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陽洞[安徽省含山縣華陽洞]

華陽洞[安徽省含山縣華陽洞]

華陽洞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含山縣,是褒禪山旅遊區的主要景觀,,為國家首個3A級景區,洞深1600米,“洞中有洞,洞裡有河。河上泛舟,洞洞相通。”褒禪山的自然景觀及人文歷史歸納為五絕。一絕為褒禪之山。據考證,褒禪山為多座山峰的總稱,東起靈芝山,西止鰲魚嶺,又起雲峰和碗兒嶺等,每一座山峰都有各自的來歷。

基本信息

景點簡介

華陽洞華陽洞
褒禪山華陽洞旅遊區,位於安徽省含山縣城東北7.5公里處。唐貞觀年間,高僧慧褒雲遊至此,愛其風物,結廬山下,故而得名。
華陽洞是褒禪山主要景觀,洞內自然景觀琳琅滿目,爭奇斗姿,各顯其妙。北宋著名文學家王安石當年慕名遊覽,舉火探洞,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名篇《游褒禪山記》,為文學史增輝生色。
華陽洞現有天洞、碑洞、門洞、地洞4處溶洞,已探明的洞群長5000多米,有10大景區、102個景點。其中碑洞名彌四海,亦即王安石遊記中所記"華陽洞"。碑洞環空經丈,左折如樓,石罅流泉,淙淙可聞。洞內遊人題字甚多,以“華陽”和“萬象皆空”兩處題字最為醒目。

華陽洞2002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AA級風景區,2003年洞內摩崖石刻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2004年被安徽省共青團選為少先隊員教育基地,2007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AAA級風景區,同年被巢湖市旅遊局評為優秀旅遊企業。
華陽洞地處上海、杭州、南京、合肥、馬鞍山、蕪湖等旅遊城市和風景名勝區的中心地帶,交通便捷、食宿方便,歡迎您前來仿古、探幽、攬勝。

景區特點

褒禪山的自然景觀及人文歷史歸納為五絕。
一絕為褒禪之山。據考證,褒禪山為多座山峰的總稱,東起靈芝山,西止鰲魚嶺,又起雲峰和碗兒嶺等,每一座山峰都有各自的來歷。
二絕為褒禪之石。褒禪山珍貴的石頭不下數十種,有鐘乳石、太湖山石、吸水石、水晶石等等。奇異之一:石樹共生,石包樹,樹抱石,許多千年古樹異木生長在奇形怪狀的太湖石的空洞、縫隙間,盤根錯節,與奇石相互纏繞;奇異之二:形態怪異,色彩斑斕。有的突兀中空,有的安詳橫臥,似人,如獸,色澤大多呈棕灰,夾以白、黃、青、紅、紫等。
三絕為褒禪之洞。褒禪之洞首推華陽洞,然而,褒禪山除有著名的華陽洞外,至少還有三處鮮為人知的溶洞:羅漢洞、仙人洞和私姑洞。
四絕為褒禪之泉。褒禪山的泉水終年不竭,這也是褒禪山的靈氣所在。現大廟村還有兩三口,村民們曾經從方井泉中挖出成堆的明清時代的陶器、瓷器碎片。
五絕為褒禪之寺。據有關文獻記載,褒禪寺自唐始建以來,香火綿延不絕,寺廟、庵堂不斷擴大,高僧雲集,香客往來不絕。鼎盛時廟宇達九十九間半,寺廟、庵堂、香火田占地數十里,東起華陽洞,西達昭關口,有“跑馬關山門”之說,成為當時著名的佛教聖地。

歷史人物

著名的北宋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在他往舒州任職途中,遊歷褒禪,舉火探洞,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名篇《游褒禪山記》。

民間傳說

褒禪山位於含山縣城東北處7.5公里,舊名華山,是幾座山的統稱。東為靈芝山,樹木參天,古以盛產木靈芝得名;中為起雲峰,高聳挺拔,"天欲雨,山則雲遮霧障";西有鰲魚嶺,傳說有一羅漢出生於此,飲食後投碗於嶺上,至今仍可見其坐臥痕跡,因此又稱碗兒嶺。

千古名剎褒禪寺座落在安徽省含山縣褒禪山中,唐貞觀12年(公元424年)高僧慧褒禪師結廬於此潛修二十餘年圓寂後獲五色舍利若干粒,因與唐玄宗之師慧忠國師為昆季,隨名聲遐邇,其弟子改華山為褒禪山,並興建寺宇,謂慧空禪院,宋高僧中會禪師與元裕禪師相繼修建,寺宇規模逐漸擴大,住僧千餘人,宋仁宗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著名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雲遊至此,寫下千古名篇《游褒禪山記》,該文同時被祖國大陸和台灣引進高中語文課本內,問曰:“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土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從此,褒禪寺名揚海內外,明永樂年間鄭和下西洋歸來後,興建殿堂,時寺宇千餘間,住僧常滿千人(安徽省宗教志載),民間傳說:“褒禪寺和尚,騎馬關山門”,可見當時寺宇規模之大。

交通指南

1、如果從上海走的話,可以先乘坐火車到南京、再轉乘南京到含山方向的公共汽車到達含山縣,在縣城坐1路公交汽車就能到達風景區內。

2、如果從合肥走的話您直接坐合肥到含山方向的汽車,到達含山,再轉乘1路公車就行

最佳旅遊時間

華陽洞旅遊的最佳季節有兩季,一是春季,當世間萬物剛剛復甦,華陽洞山野一片春機盎然,是私家旅遊的好去出,離開城市的喧囂。夏季也不錯,華陽洞一年四季都是恆溫的.大概在18度左右,是避暑的好去處.

相臨景點

褒禪山
泊山洞
東庵森林公園
半湯

華陽洞
雞籠山國家森林公園
姥山
姥山島
凌家灘遺址
陋室公園
廬江奇石館
太湖山國家森林公園
湯池溫泉
天井山國家森林公園
西楚霸王祠
冶父山
銀屏山
周瑜墓
香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