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心細菌性葉斑病

病原細菌在種子或病殘體上越冬,成為翌年初侵染源,在田間借雨水及灌溉水和害蟲傳播蔓延,發病適溫25~27℃。 (2)選用抗病品種,白幫較青幫類型抗病。 建立無病留種田,選用無病種子。

症狀 葉片染病,初在葉背生油浸狀小點,後擴展成2~5mm圓形至不規則形灰褐色斑,四周褐色至深褐色、油浸狀。嚴重的多數小斑融合成大斑塊。燥條件下,病情擴展慢,病斑質脆易裂開,造成葉片乾枯而萎。
病原 pseudomonas cichorii(Swingle)Slapp稱菊苣假單胞菌,屬細菌界薄壁菌門:菌體短桿狀或呈鏈狀連線,大小0.8×1.6~2.5(μm),具1~4根極生鞭毛,革蘭氏染色陰性。接種在KB平板培養基上,27℃培養3~7天,菌落白色,近圓形或略不規則形,中央稍凸起呈污白色,邊緣鋸齒毛狀,菌落大小4~6mm,有黃綠色螢光。在牛肉汁蛋白腖和YDC培養基上菌落與KB培養基上相似,4℃能生長,最適生長溫度25~28℃,41℃不能生長。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原細菌在種子或病殘體上越冬,成為翌年初侵染源,在田間借雨水及灌溉水和害蟲傳播蔓延,發病適溫25~27℃。白菜進入蓮座期至包心期遇有連陰雨,利於該病發生或流行,葉色深綠型白菜及連作地發病重。此病易與細菌性角斑病混發。 防治方法 (1)輪作。(2)選用抗病品種,白幫較青幫類型抗病。建立無病留種田,選用無病種子。加強田間管理。(3)發病初期噴灑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25%絡氨銅·鋅水劑500倍液,但對銅劑敏感的品種須慎用。此外,可噴灑72%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溶性粉劑3000倍液或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性粉劑1200倍液,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