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壽路[北京市]

萬壽路[北京市]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北京市海淀區萬壽路與復興路交叉,因北端有一座永安萬壽塔而得名。 另一說法為,萬壽路的得名是因其路段中有座萬壽岩寺的緣故。 1號線設有萬壽路站,因地處萬壽路中段得名。

北京市海淀區萬壽路與復興路交叉,因北端有一座永安萬壽塔而得名。位於北京市海淀區,西南部。捷運1號線可直達。

出處

《明史·李太后傳》記載,李太后原本是個貴妃,她的兒子做了萬曆皇帝之後,被尊為慈聖皇太后。李太后崇信佛教,在京城內外建了許多佛寺,永安萬壽塔即她所建。 李太后崇佛另有目的,因為她上邊還有個當過正宮皇后的仁聖皇太后,總是壓她一頭。為了提高地位,出身卑微、自幼家貧的李太后,宣稱自己是九蓮菩薩轉世下凡。她在阜成門八里莊建造了慈壽寺,後殿里供著九蓮菩薩,是長有九個頭的金鳳凰。慈壽寺後來毀壞消失,但寺中的永安萬壽塔一直保存至今。明代《帝京景物略》說這座塔是仿照天寧寺塔建造的,看上去確實十分相似。

得名

萬壽路位於海淀區西南部。萬壽路北的阜成路北部有明代慈壽寺,寺內的塔叫永安萬壽塔,是明神宗的聖母——慈聖皇太后在1576年(萬曆四年)建造的,即萬壽塔,老百姓叫八里莊塔。萬壽路就是因為萬壽塔得名。另一說法為,萬壽路的得名是因其路段中有座萬壽岩寺的緣故。而萬壽岩寺之得名,當與其岩寺內供奉阿彌陀佛像有關。因“阿彌陀佛”為梵文之譯音,含有中文“無量壽佛”之義。故稱其寺為萬壽岩寺,稱其所處之路為萬壽路。在中國的傳統觀念里,生日意義非凡,吃壽麵、送壽禮寓意豐富,很多北京的地名和“壽”有關,包括萬壽路、壽長街壽比胡同壽長鬍同等。

轄區

萬壽路街道辦事處駐永定路西里11號,面積8.9平方千米,人口14.8萬。郵編100038。轄35個社區:翠微中里翠微西里翠微南里翠微路太平路22號、太平路24號院、太平路27號、太平路44號、太平路46號、復興路22號、復興路24號、復興路26號、復興路28號、復興路32號、復興路40號、復興路46號、復興路61號、復興路83號、通信兵五棵松、翠微路21號、沙窩、萬壽路、後勤學院、永定路、永定路西里、萬壽路1號、萬壽路8號、萬壽路甲15號、採石路7號、朱各莊10號、朱各莊、鐵家墳、萬壽園、萬壽園西街16號。

捷運

1號線設有萬壽路站,因地處萬壽路中段得名。據《北京市海淀區地名志》記載:萬壽路是一條南北走向,長約3公里的城市幹線道路,北接藍靛廠南路,南接萬豐路,並與西長安街延長線(復興路)相交,是連線京城南北的主要通道之一,也是北京西部城區著名的商業街區。60多年前,萬壽路只是京西的一條鄉間小路,周邊多是莊稼地。1940年建成4米寬的礫石路,1955年拓寬成13米寬的柏油路,是通往頤和園風景區和豐臺區的主要道路,因其北端不遠處有慈壽寺塔,俗稱萬壽寺塔,故名“萬壽路”。慈壽寺建於明代,其中寺內有一座八角十三層密檐式實心磚塔,高約50米,是仿照天寧寺的遼塔建造的,因所在地臨近八里莊,俗稱八里莊塔,是京西著名的標誌性建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