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羅庚紀念館

華羅庚紀念館

華羅庚紀念館坐落在江蘇省金壇市城南文化園區,由中科院院士、著名規劃設計大師齊康規劃設計,是一幢集古典與現代風格為一體的兩層建築,占地2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050平方米,是由東南大學教授齊康設計的一座現代紀念性建築,展廳呈圓形,與外部向四面延伸的牆體構成類似數學直角坐標系,也象徵華老立足圓點,多方發展的大師精神。外觀既有江南園林的意境,又綴以簡約抽象的幾何圖形,新穎別致,幽靜而莊重。

基本信息

簡介

華羅庚紀念館華羅庚紀念館
華羅庚教授1985年6月12日逝世後,華老的家鄉——江蘇省金壇市即在市中心的中山公園內興建了一座設有3個展廳、總面積615平方米的華羅庚紀念館。作為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紀念館每年接待中外參觀者5萬多人。多年來,華羅庚不僅沒有被人們淡忘,反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尊敬和懷念,隨著參觀者的增加,館內設施日顯陳舊,展廳面積也難以容納眾多參觀者。在這種情況下,金壇市委、市政府決定遷建華羅庚紀念館,新建的華羅庚紀念館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總投資500萬元,位於金壇市總體規劃中的城南風景區,臨近金壇博物館、段玉裁紀念館和市體育館,視線開闊,水陸交織,風景優美。金壇有關方面表示,將把新館建成一座紀念華老一生軌跡,反映華老一生事業與追求、體現華老精神,具有特定氣質和魅力的建築。

景區重建

華羅庚紀念館華羅庚紀念館
華羅庚紀念館新館2005年3月開工,總投資1000萬元左右,2006年11月12日開館。新館包括報告廳、貴賓室等部分,陳列分為上下兩層,大廳矗立華羅庚先生銅像,銅像後安置華羅庚夫婦合葬骨灰,設有復原的華羅庚故居,圖文展板配合實物展出,另外加入幻影成像技術,表現華羅庚歸國之前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與同學道別的一段情景。展覽共分六部分。分別是:

第一部分:當代自學成才的科學巨匠

第二部分:我國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

第三部分:著名的社會活動家

第四部分:精心扶持新一代成長的傑出教育家

第五部分: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第六部分:華羅庚與故鄉

展覽反映華老一生的事業與追求,體現出華老激勵後人的精神。此外,為配合中小學生興趣,在展廳設有四處趣味數學遊戲的觸控螢幕。華羅庚紀念館既是金壇市人民紀念華羅庚精神的家園,也是廣大科技工作者緬懷華羅庚業績、繼承和發揚華羅庚精神的重要場所。

人物相關

華羅庚紀念館華羅庚紀念館

華羅庚是中國現代數學家,1910年11月12日生於江蘇省金壇縣,1924年從金壇中學國中畢業後,因家境貧寒,年僅14歲的華羅庚便在父親經營的小雜貨鋪里當夥計。他的中學老師王維克很欣賞他的數學才華,鼓勵他繼續自學數學。19歲那年,華羅庚突然染上傷寒,此後在腿部留下了殘疾。1985年6月12日在日本東京逝世。

1930年在《科學》上發表了關於代數方程式解法的文章,受到熊慶來的重視,被邀到清華大學工作,在楊武之指引下,開始了數論的研究。1934年成為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研究員。1936年,作為訪問學者去英國劍橋大學工作。1938年回國,受聘為西南聯合大學教授。
華羅庚是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數學家,他的名字在美國施密斯松尼博物館與芝加哥科技博物館等著名博物館中,與少數經典數學家列在一起。他被選為美國科學院國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又被授予法國南錫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與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榮譽博士。 
1931年,華羅庚經他的同鄉唐培經教員引薦,被破例錄用為清華大學數學系的圖書管理員,這為他的學習創造了有利條件。不到一年半的光景,華羅庚旁聽了數學系的全部課程,打下了堅實的現代數學基礎。在楊武之教授(楊振寧之父)指導下,兩年之中,華羅庚寫出了一批很有質量的數論論文。憑藉他的天賦和雄厚的學力,1933年,華羅庚被清華大學破格聘為助教。一個鄉間來的青年人,只有國中文憑,居然能登上中國最高學府的講台,這簡直是一個奇蹟。
華羅庚是享有國際盛譽的數學家,對現代數學作出了重大貢獻。他一生共發表論文約200篇,專著10本,其中有8本被國外翻譯出版,有些可列入本世紀經典著作之列。另外他還撰寫了10餘部科普作品。
華羅庚把一生都獻給了數學事業,1985年,74歲高齡的華羅庚東渡日本。6月12日當他正在做學術報告講完最後一句話的時候,心臟病突發。當晚22時,這位中國最傑出的數學家、著名的社會活動家永遠離開了我們。華羅庚實現了他自己"鞠躬盡瘁而已"的誓言,在科學講壇上光榮地奮鬥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新館開館

華羅庚紀念館華羅庚紀念館
華羅庚紀念館遷建則於2004年3月在金壇正式啟動,新館邀請了中科院院士、我國當代著名的建築大師齊康教授作為主設計師。華羅庚紀念館新館投資近千萬元。紀念館內展品分為文字、圖片、實物和聲像系統幾大部分。據悉,該館成為國內擁有華老圖文資料最全面的機構,館內還直觀展示了華羅庚生活工作情景,有大量珍貴的實物原件。另外,展館裡還原樣擺放了華老生前使用的輪椅、辦公桌、手杖、萬能尺,以及大量手稿、書信、明信片原件。

金壇市委副書記張建華從華老親屬處了解到一個重要信息:華老在北京的子女保存著一大批華老的生前遺物,正準備處理,中科院和清華大學都有意收藏,張建華立即向金壇市委書記徐惠中進行了匯報,金壇市委果斷決定:立即爭取家屬支持,取回遺物,遷建新館。幾天后,張建華帶著檔案館負責人火速趕到了北京,當晚,張建華租了一輛加長卡車,把上千件珍貴遺物全部運回了金壇。

華老子女

華羅庚紀念館華羅庚紀念館

華老的兒孫一共三代人及10來位院士以及國內數學界知名人士都到場參加了骨灰安放儀式。據華老的長子華俊東說,華羅庚是個極重鄉情的人,他非常熱愛他的故鄉金壇,任何時候,只要碰到同鄉人,他都是講一口金壇話。有一年,金壇有老鄉進京,順道捎給華老兩斤家鄉的茶葉,華老在回信中充滿深情地寫道:“香,香不過故鄉茶;親,親不過故鄉人!”在骨灰安放儀式現場, 華老的長子華俊東致辭。在長達近半個小時的時間裡,華俊東回憶了父親生前的一些往事。致辭快結束的時候,記者看到,華俊東翻講話稿的手不斷顫抖,而聲音哽咽,並用手幾次擦拭眼淚。最後,他說道:“願父親長眠於故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