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資源學

草地資源學是研究草地資源構成的基本要素,各項基本要素之間的互動影響和由此衍生的發生與發展的現象、過程和規律,利用這些規律達到草地資源高效、穩產並保持草地資源持續發展的理論與技術的一門科學。

草地資源學是研究草地資源構成的基本要素,各項基本要素之間的互動影響和由此衍生的發生與發展的現象、過程和規律,利用這些規律達到草地資源高效、穩產並保持草地資源持續發展的理論與技術的一門科學。
草地資源學在自然、環境、社會不斷變化的過程中,其研究內涵也不斷充實。目前草地資源學包括:草地景觀資源學、草地植物資源學、草地動物資源學和草地資源技術經濟學4類基本內容。
草地資源學還由若干學科分支組成,它包含:
· 草地資源發生與發展規律及其各個因子之間相互聯繫的草地資源生態學
· 研究種質、育種與種子繁殖理論和技術的牧草育種學;
· 研究天然草地管理、人工草地建植及合埋利用的草地管理學;
· 研究草畜產品收穫、加工及儲藏的加工學;
· 研究草地資源調查、監測、規劃的草原調查規劃和草地系統工程學;
· 研究草地有害動植物及病蟲害的草原保護學;
· 研究野生動物、家養動物與草地關係的放牧生態學和放牧動物行為學;
· 研究草地資源管理的資源管理學和技術經濟學等。
草地資源學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逐漸受到重視。1950年代,中國科學院對內蒙古、新疆、西藏開始的大規模草地資源考察,是草地資源科學積累的最初資料。1980年代初期,農業部組織的全國草地資源普查,歷時10年,豐富了中國草地資源學的基本資料。同時,在新疆、甘肅、內蒙古、青海、寧夏、四川等省區設立了定位實驗站,開展了不同的草地生態系統科學研究。1985年國家頒布了《草原法》,使草地資源學的法學分支臻於成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