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茅

草茅 :cǎo máo ㄘㄠˇ ㄇㄠˊ

草茅

【詞語】:草茅

【注音】:cǎo máo

【釋義】:亦作“草茆”。亦作“艸茅”。

(1)雜草。《楚辭·卜居》:“寧誅鋤草茅以力耕乎?將游大人以成名乎?”唐杜甫《奉酬嚴公寄題野亭之作》詩:“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無徑欲教鋤。”清唐甄《潛書·柅政》:“雖無不肖攘民之事,而視民若忘,等於草茅。”

(2).草野;民間。多與“朝廷”相對。《儀禮·士相見禮》:“凡自稱於君,士大夫則曰下臣,宅者在邦則曰市井之臣,在野則曰草茅之臣。”《梁書·張弘策傳》:“英雄今何在?為已富貴,為在草茅?”宋歐陽修《上范司諫書》:“夫布衣韋帶之士,窮居草茅,坐誦書史,常恨不見用。”清侯方域《朋黨論下》:“朝廷有頑鈍無恥之大臣,而後草茅有激濁揚清之名士。”《醒世姻緣傳》第一回:“分明是草茆兒戲,到像細柳規模。”

(3).在野未出仕的人;平民。《新唐書·馬周傳贊》:“周之遇太宗,顧不異哉!由一介草茅言天下事。”章炳麟《秦政記》:“建國之主,非起於艸茅,必拔於搢紳也。”吳晗《朱元璋傳》第二章三:“﹝劉基﹞以賈誼、屈原自比,怨元朝政府不用草茅,不問採薇,自艾自嘆。”
(4).比喻鄙陋微賤。唐陳子昂《為宗舍人謝贈物表》之二:“自國之寵貴,未聞此榮。草茅孤臣,何以堪處!”
(5).比喻淺陋微賤的人。宋曾鞏《與杜相公書》:“閤下以舊相之重,元老之尊,而猥自抑損,加禮於草茆之中,孤煢之際。”宋曾鞏《福州謝到任表》:“草茆弱質,素依及物之仁;犬馬微誠,終冀因心之恕。”

相關條目

古典 文化 歷史 古典文化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