。 廣州市永漢北路(今 廣州北京北路)曾有“清介書院”,就是葉頤後人為紀念葉頤而修建的。其後裔主要分布在南海、 新會、花縣、 鶴山、 番禺、 惠陽、 東莞、 龍崗等地。

⑷江蘇葉氏:

江蘇無錫葉氏為 葉清臣後裔,自浙江遷入。無錫《圻里葉氏宗譜》中稱:始祖 葉參,世居烏程,仕宋為兵部郎中。子葉清臣,生二子,長子葉均徙蘇州,次子 葉坦遷常州廣化門下塘。葉坦越五傳而至葉盛,葉盛長子葉朝極居雲澤之濱,次子葉朝楹之子葉旭彩退隱陽湖虞橋。葉旭彩子葉志仁號春山,由虞橋再徙邑之 新塘鄉莊巷裡。葉志仁三子:長子葉道,徙 宜興;仲子葉通,仍居 新塘;季子葉達,徙無錫 梁溪。葉通亦三子:長子葉德成,號謙山,其子葉芬徙黃公山;次子葉德英,號仁山,其子葉蓁遷 丁堰鎮;三子葉德華,號學山,孫葉雲。七世孫葉敷春,明朝由新塘先後遷無錫 青城鄉圻里。

揚州、鎮江葉氏為 葉夢得後裔,是由安徽徽州遷揚州,再遷鎮江的。鎮江《潤東嚴莊葉氏重修族譜》中稱其始祖為葉夢得。十數傳至葉子良,明季由徽州遷揚州。葉子良子葉檳,又由揚州遷至潤州城東之西嚴莊。

武進、 江陰葉氏為 葉頤後裔,自福建遷入。《江陰東葉家橋葉氏宗譜》中說,明初,有名葉禮者, 宋高宗相頤9世孫,先居武進北孝西鄉夏墅,鏇又 遷安東鄉輝 龍地村。其五世葉祥,自輝龍村再遷江陰東 葉家橋。

宜春葉氏是從江西 萍鄉遷入的。萍鄉《葉氏族譜》中說,一世祖葉輝儒,明末避亂挈眷來萍鄉。生三子,……季子葉綱芳,清 雍正間(公元1723~1735年)遷宜春縣北 冷水江婆塘。

⑸上海葉氏:

青浦葉氏是由江蘇 吳江遷來的。《(青浦)葉氏家譜》中說,始遷祖佚名,字 華南,或云為宋石林先生葉夢得二十二世孫,明 崇禎時期(公元1628~1644年)自吳江縣遷至 青浦縣蒸里芟稼村。

⑹湖南葉氏:

自南宋大經公開派,大經公晚居廣東 梅州市梅縣區,八傳而德茂、德成、文保、德真,別為四大派,德茂子仲華、仲彰,德成子仲顯、仲盛,文保子仲仁、仲義、仲禮,德真子仲勝、仲騰、仲明,衍十大房,後裔分析長沙、寧鄉、益陽等地。1931年四修 族譜。

長沙碧湘街葉氏

始祖淋泗公,字源開,南宋時人,原籍蘇州府吳縣 洞庭山,至第五世於端公,聞南楚風俗敦美,偕弟於楷元末時居於長沙碧湘街。端生正權。權生斌、賦、緗、 ,斌居益陽,賦居寧鄉,緗居湘鄉, 居瀏陽。譜以清 康熙年間末刊草譜為始修。乾隆13年(1748)賦、緗、 三支合修。班行:文運自天開,家仁祖德培,宗功傳世久,學士位崇來。

瀏陽葉氏

始遷祖起旦公,清康熙間自廣東 龍川遷瀏。後人聚居於中和、傅家灣。

寧鄉八仙石葉氏

始祖淋泗公,七世孫賦公,字敷陳,明 正統10年(1445)生, 正德16年(1521)卒,隸籍溈寧。至十一派分為楚鈞、楚鏵、楚鉊、楚鎬、楚鐸五房。譜以清乾隆13年(1748)賦、緗、 、三支合修本為始修, 鹹豐4年(1855)續修。

湘鄉葉氏

始祖淋泗公,七世孫緗公居湘鄉,子三:繼福、繼祿、繼壽,衍為三 大房。清乾隆13年(1748)賦、緗、 三支合修。清嘉慶間緗支曾獨修支譜,光緒10年(1884)續修。該支名人葉廣勝, 提督銜記名 總兵。

湘潭葉氏

始祖守桃,行六,宋紹熙3年知豐城縣,長子可和隨父之任,家於豐城松湖大板橋;次子可並始居保昌,繼徙泰和。自可和十三傳至傳彩,有子三人:長太府徙醴陵;次明府徙溈寧;三均府,字成西,明成化7年(1471)由江西豐城縣因經商遷湘,開基於湘潭縣姜畲鄉炭山壩,族人分布於株洲等處。至1948年,已傳21代,宗祠在今株洲三家田。字派:均盛啟滿常廷傳茂崇震。續派:開世昌明大,先德定顯揚,文章昭景運,禮義達中湘,務本家餘慶,承宗澤久長,百年人以樹,詒翼發祥光。

湘潭葉氏

始祖適公,字正剛,宋官司業,事詳《宋史》本傳。始遷祖應鳳公,字舜儀,由洞庭東山楊灣遷洞庭西山之莘村灣。後裔國泰公,字芳玉,由江蘇遷長沙,復遷湘潭。國泰公之曾孫葉德輝,字鳳梧,號渙彬,行一,為湖南著名藏書家。

醴陵葉氏

始遷祖蚊湖公。至1948年,全族人口100人。

醴陵仙石葉氏

始遷祖道芸公,清順治初年自江西龍泉遷此。族人分布於大屏山、清水江、萍鄉。至1948年,全族人口1000人。

醴陵豆田葉氏

始遷祖日精公,明崇禎末年自江西南康遷此。族人分布於清江、萍鄉、瀏陽、攸縣。至1948年,全族人口5000人。

醴陵漏水坪葉氏

始遷祖昆海公,明崇禎初自廣東 梅州遷此。族人分布於白兔潭、萍鄉。至1948年,全族人口1000人。

茶陵湖口葉氏

自廣東嘉應(今 梅州)遷入。

茶陵葉氏

先世於南宋寶慶元年(1225)由浙江龍游遷茶陵。後裔分居舲舫長鴨、棗市岩口及八團等地。

炎陵水口水西葉氏

始遷祖捷岳公,清雍正元年(1723)自江西上猶遷此。後裔徙船形。

炎陵九都長江葉氏

始遷祖秀華公,清康熙53年(1714)自廣東 梅州市梅縣區遷此。後裔徙沔渡洞裡、上館、下館及十都黃上、蔴萊。

桃源浯溪葉氏

始遷祖青公,號永茂,明洪武時由江西遷桃源縣東浯溪田家河。至1948年,已傳24代,全族人口300餘人,分布於延溪、靈岩等處。清鹹豐6年(1856)建宗祠於葉家大屋。1930年創修族譜。

臨澧葉氏

始遷祖興公、富公、德公,原籍江西南昌府豐城縣大栗樹,明洪武2年(1369)興公自湖北安陸府升授湖廣常德府指揮使,22年湖廣千戶夏德忠誘九溪洞蠻為寇,興公與弟富公、德公從靖寧侯葉升及胡大海討之,有功因屯軍於此,興公屯九溪衛,卒葬臨澧新安市十鴨兒潭。富公鎮守永定衛,永樂2年(1404)遷澧陽南璋。德公屯駐江陵。興公裔居石門五嶺坪、臨澧葉家溶、澧縣亘山、大楊樹、甘溪灘。富公裔居臨澧葉家廟,德公裔居澧縣老木寨。1939年統修族譜。字派:愈大光先世,文明正發祥。育材延祚遠,敦本樹業長,修齊崇仁孝,治平重紀綱,作為循典則,繼述體憲章,豐功銘鐘鼎,纘緒恢周邦。

平江城西灘里葉氏

一派祖本魁公,字占一,出身鄉科,宋端宗元年(1276)例補瑞金知縣。宋末自豫章瑞金棄官而遷湖南平江,家城西灘里。四派仲文、仲才支分派別。兩支合譜創修於清乾隆9年(1744),道光23年(1843)、同治11年(1872)、光緒33年(1907)四修。嘉慶年間合建祠宇。派語:本思永仲尚,丹天春一時,開萬象生世,昌隆發遠枝,傳家敦孝友,華國樹猷為,繼德昭先烈,成功緒業垂。

平江葉氏

該族以楚司馬諸梁為一世祖,至六十二世中庸公,字千一,生至元2年(1342),卒建文3年(1401),由江西武寧縣遷湖北蒲圻,為蒲圻始祖。第五子永壽,字仁重,明洪武25年(1392)由蒲圻復遷平江上塔市燕額嶺,為遷平始祖。清乾隆55年(1790)與蒲圻合修族譜,光緒22年(1896)六修,1935年七修。時有人口1019人,嘉慶13年(1808)創建宗祠。派語:中永勝興單,正春方維其,愈大光先世,文明應發祥,良材綿國祚,偉烈煥朝綱,率祖謀猷遠,承宗德澤長,和平家集祜,振奮族圖強,同隸炎黃胄,南陽萬代昌。

平江白水洞楊基坡葉氏

始祖思信,行六,始居龍川東壩,再徙吉安龍泉(即遂川縣),思信生應椿,應椿生時發,又回龍川碧泉,時發公九傳至世佩公,清康熙60年(1721)徙於湖南平江白水洞楊基坡。

益陽葉氏

始遷祖文高公,字思龍,明洪武6年(1373)自江西吉水縣圳上遷益陽千家洲墾畝。傳三世秀玉、秀七二公,秀七遷貴州。秀玉生應才、應儲、應斗。才裔世居益陽,儲裔明天啟間遷石門,歷八世景榮公於清康熙間安插回益。斗裔遷漢壽。清乾隆13年(1748)始修族譜,乾隆39年(1774)二修,嘉慶17年(1812)三修,鹹豐4年(1854)四修,光緒4年(1878)五修,1914年才、儲二裔合修,2003年七修。至今族人20000餘人。派語:文明秀應,恆達友時,南喬宗景,震啟乾坤。植德昌隆兆,榮華定久長,承先敦孝義,向上作忠良。

益陽葉家沖葉氏

始遷祖秀林公,清康熙6年(1667)自慈利來縣開墾,定居於此。

桃江武潭葉氏

始遷祖思龍公,明洪武6年(1373)由江西遷益陽,五世孫恆逵於正統14年(1449)遷良疆界,衍居桃江武潭。

邵陽葉氏

邵陵葉氏誕遷之初居非一地,溯各房開派之源人非一宗。如千一、千二、千三、千四、千五數公,原籍江西,明初來邵,卜居文場,因年湮代遠,溯源無據。故以秀、遺、虎、貴四公為一世。秀、遺二裔或徙或斬,虎、貴二公卜居雙江口倚石廟。清道光9年(1829)倚石房纂修墨譜,光緒11年(1885)續修,光緒32年(1906)與穀皮洞萍公裔合修。穀皮洞葉氏,始祖萍公,子椅、樟二公居府城,三世榮公裔有根、有弘遷峽口塘,六世自高遷穀皮洞蔣家村,光緒24年(1898)續修墨譜。虎、貴公房舊班:單志廷朝正光明顯祖宗永世興孝義。椅公房舊班:單單單春有自滋必起永世榮盛昌。有根房舊班:單單單春有自滋必起永世榮盛昌。有僅房舊班:單單單春有自滋芳應世大國盛昌。合修班次:迪吉惠元善,傳家本長敦,賢良承先澤,文章毓俊英。1993年續修合譜。

新化東門河街坪葉氏

始祖彥周公,原籍南京鳳陽府,明洪武16年(1383)委鎮貴州安順府伍開衛,卒於任,妻陳氏於永樂2年(1404)偕五子敏、效、考、微、林,奉旨拔居新化東門河街坪。因彥周公與一楊姓同僚有生死莫逆之交,故彥周公後裔取姓"葉楊",並建祠畢家巷。後人分布於橫陽、水車、木瓜、橫溪等地。譜一修於明萬曆37年(1609),1996年七修。派語:源本煥圭錫,涵椒煜城鈞,漢校煊台錦,海棠照璧銘,澤柏煌坤鎮,湘梅焯基鎔,潤桂輝堅鎧,治梓熾培欽,仁義崇先哲,詩書啟後英,武文多俊傑,世代廣賢明。

宜章坳下葉氏

自廣東乳源梅花徙宜章坳下。

汝城高氹葉氏

始遷祖生智公,清乾隆時自廣東始興縣遷汝城高氹。至1932年,已傳10世,丁口40餘人。

汝城金山葉氏

始遷祖廣信公,明成化中自廣東南雄縣遷此。後裔分布社溪、蠟樹腳、濠頭、雙鯉等處。至1932年,已傳24世,1000餘人。

東安葉氏

始遷祖重岩公,明洪武時由江蘇蘇州因官授永州府衛兼指揮使遷湘,開基於東安縣南應鄉上南江橋。族人分布於株洲、零陵、重慶等地。至1948年,已傳21代,男女丁口約1900餘人。本支名人(清)葉永曜,號景唐,因軍功升用知府,補用同知直隸州知州。

漵浦橋江葉氏

始遷祖昌科公,原籍江西進賢縣,明洪武2年(1369)徙漵浦橋江。

漵浦茅坡頭葉氏

始遷祖世官公,原籍沅陵,清順治時徙漵浦茅坡頭。

漵浦定家坡葉氏

始遷祖天元公,原籍江西建昌縣,清順治時徙漵浦定家坡。

龍山葉氏

始遷祖尚瑾公,明嘉靖37年(1558)自浙江處州府遂昌縣遷居龍山貓兒灘鎮葉家寨。今為土家族。2003年纂有族譜。字派:尚仲朝盛,文仕永正,光宗顯祖,成德立明。潤澤輝生,菡碧馥馨,培植有本,世代向榮。

瀏陽葉氏有的是從江西遷入的。萍鄉《葉氏族譜》中說,其一世祖葉輝儒,明末避亂挈眷來萍鄉。生三子,長子葉繼芳 於清康熙年間(公元1662~1722年)徙瀏陽東鄉君家灣……

⑺江西葉氏:

據《玉山葉氏合修房譜》說:始祖葉乾源,宋朝人,世居江西 南豐縣花心巷。十五世孫葉文海始由花心巷遷本邑八都下源里,二十五世孫葉正未,清初由下源再遷 玉山縣 徐村;稍後,乾源後裔 嘉禾支二十六世孫葉毓標,亦移家 玉山,世居東源。

萍鄉葉氏是從湖南 醴陵遷入的,《萍鄉南門葉氏族譜》中說,始遷祖葉萱義,南宋時自醴陵仙石上庫遷萍鄉南門。另有一支萍鄉葉氏是明末從外地避亂遷入的。萍鄉《葉氏族譜》說,一世祖葉輝儒,明末避亂挈眷來萍鄉。

⑻安徽葉氏:

太平(今安徽 當塗)葉氏為 葉夢得後裔。太平《葉氏宗譜》中說,始遷祖行名葉儉十,葉夢得五世孫,元末避兵亂自歙縣 藍田遷太邑麻溪,後代轉徙中潭、湘津。

歙縣葉氏為唐朝貞觀年間遷居歙東藍田村,至今已經1400多年 。

桐城葉氏是自 婺源(今江西婺源)輾轉遷入的,《南陽葉氏宗譜》中稱其始祖葉林秀,唐末五代人,世居婺源,傳至二十一世葉貴,經商於金陵,明初移居桐城 西山余家沖。

黟縣葉氏遷自 祁門(今屬安徽),《 黟縣南屏葉氏族譜》中稱其始遷祖為葉伯禧,元末自 祁門縣石馬山遷黟縣南屏山五都村。

⑼四川葉氏:

清初四川人煙稀少,為此 康雍時期特別頒布招墾條例,實行種種優惠政策,從而吸引了兩湖及閩粵等大批農民入川開墾。“遷居者為了得到更多的土地,往往都是整個家庭,或者與至親密戚結伴而行。葉氏族人在此時也有遷居四川的,民國《葉氏宗譜全譜》中說,廣東 葉榮山攜妻並七子二媳一女共十二人於清 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年遷居四川。民國《葉氏族譜一梅州宗譜》中載 龍川縣葉氏二十五~二十九世有二十九個分支葉氏入川。廣東遷居四川的葉氏中還有葉大經後裔,遷到了成都。《蓉城葉氏宗族全譜》說,是族先世汴梁人,有葉大經者,南宋末官閩,時兵戈四起,南北道梗,遂流寓梅州程鄉縣。自葉大經後又傳二十七世叫葉必琅的,清康熙間由粵入蜀,落業成都仁里鄉。湖北蒲圻葉氏遷到了 蓬溪縣,《蓬溪西鄉葉氏續修宗譜》中載:始遷祖葉增璧,先世湖北蒲圻縣人,清乾隆間,由蒲圻入蜀,卜居蓬溪縣 河西李家溝。

⑽ 海南葉氏:

葉氏入瓊始祖葉懋,原籍廣東南海,明嘉靖間任 文昌訓導,後落籍文昌。

葉氏宗祠

⑾ 台灣葉氏:

葉氏族人最早何時移居台灣,已無從確知,據現有資料顯示,台灣見於史載的葉氏是在清康熙年間(公元1622~1722年。據《台灣通志稿·人物篇》中記載,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2年),台灣黃教作亂,福建海澄人葉恆章被害,其子子文來台護柩歸葬,鏇即入台居郡(今台灣 台南),自此以後不斷有葉氏族人來台定居。據《 台灣府志》、《鳳山縣誌》中記載,清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廣東人葉運城平定朱亂有功,居下淡水。據《大日本地名辭典台灣篇》載,清康熙六十一年,葉某打貓東堡葉仔內莊;清乾隆初年(公元1736年),葉 五常,入墾 嘉義西堡永虞厝、過溝莊;清乾隆初年,廣東人 葉古入墾港東中里涵仔口莊、南埔一帶;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葉某與邱姓人一道入墾沙連堡內茅埔莊;清道光八年,廣東人葉雲,入墾東勢角中科莊(今 台灣台中 東勢鎮)。據《 台北縣誌稿開闢志》中記載,清乾隆末年, 葉坤入墾今台北縣汐止鎮東山里作坡內;清嘉慶五年(公元1800年)福建同安人葉天佑入墾台北縣 八里鄉 古莊村山豬窟,同年葉聘入墾台北縣三峽鎮碩石里魚寮子;嘉慶末年葉薯臼、葉委與張體合墾今台北縣 石碇鄉格頭村。據《 屏東縣古碑文集》中記載,清嘉慶八年,葉玉生、葉孟榮與屏東縣內埔村人同建 天后宮。據《台灣中部古碑文集成》中記載,清嘉慶九年,廣東人 葉振旺居今東勢鎮,與莊民同立東勢角圳諭示碑。據《嘉義縣古碑文集》中記載,清道光十六年,葉隊與邑人捐修嘉義城。

移居台灣的葉氏大多來自 福建和 廣東兩省,除上面提到的外,還有福建同安縣。清康熙末年, 葉仲勤入墾今 彰化市,葉雄入墾今 台北市;清雍正年間(公元1723~1735年),葉猛入墾今 苗栗竹南;乾隆末年,葉再入今 台北市土林區, 葉天祈、葉志入墾今台北市;嘉慶年間,葉繼茂入墾今台北市,葉通殿入墾今台北,葉烏治入墾今台北 板橋, 葉英入墾今 彰化和美;道光年間,葉士拱、葉松麟入墾今台北市 中山區,葉邦入墾今 高雄阿蓮。晉江縣人葉求,乾隆末年,入墾今高雄楠梓。 安溪縣人葉砂,道光年間,入墾今台北市。 平和縣葉田人乾隆末年,入墾今 桃園市, 葉海入墾今 南投 竹山,後裔移墾魚池。海澄縣人葉思,道光年間,入墾今竹南。

廣東 陸豐縣。清康熙末年,葉奕明先遷 澎湖,後移墾桃園平鎮;清雍正年間,葉天意入墾今 雲林斗六;清乾隆末年,葉必達入墾今 新竹竹東,葉仁吉入墾今苗栗南勢,葉篤秀入墾今 屏東內埔;清嘉慶年間,葉仁奏、葉仁卿入墾今桃園平鎮,葉宏波入墾今苗栗;清道光年間,葉壬風入墾今新竹芎林,葉兆慶先遷新竹北埔,後裔移墾今苗栗南莊。 梅州市梅縣區人葉文興於清乾隆初年入墾 台中豐原;葉天開與清嘉慶年間入墾今苗栗鎮。 長樂縣人葉日壽、葉發壽兄弟在清嘉慶年間入墾今台中大甲。

明末清初之際渡海入台的葉氏族人,經過二三百年的繁衍,已在台灣發展成為龐大的家族。據台灣文獻委員會的調查統計,葉氏為台灣的二十大姓之一,約有三十餘萬人,子孫遍及海島。

1953~1954年間,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對台北、 基隆、台中、台南、高雄五市, 陽明山一特別區,及台北、 宜蘭、新竹、苗栗、台中、南投、彰化、台南、屏東、 花蓮、澎湖十一縣所作的調查表明,除桃園、雲林、 台東、高雄四縣外,全省八十二萬八千八百零四戶居民中,有葉氏一萬九百十三戶,占全部戶數的1.32%,居全省七百三十七個姓氏的第二十位。

海外分布

葉氏族人在宋朝便有到海外謀生,據《 高麗史》、《 高麗史節要》等史書記載,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有葉德寵等人前往高麗從事貿易活動,並有葉氏族人在高麗定居下來,如 葉盛,生卒年不詳,通曉音律,後定居高麗,將宋音樂傳至高麗。葉氏族人大批移居海外是在明清之際。如福建南安民國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社壇葉氏族譜》中就載有族人一百三十八名前往 東南亞的 吉隆坡、 檳榔嶼、呂宋等地謀生;福建 德化縣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國寶葉氏族譜》中記載有四十六人移居東南亞;福建晉江民國年間《東石世美葉氏家譜》中記有十六人前往東南亞。

葉氏移居東南亞的時間,《社壇葉氏族譜》中記載:葉買,“號保全,天助公次子,生嘉慶六年(公元1801年)農曆8月1日,卒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農曆閏5月15日,外出番邦吧城無歸”。由此推測,葉氏移居東南 亞當最遲在清道光年間。

葉氏族人僑居海外的地點大部在 南洋, 新加坡、 菲律賓、 馬來亞、印尼、 泰國、 高棉、 緬甸、 越南等地都有葉氏族人定居。除大陸、台灣以外的新加坡、 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泰國、越南、緬甸、 日本、 美國、 法國、 澳大利亞、 紐西蘭等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葉氏族人的足跡,比較著名的葉氏人物在馬來西亞有吉隆坡的奠基者葉亞萊、華人甲必丹 葉觀盛、華文教育工作者 葉鴻恩、華人作家 葉觀仕,國會議員葉炳漢;印度尼西亞有華人政治活動家葉全明、華人律師葉添興;新加坡有華僑報人葉季允;菲律賓有眾議院國防委員會主席葉何塞;泰國有華人著名攝影藝術家、文藝作家葉樹勛;越南有華僑商會領袖、銀行家葉伯行; 巴基斯坦有華人針灸醫生葉彬舉; 加拿大有華人學者 葉嘉瑩;澳大利亞有華人領袖葉炳南。

葉氏經歷了數千年的繁衍,足跡遍天下了。尤以福建、台灣、廣東、江蘇、江西等地人數最多,分布最密集。海外則依然以 新加坡、 馬來西亞、菲律賓最多,葉氏華人,已經遍布全球很多地方。

葉氏在當今中華百家大姓中排行第四十九位,人口約六百五十六萬餘,占全國人口的0.41%。

郡望堂號

郡望

南陽郡:

春秋戰國時期稱南陽的地區頗多。 魯國的南陽指 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 晉國的南陽指太行以南、黃河以北地區。戰國時期 魏國的南陽,一部分屬 韓國(公元前263年, 秦國大將 白起進攻韓國取南陽,韓本部與上黨郡被分隔), 伏牛山以南、 漢水以北地亦稱南陽,分屬 韓楚。秦朝時期南陽郡設於 秦昭王三十五年(己丑,公元前272年),為秦國奪取楚國之地而設, 治所在宛縣(今河南南陽)。以宛為治所,置南陽郡。兩漢之際,南陽郡轄二十六縣,其時轄地在今河南 熊耳山以南葉縣 內鄉之間和 湖北省 大洪山以北應山 鄖縣之間的大部分地區,後逐漸縮小。隋朝開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廢,隋朝大業三年( 丁卯, 公元607年)復置。唐朝初期廢黜,唐朝 天寶至德年間(公元742~758年)又曾改 鄧州南陽郡改良穰縣(今河南鄧縣)為治所。元、明、清諸朝的南陽府治在南陽,即漢朝的宛縣、今 河南省 南陽市。

下邳郡:

秦朝時期在今江蘇 睢寧西北一帶設下邳縣。東漢朝 永平十五年(壬申,公元72年)將臨淮郡改為下邳國, 南北朝 宋國時期改為下邳郡,治所在下邳(今江蘇睢寧),其時轄地在今北至 江蘇省 新沂縣、邳縣,南至 安徽省 嘉山縣,東至江蘇省 漣水縣、 淮安市和清江市一帶。東晉時期轄地在今江蘇省睢寧市、 邳州市一帶地區。大金國移睢寧到西北 古邳鎮。明朝時期廢黜。

堂號

南陽堂:葉氏得姓於葉邑,而葉邑在古代屬南陽郡,葉氏為南陽望族,故以南陽為堂號。

崇信堂:宋朝時有 翰林學士 葉夢得,在朝廷南渡的時候,任 江東安撫使,領兵分據 江津,使金兵不得渡江。南宋朝廷升他為 觀文殿學士,調他擔任福建安撫使。他打敗金兵五十多次,官至崇信軍 節度使。

佛嶺堂:同安縣城南門外的鳳凰山、九躍山南北麓,古稱“佛子崗嶺下”。葉氏始祖葉洙,字崇德,“南陽”葉氏七十五世孫,先居江西吉安府泰和縣射坪鄉,唐昭宗龍紀元年(889年)隨王審知入閩,輔佐閩王料理朝政,後升三學士,擇居同安(當時為大同場)佛子崗之嶺下,遂以“佛嶺”為堂號。“佛嶺”葉氏八世葉益(1230-1313年)字深叟,得娶宋魏王趙從政之妹趙環娘為妻。依宋例,皇帝及諸親王之姐妹稱郡主。郡主丈夫稱郡馬,故葉益世稱“葉郡馬”,其裔也以“郡馬”為分堂號。同安佛嶺葉氏經千餘年之繁衍播遷,已成為閩粵贛浙港台及南洋各國葉姓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清代康熙之後,葉氏族人移居台灣,現已遍布全島,尤其集中在台北、新竹、苗栗、嘉義、台南等地。

家譜文獻

家乘即 家譜,又稱家傳、氏譜、宗譜、族譜等,是記載各個姓氏家族子孫世系傳承之書,具有區分家族成員血緣關係親疏遠近的功用,是封建 宗法制度的產物。隨著歷史的發展,家譜由 官修變為私修,所錄內容不斷豐富,其功用也不斷增加和變化。如今,家譜同各姓氏的郡望、堂號一樣,不僅為區別姓氏源流,作為數典認祖、研究歷史、地理、社會、民俗的參考資料,它還是姓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葉氏族譜的編修始於何時,已無從查考,就所見資料看,當在漢代就有了葉氏族譜,《梅州葉氏源流》載該族53世祖望,“字世賢,漢光祿大夫,靈帝時棄官隱居。建安二年渡江徙丹陽,宗譜源流自望創修”。 蔡邕曾為之作序說:“……沈諸梁公,生於春秋,超邁等夷,嘗慕孔子之道,而不得親炙者,由子路之援引也,及為令尹司馬於楚有功,封於葉,固以為姓,而為國之棟,故 董仲舒於建元二年壬寅四月,作葉氏世爵賦,稱其代不乏人……東漢靈帝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歲在己卯十一月議郎紹進爵 光祿勛蔡邕伯喈頓首拜序。”

魏晉南北朝時期,在政治、社會、婚姻等方面注重出身門第,強調血緣關係的尊卑,修譜之風興起,不但官方專設譜局編修各姓族譜,而且民間也廣修家譜,此時的葉氏家譜當不在少數。隋唐開科取士,舊士族紛紛衰敗,許多族譜在亂世中散佚。宋元明清各代,私修家譜風行,民間撰修有大量家譜,但保存下來的族譜多為清以後的,以葉氏族譜為例,《中國家譜目錄》( 國家檔案局二處, 南開大學歷史系、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圖書館合編,1997年9月 中華書局出版)收錄現存全國各地圖書、檔案部門的一百八十種葉氏家譜和《上海圖書館藏家譜提要》收錄的九十二種葉氏族譜中,清朝以前編修的僅有八部,其餘均為清朝和民國時期所編修。

字輩排行

葉氏宗祠

浙江葉氏一支字輩:“茂盛宗世萬嗣繼啟志成”。

浙江衢州定陽葉氏字輩:

乾元支派:“陽春布德澤萬象盡皆新祥瑞均文汝時景永伯應鳳自兆禎毓芳秀承紹先忠良傅奕工天必賜其昌”;

泰元支派:“泰陽鹹受啟君賢際會新時樂書田德孟以本尚文勝茂積良有餘慶紹先奇芳原光萬世惟天祿賜齊”;

新編字派:“仁義傅家政謙恭耀祖聲榮華時應懋守正福長春”。

湖北丹江口葉氏字輩:“中永勝興單正春方維其啟大光先世文明應發祥良材綿國祚偉烈煥朝綱率祖謀猷遠承宗德澤長連科登甲第歷代播書香福自前人造萬年卜吉昌”。

湖北葉氏一支字輩:

原派:“文明兆瑞繼世永昌”;

續派:“天星順正朝庭安邦光宗耀祖發傳定章”。

湖北恩施葉氏字輩:“正大光明遠文章道德長本端忠永茂自立世炎方儀龍仁生顯國興振家邦廣信招宏達思戌啟元昌”。

湖北武漢葉氏字輩:“一本周宗德澤恆芳自天之佑萬世維昌聰敏英傑與祖爭光經倫治國禮義興邦繼文紹武輝映南陽”。

重慶江津葉氏字輩:“亦昌文宗似思賢源本良祖德恩洪志富貴慶春長”。

重慶瀘縣葉氏字輩:

原派:“榮海添本永孟廷文明世之啟尚“;

續派:“宗清凝祚興修譜萬年顯光緒雨後顏”。

重慶大足、 銅梁, 四川隆昌、 雅安葉氏通譜字輩:“維廷芳文大清忠美德倫全奕世同永振家聲名上達熙朝錫爵普尊崇”。

浙江永嘉葉氏字輩:“宏仲祖始伯孫汝名士承光尚道良立國明天啟定元同萃嘉祥會計升懋德丕顯榮賢哲可昌學修來曉鵬偉康勝建寧逢錦浩永強豐正欣恆博旭俊盛”。

福建南安葉氏字輩:

原派:“顯克文子於君卿甫叔懋孝悌式光乃祖燕貽孫謀永昭迪古”;

續派:“相國訓典奕世彌遵忠炳日月德垂後昆金玉華胄閥閱明倫鳳毛濟美福祿長存商諸苗裔宜紹前勛”。

福建光澤葉氏字輩:“懋績發南陽,柏前惠澤長。鴻猷臻泰運,偉烈輔乾綱。孝友家庭誦,詩書奕世香。綿延懷祖德,樂善有餘慶。”

安徽肥東葉氏字輩:“昌宗耀祖德和順道清龍”。

安徽潁上 楊湖鎮葉氏字輩:"九國 萬全方,傳中世 德昌"

廣東豐順葉氏字輩:“宏運振興雍恭和順”。

江蘇葉氏一支字輩:“碩德緬先哲宏謨發遠枝禎祥開南國傳烈紹西岐孝悌繩其祖”。

四川成都葉氏字輩:“仰湖逢春文奎陛藻樹東慶樳啟祜”。

葉氏一支字輩:“向自奇祥會文明啟世昌立朝崇國志代發一然長培本登倫已道德永安康”。

山東 聊城葉氏字輩:“初登時 子長肇士永錫昌允嗣傳萬世綏祿有餘香

四川達州葉氏字輩:“世代光輝遠,富貴發萬家”

湖北武漢流芳葉家村家輩:尚國文章盛,方家玉樹年。

安徽肥西葉氏字輩:家來守道良禮義增傳世

安徽無為縣葉氏字輩:日月有宗道、人文萬世榮、顯明承祖德、光耀繼前英。

歷史名人

古代名人

葉適:(公元1150~1223年),字正則,謚“文定”,學者稱水心先生;永嘉人(今浙江 溫州),著名宋朝唯物主義 哲學家、思想家, 永嘉學派的集大成者。

葉李:(公元1242~1292)字太白,又字舜玉。富陽慶護里(今環山鄉)人。元朝尚書右丞、平章政事。制定了元鈔法,由葉李擬定的由尚書省頒行的《至元寶鈔通行條件》(即《葉李十四條例》)十四款。不僅是我國而且是世界上最早的較完備的幣制條例。

葉天士(公元1666-1745)。江蘇 吳縣(今蘇州市)人。清代 名醫,四大溫病學家之一。

葉燮:(公元1627~1703年),字星期,號己畦。 嘉興人(今浙江嘉興)。著名清朝 文學家、詩論家。葉燮因晚年定居江蘇吳江之 橫山,世稱橫山先生。

葉紫:(公元1910~1939年),原名余 昭明,又名余鶴林、湯寵;湖南益陽人。著名現代小說家。

葉仁遇:(生卒年待考),著名宋朝畫家。工畫人物,所繪題材多取自江南市肆風俗田家景物、田家人物。作品有維揚春市圖,狀其土俗繁衍浩,貨殖相委,往來疾緩之態,至於春色駘蕩,花光互照,深得淮、楚之勝。

葉夢得:(生卒年待考),吳縣人(今江蘇蘇州),著名宋朝大臣、文學家。官至 戶部尚書,著有《石林春秋傳》、《石林居士建康集》、《石林詞》、《石林詩話》等書。

葉向高:(公元1559~1627年),福建 福清人。著名明朝大臣、圍棋高手。

葉憲祖:(公元1566~1641年),字美度,一字柏攸,號 桐柏,別號六桐,又號槲園居士,亦稱 紫金道人;浙江餘姚人。著名明朝戲曲家。

葉子奇:(公元1327~1390年待考),字世傑,一名琦,號靜齋; 龍泉人(今浙江龍泉)。著名元末明初學者。

葉紹袁:(公元1589~1648年),字仲韶,號天寥道人;吳江人(今江蘇蘇州)。著名明朝文學家。

葉芸來:(公元?~1861年待考), 廣西人。著名太平天國將領。

現代名人

葉恭綽:(公元1881~1968年),字裕甫,又字譽虎、玉甫,號遐庵、遐翁;番禺人(今廣東廣州)。著名近代學者。初任湖北農業學堂及方言學堂教習。曾擁護 袁世凱稱帝,後在國民黨中任職。前半生做過交通總長、 財政部長,後半生才致力於學術。葉恭綽學問很好,詩詞書畫考古都精通,所以民國時期一度也曾任過國學館館長的職務。解放後,出任 北京 中國畫院的第一任院長。葉恭綽以善寫正楷書著名,尤其會寫大字,筆力雄健。所作行草書也時參以楷式,不同凡響。

葉楚傖:(公元1887~1946年),名宗源,號卓書,楚傖是早年所用的筆名,後專以為名;江蘇吳縣人。著名 民主革命先驅、南社詩人和政治活動家。

葉聖陶:(公元1894~1988年),原名 葉紹鈞,字秉臣;江蘇蘇州人。著名的作家、 教育家、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出版總署副署長、教育部副部長、人民出版社兼總編輯等職。作為著名的教育家,他為中國語文教學、科研也發表過很多精闢見解。是中國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他曾先後執教於吳縣縣立第五高等國小、 中國公學、杭州第一師範學校、 北京大學圖書館、立達學園、 復旦大學和 武漢大學等校。葉聖陶長期從事文學創作,。葉聖陶從事教育和教學工作七十多個春秋,為中國教育事業傾注了畢生的精力。他先後出版過《葉聖陶文集》、《葉聖陶選集》、《葉聖陶小說集》等著作。

葉挺:(公元1896年~1946),原名葉為詢,字希夷,號西平,廣東惠州市惠陽區人。為北伐名將、抗日將領,是無產階級革命家和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創始人之一。

葉劍英:(公元1897~1986年),原名 葉宜偉,字滄白; 廣東省 梅州市梅縣區人。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十大元帥之一。曾任全國人大委員長。

葉飛:(公元1914~1999年)原名啟亨。福建南安人。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著名將領,以驍勇善戰著稱,被稱為三野“悍將”,在軍內外享有盛譽,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葉飛曾任 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 司令員兼政委,第三野戰軍 第十兵團司令員, 福州軍區司令員、第一政委,海軍司令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要職。在開國上將中,卻惟有葉飛具有雙重國籍(另一國籍為菲律賓國籍)身份。

葉以群(1911-1966):著名文藝評論家。安徽歙縣 藍田村人,曾任上海作家協會副主席。

當代名人

葉佩英,1935年生於 馬來西亞吉隆坡,祖籍廣東惠州市惠陽區,當代中國女高音歌唱家。入選《中外文學藝術名人肖像》和《中國人名大詞典》當代人物卷。

祭祖活動

2009年3月21日上午,浙江 更樓街道 後塘村舉行葉氏定居 建德1100周年暨祭祖祭譜活動。更樓街道後塘村是建德市姓葉的一個大村之一。1000多年來已繁衍生息37代子孫。他們勤勞創業、耕讀治家的傳統代代相傳。如今的後塘村在葉氏後人的努力下,洋樓矗立成群,家家衣食豐足,踏進了社會主義 小康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