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佛牆佛龕

供龕製成後,最後的驗收者往往是皇帝本人。不要小看皇帝的審美能力和對工藝細膩程度的苛求,工匠們因制龕不能令皇帝滿意而遭罰俸祿之事時有發生。

重要性

供龕製成後,最後的驗收者往往是皇帝本人。不要小看皇帝的審美能力和對工藝細膩程度的苛求,工匠們因制龕不能令皇帝滿意而遭罰俸祿之事時有發生。從“用材不好”、“大小不合”到“做工粗糙”,都有可能成為受罰的原因。乾隆十三年(1770年)7月就發生了這樣的事:當造辦處“金玉作”為皇太后萬壽節所制四座供龕呈覽給乾隆時,皇帝認為“佛咼做小了,又糙,片金里為何不用好圓金片做”等,降旨將相關責任人“並該作俱議不是”,結果,相關人分別被罰俸祿六個月、罰錢糧六個月。懲罰如此嚴厲的原因卻極為簡單:此龕是特地為皇太后八十大壽製作的,而皇太后又崇佛至極,乾隆皇帝是至孝之君人盡皆知,豈能容忍制龕之事有半點閃失。此事也足見皇帝對供龕製作的重視。

風格

除了宮殿式供龕之外,故宮中數量居眾、樣式頗多的是擬宗教建築造型供龕,其中又以塔式供龕最為引人注目。塔是隨佛教而傳入我國的一種建築類型,清宮造辦處的工匠從歷史文獻、壁畫、石刻中汲取豐富的營養,所制塔龕樣式除傳統的樓閣式、重檐式等外,還有許多大膽變體以及結合體式,其中最具清宮特色的是“三塔龕”和“五塔龕”,綜合了漢藏兩地的典型建築,頂部排列三尊或五尊喇嘛合歡塔,代表“三世佛”或“五佛五智”之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