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方面軍

華北方面軍,日本侵華戰爭時期的一支軍隊,前身為,日軍稱之為北支那派遣軍。部隊通稱號:甲。1938年以後,人數大約穩定在20萬人左右。為控制華北8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和1億左右的人口和中國軍隊(主要是八路軍)作戰。

簡介

1937年8月31日,日軍大本營撤銷中國駐屯軍番號,編成華北方面軍,以寺內壽一大將為司令官,轄第1軍和第2軍,直轄第5師團(坂垣征四郎)、第109師團、中國駐屯混成第11旅團(鈴木重康)、臨時航空兵團。

第1軍司令官香月清司中將,下轄第6、第14、第20師團;第2軍司令官西尾壽造中將,下轄第4、第16、第108師團。

該方面軍的作戰地域包括河北、山西、山東、河南以及綏遠、察哈爾、江蘇、安徽、湖北等省的一部分。

通稱號:甲 編成時期:昭和12年8月31日 最終位置:中國・北京 上級部隊:支那派遣軍

司令官

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大日本帝國陸軍 華北方面軍的最高指揮官,抗戰期間共有七任司令官。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原中國駐屯軍改編為 華北方面軍,寺內壽一大將出任首任司令官。1938年軍司令部由天津遷往北平鐵獅子胡同段祺瑞執政府舊址。1945年10月10日最後一任司令官根本博中將向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投降。

寺內壽一大將昭和12年8月26日 - 昭和13年12月9日

杉山元大將昭和13年12月9日 - 昭和14年9月12日

多田駿中將 昭和14年9月12日 - 昭和16年7月7日

岡村寧次大將昭和16年7月7日 - 昭和19年8月25日

岡部直三郎大將昭和19年8月25日 - 昭和19年11月22日

下村定中將 昭和19年11月22日 - 終戰

根本博中將 昭和20年8月19日 -

參謀長

•岡部直三郎 少將 昭和12年8月26日 - 昭和13年7月15日

•山下奉文 少將 昭和13年7月15日 - 昭和14年9月23日

•笠原幸雄 少將 昭和14年9月23日 - 昭和16年3月1日

•田邊盛武 中將 昭和16年3月1日 - 昭和16年11月6日

•安達二十三 中將 昭和16年11月6日 - 昭和17年11月9日

•大城戸三治 中將 昭和17年11月9日 - 19年10月14日

•高橋坦 少將 昭和19年10月14日 - 終戰

參謀副長

河辺正三少將 昭和12年8月26日 - 昭和13年4月14日

町尻量基少將 昭和13年4月14日 - 昭和13年7月7日

武藤章大佐 昭和13年7月7日 - 昭和14年9月30日

平田正判 少將 昭和14年9月30日 - 昭和16年3月1日

有末精三大佐 昭和16年3月1日 - 昭和17年7月1日

中西貞喜 少將 昭和17年7月1日 - 昭和19年3月1日

徳永鹿之助大佐 昭和19年3月1日 - 昭和20年2月1日

岡田重一 少將 昭和20年2月1日 - 昭和20年8月12日

渡辺渡 少將 昭和20年8月12日 - 終戦

下轄部隊

1945年狀態

第1軍

第114師團

獨立混成第3旅團

獨立歩兵第10旅團

獨立歩兵第14旅團

第5獨立警備隊

第12軍

39-41年華北日軍傷亡統計 39-41年華北日軍傷亡統計

第110師團

第115師團

戰車第3師團

騎兵第4旅團

第6獨立警備隊

第10獨立警備隊

第13獨立警備隊

第14獨立警備隊

第43軍

1941年12月-1945年3月華北日軍兵力部署 1941年12月-1945年3月華北日軍兵力部署

第47師團

獨立混成第5旅團

獨立混成第9旅團

獨立歩兵第1旅團

第9獨立警備隊

第11獨立警備隊

第12獨立警備隊

駐蒙軍

第118師團

獨立混成第2旅團

(阿部規秀中將曾任旅團長)

第4獨立警備隊

軍歌

堀內敬三作詞作曲

御皇陵前死出征,皇軍健兒堂堂進, 威壓中原威風凜,看,嚴防的北支派遣軍。

萬里長城固若金湯,黃河急流奔騰洶湧 陸空縱橫殲滅頑敵,看,搏殺的北支派遣軍。

匪黨非道擾民眾.叫嚷抗日破壞一空 ,新的秩序我們建成,看,正義的北支派遣軍。

昨日妖雲蔽日,今天晴空朗朗,陽光下的民眾,在尋求威令,看,光榮的北支派遣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