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寶·祖·什勒斯維希

馬里翁·莫法特畫廊(德國漢堡)1989 “寂寞的房間”,媒體(德國漢堡)“向上”,“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音樂節1994 索斯比“藍色的花”(德國漢堡)2000

人物生平

英格寶公主·祖·什勒斯維希-荷爾斯坦因(Ingeborg Princess zu Schleswig-Holstein)於1956年7月9日在德國北部城市基爾附近賓涅比克出生。那裡農村廣闊,毗鄰大海,這些自幼年開始一直影響著她後來視覺和藝術感覺的成型。從路易森隆德公立學校畢業後,英格博格公主師從漢堡造型設計學院(FachhochschulefürGestaltung)曼弗雷德·格羅斯曼教授(Manfried Grossmann)學習藝術並於1981年畢業。
在出席於杜塞道夫舉辦的約瑟夫·博伊斯---安迪·沃霍爾“藝術等於資本”展覽開幕式時,她結識了安迪·沃霍爾並應邀成為他工作室的藝術助手。“那個特定的年代,歐洲和美國之間的文化和藝術處理方法存在著衝突,尤其是我的文化”英格博格公主如今回憶道。“他的衝突證明是一個造型的衝突。當沃霍爾集中精力專注於事物表面的重點時,我開始表現什麼是無法捉摸、難以言述和超越視覺的存在”。英格博格公主後來在紐約SoHo區設立了她的第一個工作室,開始了職業畫家生涯並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我的作品是免於對象的,因為它講述的是可以體驗的某個存在”。她曾於1983年在美國紐約藝術和城市資源研究院、英國南安普頓巴克利美術館和德國漢堡伊莉莎白·林德曼美術館舉辦過畫展。

主要展覽

1982 藝術與城市資源PS1學院(美國紐約)
1983 杜貝里美術館(美國紐約)
伊莉莎白·林德曼畫廊(德國漢堡)
1984 藝術與城市資源PS1學院(美國紐約)
1985 光畫廊(美國紐約)
冬畫廊(德國漢堡)
漢堡基督學院(德國漢堡)
1987 馬里翁·莫法特畫廊(德國漢堡)
1989 世界經濟論壇(瑞士達沃斯)
1989 華沙之秋·當代音樂節(波蘭華沙)
1991 Wratislavia Cantans 國際音樂節(波蘭弗羅茨瓦夫)
不萊梅藝術協會(德國不萊梅港)
1992 “你不應該殺戮”首演,聖·彼得教堂(德國呂貝克)
1993 “寂寞的房間”,媒體(德國漢堡)
“向上”,“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音樂節
1994 SHMF-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巡迴展覽
1996 新博物館(美國女巫鎮)
1997 楚格畫廊(德國科隆)
“為但澤祈禱”,與A·布洛赫共同創作,聖·瑪麗教堂(波蘭但澤)
1999 索斯比“藍色的花”(德國漢堡)
2000 “新繪畫”賴因貝克城堡博物館(德國)
慕尼黑索斯比(德國慕尼黑)
2001 戈托爾夫宮土地博物館(德國)
三聯畫“我的死亡是深深的沉默”,音樂會及朗誦會,SHMF(德國貝里克)
2002 豪恩羅爾藝術協會(德國蘭根堡)
2003 科博別墅藝術廳(德國哈勒)
2004 路德維希博物館回顧展,俄羅斯國家博物館(俄羅斯聖彼得堡)
2006 “安迪·沃霍爾遇見英格堡·祖·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馮德班克藝術畫廊(德國漢堡)
2008 遠西畫廊(中國珠海)
2009 法爾肯貝格收藏展,鳳凰文化基金會(德國漢堡)
2011 沃克斯畫廊(德國柏林)
摩登畫廊(法國巴黎)
維爾紐斯藝術學院(立陶宛維爾紐斯)
“兩者之間”,漢堡倉庫畫廊、沃克斯畫廊(德國漢堡)
2012 維爾紐斯藝術學院(立陶宛維爾紐斯)
“兩者之間”,克萊佩達文化交流中心(德國漢堡)
聖彼得堡第三屆波羅的海雙年展(俄羅斯)
2013 劍橋默里·愛德華茲學院(英國劍橋)
深圳畫院(中國深圳)

藝術家自述

這就是我的秘密:雖然簡單,肉眼卻無法看到,只能靠你用心來體察。
人們觀賞我的作品時不禁會問:“為何你對抽象如此著迷,完全不去描繪周圍真實的世界?”
相較於記錄現實世界,我更願意呈現自己的內心世界。那個世界雖然看不見,卻是一個嶄新的天地。我用各種豐美而有力的顏色構建它,就像作曲家用小提琴和鼓來表現樂曲一樣。
聆聽音樂作品時,沒有人會質疑它的抽象性。我們已經習慣於聽音樂時不去探究主題,因而也不必去追隨其情節。樂聲響起,我們就能徜徉於自己內心的那個莫名的世界。
現在,我邀請你暢遊我的色彩世界。色彩與音樂一樣能觸動人們的靈魂。這兩種媒介都能讓我們在無形的世界裡享受一次心靈與精神之旅。
但是,踏入這段旅程的前提,是我們願意接受這個機會並創造內心世界寧靜。這段旅程猶如一次冥想。
對音樂的理解基於樂曲演奏的時長,但欣賞繪畫作品卻不受這一即時性的限制。觀眾可以自己決定花多長時間來欣賞一幅畫的色彩、空間和明暗韻律。
畫面背後隱藏的無形世界讓我沉迷不已。
藝術是一項研究,是一種冒險,在冒險中我們探尋未知,探求未顯,探知那些依舊極其神秘而仍未得知的關於人類的一切。
可以說,我的作品在一定的程度上創造了一個游離於現實世界之外的平行世界,它和我們的世界一樣真實。雖然我們看不見“某物”,它卻切實反映在我的作品裡。我發現了它,它便出現在我的工作室。其實,我先於我的作品而存在,只是一直沒有現身。我小心翼翼如同挪動一件珍寶般將它從那個世界取來,使它呈現出來。
我總能驚奇的發現一些圖像,它們看起來酷似我的作品,是作品中那個世界經過縮小或放大後的樣子。尤其是天文望遠鏡中觀察到的外太空圖像,還有分子生物學裡繁複的分子結構圖片,簡直是令人震驚的相似。也許同樣驚人的還有人體細胞結構,我們只能藉助強大的望遠鏡才能看到這些平時肉眼根本無法見到的物體。然而,這些圖片代表著現實而非抽象,儘管有時令人難以分辨。雖然存在於我們熟悉的世界,但它們呈現的信息我們還看不懂,這就使其看起來非常抽象,而我們只有藉助高科技設備才能看到許多原本微小或是巨大的物體。
我堅信世上有一幅藍圖,它微縮了現今世界和所有生命。我們無法跨出這幅藍圖,而只能在其中驚嘆它的宏大。
從這個意義上說,因為所有的“抽象”都能體現在某種形式的現實里,絕對的抽象是不存在的。我們只能努力去發現。

作品評價

英格寶的抽象畫亦潑亦灑,意在表現油彩在布面隨機生髮之勢,其隨興應情與中國的大寫意有異曲同工之妙;而其靈動流淌之態,又與水墨靈動超逸之心性相吻;在處理構圖時,亦十分強調在灰色或白色帆布上留出大面積的“空”,讓人聯想到中國畫裡的“留白”;因此觀看她繪畫的中國觀眾,都非常自然會產生一種親切之情。但其色彩艷麗純粹,特彆強調一種生命的爆發力、音樂的律動,又與強調寧靜致遠的中國藝術非常不一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