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鄉青山

萍鄉青山

青山鎮域地處丘陵地帶,高梘、溫盤、源頭三村,山嶺較多,其餘各村地形相對平坦。 礦產資源有:煤、石灰石。 青山鎮主要動物資源有:獾、黃鼠狼、野兔、野貓等。

萍鄉市安源區青山鎮

地理圖地理圖
萍鄉市位於江西省西部,東與本省宜春市、南與吉安市、西與湖南省株洲市、北與湖南省瀏陽市接壤。萍鄉交通發達,境內浙贛鐵路橫貫東西,公路319國道呈南北向、320國道呈東西向交匯通過。滬瑞(上海至雲南麗江)高速公路自東向西貫穿全境,而青山鎮位於江西省萍鄉市中心城區西郊,是“紅色安源”的西大門,地處東經113°34′~114°17′、北緯27°57′~28°01′之間。北毗上栗縣長平鄉福田鎮,東臨城郊管委會,南連湘東區麻山鎮,西與湘東區荷堯鎮,湘東鎮接壤。鎮人民政府駐地葡萄嶺,距市區5公里。

自然生態環境概況

氣候:
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7.2℃,極端低溫一般為-5.3℃,極端高溫一般為28.6℃,最高曾達41.0℃。日照由春到夏逐漸增多,由夏到冬逐漸減少。全年日照一般為1237.8小時。全區冬、夏季風各半年,交替明顯。冬春多北風,夏多西南風,秋多東北風。多年平均風速為3.3米/秒。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630毫米。在每年的降水中,春、夏季雨多,秋冬季雨少。4-9月為汛期,降水量達1076毫米,占年降水是的71%,尤其在4-6月間常有暴雨,占年降水量的53%,多年平均蒸發量為1268毫米,其中7-8蒸發量最大,達504.8毫米,占年蒸發量的43%,而1、2月份的蒸發量最小,僅有76.3毫米。全年平均無霜期270天,最長的達330天,最短的為250天,結冰期為66天。
地貌地質:
青山鎮域地處丘陵地帶,高梘、溫盤、源頭三村,山嶺較多,其餘各村地形相對平坦。地勢東高西低,南北多山。源頭村明形嶺海拔453.2米,為全鎮最高點。大城村海拔85米為全鎮最低點,也是安源區海拔最低點。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青山鎮國土面積36.3平方公里,全鎮耕地28960畝,其中水田面積5055畝,旱地面積1395畝,山林面積約22510畝,全鎮人均耕地面積為0.32畝。
土壤資源:
青山鎮境內土壤類型複雜多樣,土壤有水稻土、紅壤、山地黃壤、山地黃宗壤、紫色土、紅石灰土、石灰石土、潮土9個類型。
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有:煤、石灰石。石灰石全鎮儲存量大約在1億噸以上,主要成份含鈣Cao≥48%,含鎂MgO≤30%,含磷SiO≤4%,主要分布在光輝村、葡萄村、下柳村、源頭村。煤炭以無煙煤為主,煤質在2000~5500大卡之間,含硫在1.5%~2.0%之間,揮發成份在4.5%左右,水份1.5%左右,主要分布在青山村至光輝村馬嶺、高梘村,儲量大約5000萬噸以上。
生物資源:
青山鎮屬於亞熱帶的落葉闊葉林與常綠闊葉林混交林地帶,山林面積約22510畝,森林覆蓋率74.3%,以馬尾松、松樹、杉樹、竹林為主。主要花卉有桂花、棕桐、芙蓉、桃花、紫薇、月季、杜鵑、牡丹、菊花等。
青山鎮主要動物資源有:獾、黃鼠狼、野兔、野貓等。
生態旅遊資源:
綠色旅遊資源:竹海風光、銘溪生態農業觀光基地。
顯華庵:顯華庵位於青山鎮溫盤村,始建於唐代初年,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進行了擴建和整修,大小房舍達100餘間,占地面積萬餘平方米,盛時有僧尼30餘人。“文化大革命”時期遭毀壞。1995年由眾信士籌資重建大雄寶殿、觀音殿、南嶽殿,現在占地面積1.5畝,建築總面積800餘平方米。
杉仙宮:杉仙宮位於青山鎮高梘村,始建於清乾隆元年(1736),初稱杉仙廟。內設杉仙宮、福主祠、觀音殿三殿。1988年重修,定名杉仙宮。1995年改建,建築面積擴大到297平方米,內坪面積523平方米。
國公嶺: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成員賀國昌的安葬地。
青山鎮人才輩出,有高自立等老一輩革命家,有賀憲武,劉天泉等科學家。

社會經濟概況

青山鎮經濟呈逐年遞增的發展態勢,2007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0.2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24億元,農業總產值0.8億元,三產產值1.4億元,財政總收入5108萬元,同比增長高達125.5%。2007年農民人均收入6362.9元。獲得全省農村經濟發展百強稱號。
一、工業發展狀況:青山鎮工業已初步形成了建材、鋼鐵、高科技產業三大發展平台。目前,規模以上企業34家,駐鎮省市區企業有青山礦、電焊條廠、焦寶煤礦、青峰水泥有限公司,久久水泥經製造有限公司。2007年工業總產值達28億元。
二、農業發展狀況:青山鎮生態農業已形成綠色大米、油茶、無公害蔬菜、藥材花木、食用菌、畜禽等特色農業。2007年農業總產值達0.8億元。
2007年糧食播種面積8295畝,總產量4666噸,生豬飼養戶235戶,出欄數20941頭,家禽出欄317100隻,鮮蛋產量201噸。農業產業化基地已初步形成。

基礎設施

2007年以來累計投入370萬,全鎮基本實現了戶戶通水泥公路,鎮城和農村電網改造工程已全面完工,程控電話、閉路電視普及到村民組。對小(二)型水庫全面出險加固,興修農田水利設施,農業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進一步增強農村生活環境,質量有了明顯提高,圩鎮基礎建設進一步完善,城鎮建成區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8%以上,城鎮衛生廁所建設及管理全面達到國家衛生鎮有關標準。主要道路綠化普及率達到80%。人均全縣綠地面積12㎡/人,清潔能源普及率達60%。

科教文衛

全鎮有兩所中學,即青山中學和溫盤中學,有8所國小,即葡萄國小、大城國小、青山國小、光輝國小、下柳源國小、高梘國小、溫盤國小、源頭國小,學生總數2144人,在編在崗教職工總數191人。境內有區屬安源區第四學校,即原青山煤礦學校。有鎮辦文化站、敬老院。有鎮衛生院、村級醫療所14個、醫務人員總數65人。
全鎮文藝活動豐富多彩,有腰鼓隊22支,軍鼓隊8支,銅管樂隊2支,休閒廣場11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