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廠庵胡同

草廠庵胡同

1984年地名普查時,更名為草廠庵胡同。 草廠庵是明代的遺址,其名稱的起源,實是草廠和白衣庵相結合而得名的。 辛亥革命(1912)時,由北方革命協會成立的“北方革命軍總司令部”組織的一次起義(後因時間失誤而失敗)就在草廠庵。

胡同簡介

該胡同位於南馬路東端北側,北起草廠庵國小(原草廠庵遺址),南至南馬路,北段向西有分支通清修院胡同,東側通如意胡同,全長220米。清同治十三年(1874)將水坑填平,建成草廠庵大街。1984年地名普查時,更名為草廠庵胡同。

歷史概況

草廠庵是明代的遺址,其名稱的起源,實是草廠和白衣庵相結合而得名的。據天津《衛志》講:“白衣庵在城內草廠東南角”,兩個地址位置相同,故把草廠和白衣庵混成為草廠庵了。
此處原建有草廠庵觀音大士禪林,庵前有大水坑,因地處荒涼,多積水,一時有人在此開設粥場,興辦“善事”,後於光緒初年,因開粥場設暖棚,不慎失火,燒死百餘人。
光緒二十七年(1901)袁世凱督直時,曾命周學熙在此籌辦天津工藝總局,此為天津實業的起點。
辛亥革命(1912)時,由北方革命協會成立的“北方革命軍總司令部”組織的一次起義(後因時間失誤而失敗)就在草廠庵。

1919年“五四”運動時期,馬駿、周恩來、鄧穎超、郭隆真等領導的“天津學生聯合會”舊址(草廠庵胡同38號),即在該胡同西側的二層西式小樓內,愛國學生組織“覺悟社”也曾在此召開成立大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