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嶺[中國油畫藝術研究中心副秘書長]

萬嶺[中國油畫藝術研究中心副秘書長]
萬嶺[中國油畫藝術研究中心副秘書長]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萬嶺,男,1979年生於貴州,當代著名畫家,作家,現居北京。

個人簡介

萬嶺,男,1979年生於貴州,中國民盟成員,當代著名畫家,作家,現居北京。

附中就讀於貴州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大學就讀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學士,藝術史碩士。

現為中國油畫藝術研究中心副秘書長、研究員,美國肖像畫協會會員,美國職業藝術家聯盟成員,俄羅斯華人藝術家協會理事,中華華僑畫院特聘畫家,北京美術理論家學術委員會委員,北京油畫學會會員,北京油畫雕塑促進會會員,中國當代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文物學會會員,中國古代冷兵器研究會會員,北京收藏家協會會員,吉廣博古館館長,吉廣古兵器研究中心主任。

其作品被國內外美術館及重要收藏機構收藏。除了繪畫創作,在文學和古代藝術品鑑賞鑑定與研究方面亦有較深造詣。

參展記錄

2017年《彼岸》(油畫)入選第九屆西班牙巴塞隆納國際具象藝術大展(西班牙歐洲現代藝術博物館)

2016年《雨》(油畫)參加美國NRCC年度作品展獲“最佳風景作品獎”(美國 芝加哥)

《我在春風沉醉的夜晚砍掉了杜尚的頭》(油畫)參加“風骨”中國當代青年寫實油畫藝術展(北京山水美術館)
《重洋》、《倉央嘉措的情歌》(油畫)參加第三屆世界華人華僑美術作品展(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
《東方》(油畫)參加“支點”當代藝術邀請展(北京山水美術館)
《倉央嘉措的情歌》(油畫)參加“風華正茂——北京青年寫實油畫藝術家邀請展”(北京橋舍畫廊)
2015年《但丁與李白》(油畫)參加義大利佛羅倫斯美第奇藝術基金會沙龍邀請展(義大利佛羅倫斯美第奇宮)
《獻樂圖》(國畫)參加“回望”——中國傳統文人畫聯展(蘇州江南國畫院)
2014年《幸福的卓瑪》(油畫)參加“第三屆全國少數民族美術作品展”獲優秀作品獎(北京民族文化宮)
《旭日東升》(油畫)參加“中國夢”油畫大展(北京中國美術館)
《聽琴》(國畫)參加“第二屆全球華僑華人美術展”獲優秀獎(北京炎黃藝術館)
《石頭記》和《蒙古新娘》(國畫)參加“意向天成”中國畫家聯展(北京國粹苑)
2013年《達賴六世倉央嘉措的情歌》(油畫)參加“和美西藏”全國美術作品大展獲銀獎(北京中國國家大劇院)
《知音》(國畫)參加“氣韻生動”中國畫聯展(北京國藝美術館)
2012年《聖地之光》(油畫)參加中國西藏主題油畫歐洲巡迴展(法國、德國、英國等)
《聽琴圖》(國畫)參加“翰墨千秋”中國畫大展獲銀獎(台北)
2011年《曙光》(油畫)參加“回望中國——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美術作品大展”獲優秀題材獎(北京中國美術館)
《聖地之光》(油畫)參加“紀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美術大展”獲銅獎(北京中國軍事博物館)
《高高的圓明園NO.2》(油畫)參加“融合與創造II”中國油畫名家學術邀請展(北京中國油畫院)
《蕉葉繁枝獨相思,風回太湖待君賞》(國畫)參加“國風”中國畫大展(上海)
《同根》(油畫)參加“中國油畫藝術研究中心”2011春季沙龍展(北京觀音堂美術館)
2010年《一夜梨花雨——至宋徽宗NO.5》(油畫)參加“時代杯”中國青年寫實油畫藝術大展獲優秀獎(北京時代美術館)
《致大海——憶海上絲綢之路》(油畫)參加“中日韓國際美術家作品展”獲銀獎(日本福岡美術館)
《一夜梨花雨——至宋徽宗NO.1》(油畫)參加“中國氣韻,當代之路”展(北京)

2009年《復興系列》(油畫)參加“視覺中國——新時代油畫藝術展”(德國柏林)
2008年參加建國以來最大幅面油畫《堅韌卓絕.2008.五月記憶》的創作(與靳尚誼、詹建俊、陳丹青、徐芒耀等共同完成)
2007年《我和你——上班的人們》(油畫)參加“中國當代繪畫藝術展”(美國紐約)
2006年《藍色夢幻NO.6》(油畫)參加“中國之路——70後藝術家聯展”獲優秀獎(上海)
2005年《上帝之手》(攝影)參加卡達國際雙年展(卡達多哈)
《鄉愁》(油畫)參加“新亞洲,新人文主義藝術展”(日本東京)
中央電視台製作專題片【心在旅途——萬嶺的藝術之旅】
2004年《戀人》(油畫)獲美國福布斯藝術新人獎(美國紐約)
2003年《新歷史演義1998.5.印尼.雅加達》(油畫)參加“今日中國美術展”(北京中華世紀壇)
《伊拉克的愛》(影像)參加“北京國際雙年展”(北京中國美術館)
2002年《風雨百年》(油畫)參加“天安門的故事——歐洲巡迴展”(倫敦、巴黎、柏林)
《觀望系列》(影像)參加“平遙國際藝術節”(山西)
2001年《看你看我》(影像)參加“當代100位藝術家的面孔作品展”(南京)
1999年策劃並參加“失控”當代藝術展(北京設計博物館)

獲獎經歷

2016年《雨》(油畫)參加美國NRCC年度作品展獲“最佳風景作品獎”(美國 芝加哥)

2014年《幸福的卓瑪》油畫)參加“第三屆全國少數民族美術作品展”獲優秀作品獎(北京民族文化宮)
《聽琴》(國畫)參加“第二屆全球華僑華人美術展”獲佳作獎(北京炎黃藝術館)
2013年《倉央嘉措的情歌NO.2》(油畫)參加“和美西藏”全國美術作品大展獲銀獎(北京中國國家大劇院)
2012年《聽琴圖》(國畫)參加“翰墨千秋”中國畫大展獲銀獎(台北)
2011年《曙光》(油畫)參加“回望中國——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美術作品大展”獲優秀題材獎(北京中國美術館)
《聖地之光》(油畫)參加“紀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美術大展”獲銅獎(北京中國軍事博物館)
2010年《一夜梨花雨—至宋徽宗NO.5》(油畫)參加“時代杯”中國青年寫實油畫藝術大展獲優秀獎(北京時代美術館)
《致大海—憶海上絲綢之路》(油畫)參加“中日韓國際美術家作品展”獲銀獎(日本福岡美術館)
2007年《北京故事—我和你,上班的人們》(油畫)參加“中國當代繪畫藝術展”獲獨立精神獎(美國紐約)
2006年《藍色夢幻NO.6》(油畫)參加“中國之路——70後藝術家聯展”獲優秀作品獎(上海)
2005年《上帝之手》(攝影)參加卡達國際雙年展獲關注單元獎(卡達多哈)
2004年《戀人》(油畫)獲美國福布斯藝術新人獎(美國紐約)

出版著作

第三屆世界華僑華人美術書法展中國華僑出版社2016.9
2011春季中國油畫藝術沙龍第二回展中國油畫藝術研究中心2011.5
意象天成當代美術出版社2014.9
平遙國際攝影大展2002攝影精品集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10
古玉文化廣州嶺南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3
100個藝術家面孔中國美術同盟2001.11
時代杯——中國青年寫實藝術大展吉林美術出版社2010.10
中國科技畫報中國科技畫報社2001.7
失控北京天澤賽奧圖文有限公司1999.10
回望中國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綜合美術作品展作品集中國文史出版社2011.7

收藏記錄

聖地之光(105X140cm)台北秀美術館2015.6

蝶戀(180X135cm)上海浦東油畫藝術館2013

曙光---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180X90cm)南京美術館2013.11

聽琴圖(120X68cm)台北文化館2012

追憶之林No.1(180X90cm)天津藝融美術基金會2012

雲雨濤聲入夢來(60X135cm)中國民生銀行基金會2012.11

秋窗暗香莊周夢(168X68cm)上海百美油畫藝術館2011

致大海NO.1(150X90cm)日本福岡藝術基金會美術館2010

上帝之手(100X100cm)卡達現代美術館2005

戀人(160X120cm)美國福布斯藝術基金會美術館2004.10

藝術評論

風花之《戲》

王鵬
“風花、雪月、醉生、夢失系列”是一組想像力豐富,寓意深刻的作品。風花中的《戲》是其中的一幅,這張畫視覺華美,充滿隱喻和象徵。畫家通過對畫中幾個人物戲劇化的描繪,並借用牆上懸掛的釣魚島等場景,隱喻出複雜的當下國際政治關係。畫面右邊三個女人將電話線延伸向窗外,她們分別象徵著越南、日本、菲尼賓,這個串聯在一起的牽線行為和從戶外伸進來懸在打電話女人上方標記有象徵美國USA字樣的錄音麥克,構成了一個不可告人的關係。畫面左邊三十年代的影星從歷史的穿越中將一把玫瑰花瓣灑向空中,演化出這戲劇化的場面,仿佛這個世界本來就是戲,每個人或每個國家都是戲中的角色,演繹著自己的劇本。而畫家背過身去,以畫筆描寫現實的劇本,用隱藏在畫中畫裡的遼寧號航母映射了中國的強大,畫家正在描繪從航母上起飛的中國戰機發射的飛彈擊落了釣魚島上空的美國B2隱形轟炸機。牆壁上還懸掛著靳尚誼先生家喻戶曉的代表作《青年歌手》,象徵性的表達出我們祖國當下硬實力和軟實力共同輝煌的大時代。這幅作品立意獨特,內容複雜,空間深遠,既有現實主義的表達,又有超現實主義的手法,同時又把兩者完美結合後,呈現在巴洛克似的古典油畫氛圍中,使畫作獲得了一種攝人心魄的力量,成為這個年代少有的佳作。中國藝術研究院王鵬2014.11

四季組畫

方舒雅
四季組畫《春、夏、秋、冬》構圖特殊,寓意深刻,即充滿哲學般的玄妙與深邃,又充盈著戲劇化的視覺張力。表現的是女人的一生,從懵懂青春發育的春天,到女人燦爛人生的盛夏,再到孕育新生命的秋天,最後是生命過渡到暮年的冬天。畫家用春夏秋冬隱喻女人的一生,在畫面中使用了一些象徵性的東西,比如“春”中的日晷象徵時光無情的流逝,雖然青春剛剛開始,但歲月和光陰的腳步一刻也不會停留,生命的意義就是時間的過程。夏天的紅燈籠隱喻生命的火紅燦爛,秋天葫蘆比喻多子多福,冬天的蠟燭即將燃盡,生命就要走向終結。整組畫採用了中世紀歐洲祭壇畫的形式,營造了一種莊嚴肅穆的氣氛。畫面當中有幾個人物是畫家自己裝扮的各種角色,有春天中的知識傳播者,如同傳教士在傳遞某種道德的聲音,他手中厚厚的書籍仿佛是聖經,也仿佛是一本大百科全書,隱喻的傳達出某種精神的力量,啟蒙著正處在朦朧狀態中的少女。畫面的右邊是一位修道士低著頭,手裡捧著一個骷髏頭,象徵著生命的結束和不可迴避的關於生死的宿命。夏天時手持玫瑰對愛情的審視,秋天時手舉梨子祝福女人的身孕,冬天時仰天長嘆的修道士。在冬天的右側有靳尚誼和陳丹青一前一後的形象,暗示著前兩代寫實主義繪畫大師的時代即將在冬去春來不可逆轉的時空轉換中迎接新生一代畫家的傳承與過度。萬嶺屬於新一代的寫實主義代表畫家,他一系列思想深邃,寓意豐富的作品正逐漸受到收藏界和學術界的關注,是一位文化底蘊深厚,繪畫功底紮實,有著獨立創作思路和風格,蘊藏著無限潛力的青年優秀畫家。方舒雅2012年寫於中國油畫藝術研究中心

風景中的歷史

李蘭亭
畫面中流淌著濃重的中國文化氣息和古典情懷,並洋溢著曠古的詩意美,是一幅浪漫主義的歷史風景畫。歷史風景畫是介於歷史畫和風景畫之間的一種繪畫樣式,歷史風景畫中的歷史典故或歷史事件,必須通過具有敘事性的景物表現出來,這是區別於一般風景畫的地方。黃巢是唐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同時也是一位晚唐詩人。這幅畫表現的是黃巢所寫詩歌的意境,全詩為:“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畫家描繪了在大唐榮華富貴的景象中,即將到來的風起雲湧的農民起義。從天頂湧來的烏雲象徵著即將爆發的農民起義戰爭,遠景中的天邊自下而上的泛起濃重的烏雲,呼應著前景中的烏雲。在烏雲的中間還透出部分陽光和藍天的景象,暗示著大唐的繁榮。天空下長安大明宮皇城的城牆威武屹立著,等待並迎接歷史的命運。城牆前的野花從遠遠的城牆根一直延綿到畫面的近景中,瀰漫其間的香氣仿佛就要衝向天空,這秋天的景色蕩漾著“待到秋來九月八,沖天香陣透長安”的意境。這樣的表達在中國風景油畫創作中較為少見,是一幅極具收藏和觀賞價值的優秀歷史風景畫。作者萬嶺是在青年畫家中文化底蘊較為深厚的畫家,他的創作思路獨立於今天各種流行的潮流之外。萬嶺作品的獨特之處在於他將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部分通過繪畫語言的表達,成為民族文化精神體驗的一種感召和互動。他的作品中總會流露出一種曠古的詩意美,這是他長期從事詩歌、小說、文藝評論等創作積累的修養,再加上他對中國古代歷史深入廣泛的研究,成就了創作具有“中國文化精神”繪畫作品的綜合能力,這在當代青年畫家中是獨樹一幟的。他的《一夜梨花雨》系列和《黃巢詩意》等作品正是這種創作思路的完整體現。在近三十年來中國藝術的演化過程中,我們的創作思路一直處於一種被動學習西方傳統和西方現代、後現代的“拿來”與“複製”中。但隨著中華文明在各個領域的成就和國家迅速的發展,這個曾經在人類文明中輝煌了幾千年,自西漢到清代中期領先了世界兩千多年,在最近的一個多世紀因為制度的落後而敗給西方的中華文明重新崛起了。在這個嶄新的歷史時期,民族文化自主性的覺醒,呼喚著具有中華民族文化意識的藝術家去開創嶄新的創作方向。萬嶺正是具有這種意識的藝術家,他的一系列表現中國社會現實和中國歷史,以及穿越並融合東西方文明,極具“文化精神”的優秀作品,在青年藝術家中是極具開創性和前瞻性的,這正是他作品中載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的體現。

情懷之作

方舒雅
《生命之源》是一幅寓意深刻富有宗教情感的人體油畫作品,畫面以三聯畫的形式呈現出母性的光輝,中間部分是一位孕育著新生命的母親,左右兩側表現的是耶穌基督和佛陀釋迦牟尼誕生時的場景。母親斜倚在床榻上,左手輕撫孕育生命的腹部,目視前方,身後的雲層中啟示錄般的顯現出金色的字元“乾坤天恩,彌撒袈裟”。乾坤是道家文化詞語,指天地和世界,天恩寓意上天的恩賜,在畫中隱喻的表達了母親腹中所懷胎兒乃上天所賜,而彌撒袈裟象徵性的傳達了基督和佛陀代表的西方與東方兩個文化世界。畫中左右兩側的畫面描繪了耶穌和佛陀誕生的場景,耶穌誕生在馬廄里,聖母瑪利亞雙手合十為剛誕生的耶穌祈福,旁邊三位博士是沿著星星的指引前來探望聖子耶穌,天空中三位大天使正在吟誦祈禱文。右邊描繪的是佛陀誕生在北印度迦毗羅衛國王宮裡的情景,佛母正手持白色海螺用淨水給新生的釋迦牟尼淨身。旁邊的宮廷侍女手捧金盆,前面是一頭象徵繁殖和純潔的白色聖牛。從技巧層面來品讀這張畫,我們能看到作者成熟的古典油畫技巧,母親頭部後面的肌理和用光,以及床榻上絳紅色的絨布在光線的處理和油畫肌理的製作上都呈現出倫勃朗似的高超技法,散發出正統歐洲古典油畫的味道。而人體在頂光效果下的體積感被表現得淋漓盡致,人體的重量感也恰如其份的畫得很準確。左右兩邊的畫幅在人物處理上概括而簡略,遠看很豐富,近看則筆法瀟灑靈動,不拘泥於細節的描摹。整幅畫面色彩沉著,立意深刻,思想深邃,用人體的方式深入的探索了題材的深度和廣度,這在當今寫實油畫中是少見的。《生命之源》這件油畫作品從題材到製作方面等等綜合來看,都呈現出具有博物館方向的意義和價值。

愛的冥想

李蘭亭
好的具象繪畫背後一定有著某種內涵的支撐,其中暗藏的奧秘和玄機使具象繪畫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和深度,具象是事物的表象而非本質,透過表象揭示本質是藝術追求的至高境界。萬嶺是一位文化底蘊深厚,繪畫功底紮實,有著獨立創作思路和風格,蘊藏著無限潛力的寫實主義畫家。他的作品思想深邃,寓意豐富,抒情浪漫。這件叫《秋窗暗香莊周夢》的三聯畫表現了一位年輕女子的生活,畫面的中間是淋浴在陽光下的少女,她的眼神溫柔而多情,蕩漾著青春柔美的詩意。畫面的左邊是一個拉開窗簾子的落地窗戶,陽光斜射,一隻明亮的黃色蝴蝶飛了進來,地上有一個古希臘陶瓶。蝴蝶在西方文化中是象徵純潔的愛情,古希臘陶瓶在這裡象徵著永恆。畫面左邊象徵的是美好愛情的開始,但右邊濃雲籠罩,一道閃電從雲端射出,在遠方亮出憂鬱的光芒,近景是一支男人的手扶在冰冷的鐵欄桿上,旁邊停著一隻色彩暗淡的蝴蝶,中景里穿著紅衣的女子正在走遠,她孤獨的走在冰冷的鐵道旁,仿佛遠離了濃烈的愛情,正悵然的離去,而柵欄旁的男人無奈而傷感的凝視著遠去的人兒,只能暗自傷懷.....這種敘事性文學化的繪畫處理在國內寫實主義畫壇僅見於此,可見畫家的獨特之處和文學底蘊。而畫的名字也極富詩意,秋天的窗戶,暗自飄香的女人,莊周夢蝶的虛幻之境,融合了一個關於愛情的浪漫敘事。意境是中國的,道具和象徵物是西方文化的,這種中西結合的表現是一種對中國寫實油畫的探索和貢獻。寫實繪畫易於大眾所接受,而有內涵的寫實作品則更具魅力,藝術的翅膀能在精神的天地里翱翔將更加美好。繪畫只是一個載體,通過繪畫來傳達作者的思想情緒和品味才是最高的追求。表達樸素、含蓄、優雅的美感和詩意,創造出有感染力的寫實作品給觀眾以美的享受和思考,使生活在快節奏中的人們能夠在此找到情感的共鳴。 李蘭亭2011年寫於北京泰和居。

一夜梨花雨

王鵬
畫面中通過一支躺在雪地里的毛筆,詩意的表現了中國古代最具才情的藝術皇帝宋徽宗的人生境遇和文化意境。畫面中展現出來的宏偉雪景充盈著歷史的情懷,這不是一張普通意義的風景畫,而是一張文化意義深厚的歷史風景畫。歷史風景畫是介於歷史畫和風景畫之間的一種繪畫樣式,歷史風景畫中的歷史典故或歷史事件,必須通過具有敘事性或象徵性的景物表現出來,其難度要超過普通意義的風景畫,這是區別於一般風景畫的地方。在這幅《一夜梨花雨——至宋徽宗》中,天空陰沉的烏雲向大地壓來,烏雲的間歇透出一縷陽光,照射在雪地中的一支毛筆上,毛筆上鐫刻著宋徽宗的簽名“天下一人”。眾所周知,宋徽宗在中國歷史上對繪畫和音樂的成就起到了承先啟後的作用,他傾舉國之財力發展藝術,建立了皇家畫院,將花鳥、人物、山水分科。在音樂領域宋徽宗制定了新的音律,並將中國的古代音樂重新整理,以便流傳後世。可以說如果沒有宋徽宗就不會有《清明上河圖》等傑出繪畫作品的誕生,也不會有瓷器中的汝窯出現,也聽不到許多古樂在今天的流傳。但宋徽宗的大宋帝國在北方遊牧民族金人的南侵中滅亡了,自己也被俘虜到北方,最後死在關外的茫茫雪國中。畫家萬嶺通過這幅名為“一夜梨花雨”的歷史風景畫表現了宋徽宗的命運,同時也在懷戀徽宗的藝術人生,雪地里的毛筆正是對宋徽宗藝術人生的象徵性表達。整幅畫面構圖飽滿、氣勢恢宏、技巧嫻熟、色彩沉著,強烈的表達出畫家對歷史人物的感情和文化情懷,是一幅在中國風景油畫歷史上鮮見的優秀作品,該作品曾於2010年參加了交通銀行“時代杯”中國青年寫實油畫大展,獲優秀獎。作為青年畫家能夠將如此深厚的民族文化感情運用到繪畫創作中並不多見,萬嶺作品的獨特之處在於他能將中國傳統文化最精華的部分通過當代繪畫語言的表達,成為喚起民族文化自豪感和民族文化精神體驗的一種感召。在他的作品中總會流露出一種曠古的詩意美,這是他長期從事詩歌和小說創作積累的文學修養。再加上他對中國古代歷史深入廣泛的研究,當這些體驗和修養結合在一起之後,面對當代的文化語境時,用深深感悟到的中國文化精神創作出具有“中國文化精神”的作品,顯然《一夜梨花雨——至宋徽宗》正是這種創作思想的完整體現。在近三十年來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過程中,我們的創作思路一直處於一種被動學習西方現代和後現代文化的“拿來”與“複製”中。但隨著中華文明近年來在各個領域的發展,這個曾經在人類文明中輝煌了幾千年,自西漢到大明領先了世界兩千年,但在最近的一百多年因為制度的落後而敗給西方的中華文明重新崛起了。在這個嶄新的歷史時期,民族意識的覺醒,呼喚著具有民族意識的藝術家去開創嶄新的藝術潮流和創作方向。萬嶺正是具有這種意識的藝術家,他的一系列表現中國社會現實和中國歷史,以及表現東西方文化和歷史在同一畫面中的互動等等,這些極具文化精神的優秀作品,在他的同年齡段的藝術家中是鮮見的,也是極具開創性和前瞻性的,這正是萬嶺作品中承載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的體現。王鵬2010寫於中國藝術研究院

關於金錢系列

栗憲庭
萬嶺的作品總能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他關注社會現實,時常帶著批判現實的情感,製造出荒誕的情景,把現實生活和歷史情景通過他特有的逆向思維模式戲劇化重組後,再表現出來,讓觀者有一種被抽離生活,同時又引發思考和疑問的內心體驗。與眾多70後的畫家比起來,萬嶺的作品更具思想性,在他的作品中時常能感覺到他對各種問題的思考,這些問題包括了歷史、現實、社會、國際關係、藝術史等等。他的畫作中時常透露出一些神秘的感覺和獨特的意象,讓觀眾處在現實與非現實的體驗中,這種對虛構現實氣氛的營造正是畫家才華的所在。超現實主義風格在繪畫領域中屬於難度較大的類型,因為它必須先構思主題,然後又需要將主題非現實的人為戲劇化,最後在畫面上呈現出敘事的同時又要體現出離奇感或神秘感。
《掩耳盜鈴》是萬嶺金錢系列的代表作,畫面中描繪了兩個白領階層的男人用手捂住眼睛,假裝看不見,伸手去拿走對方兜里的錢或是給對方塞錢。此畫隱喻的表達了當今社會的金錢觀念,暗示了今天金錢社會中人與人之間幾乎貨幣化了的金錢關係。畫面下方的大海象徵著在利益關係的社會中,人心猶如欲望之海,滔滔不決……栗憲庭2005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