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笛

苗笛

苗笛,苗語稱“丟目”。苗族橫吹單簧氣鳴樂器。流行於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桂北苗族聚居地區。用竹材製作,一般多用一節竹子製成。管長約40厘米,管徑1厘米左右,笛管首端留有竹節,在竹節處的管壁上剖開一個小平口,裝以銅質簧片,管身上開有4個按音孔。演奏苗笛時,將笛身橫置,嘴含首端簧片,以平緩氣流吹吸均可發音。音色柔美動聽,並略帶鼻音。音域較窄,一般只能發出5個音。苗笛吹吸時雖音高不變,但音色有異,吹奏時明朗,吸奏則稍暗。採用一吹一吸的奏法演奏同音反覆,則具有獨特效果。這樣也可自由換氣,使演奏有著持久的耐力。

簡介

(圖)苗笛苗笛

管身竹製,多使用當地出產的管細節長的蘆笙竹製作,首端留有竹節,節下的內側開有長方 形吹孔,上嵌刀形或三角形的銅製蘆笙簧片,管身下部開有三、四、六或七個按音孔。簧片與按音孔呈90°平面夾角。有的在尾端開有一個出音孔

苗笛與蘆笙有著密切的關係,它們像孿生的一樣,凡是有蘆笙的地方就有苗笛流傳。但由於 民族支系和流傳地域的不同,苗笛的規格、式樣、音列和演奏方法也有很大差別。

不同的苗 笛也分別具有不同的音色,有的清脆明亮,有的柔和抒情,有的圓潤甜美,有的渾厚深沉。苗笛吹吸均可發音,常用於獨奏自娛、節日慶祝或為苗族情歌伴奏,是苗家青年男女社交活 動和愛情生活中離不開的氣鳴樂器

最擅於演奏輕鬆活潑、悠揚抒情的曲調,具有濃郁的山鄉風味。

製作

(圖)苗笛苗笛---製作

管身竹製,多使用當地出產的管細節長的蘆笙竹製作,首端留有竹節,節下的內側開有長方 形吹孔,上嵌刀形或三角形的銅製蘆笙簧片,管身下部開有三、四、六或七個按音孔。簧片與按音孔呈90°平面夾角。有的在尾端開有一個出音孔。苗笛一般多用一節竹子製成。管長約40厘米,管徑0.7-1厘米,笛管首端留有竹節,在竹節處的管壁上剖開一個小平口(長約2.5厘米),裝以銅質簧片(與蘆笙簧片相同),管身上開有4個按音孔。也有的苗笛用一節多竹管制成,管長50~60厘米,按音孔仍開在一節竹子上。

如三孔苗笛:苗語稱貝咯卡展萊巴哈丁,意為手指頂管首吹的三孔銅簧笛子 。流行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那坡縣境內的妖皇山、芭蕉山等白苗聚居地區。

竹製管身,多用細小而帶有竹節的水竹製作,細端為管首,粗端作管尾。管長16厘米~18厘 米、尾端外徑0.9厘米、內徑0.7厘米。在靠近首端的管長1/3處開有一個吹孔,吹 孔長 1.4厘米、寬0.5厘米,上面鑲以長1.5厘米、寬0.6厘米的銅製簧片。簧舌呈長刀形,長 1.1厘米、寬 0.2厘米,刀刃至刀背的斜邊長0.5厘米。管首至吹孔之間留有竹節,竹節中心鑽一小孔, 使管身兩頭相通,首尾均可發音。在靠近尾端的管長1/3管段上,開有三個圓形按音孔 ,第一孔距管尾和一至三孔之間,孔距均為1.8厘米。吹孔與按音孔不在一條直線上,而是 成90°角。

如四孔苗笛:苗語稱果林、嘎連、丟目。苗族橫吹單簧氣鳴樂器。流行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廣西壯族自治區融水苗族自治縣和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邊苗族自治縣等地。

苗笛一般多用一節竹子製成。管長約40厘米,管徑0.7-1厘米,笛管首端留有竹節,在竹節處的管壁上剖開一個小平口(長約2.5厘米),裝以銅質簧片(與蘆笙簧片相同),管身上開有4個按音孔。也有的苗笛用一節多竹管制成,管長50-60厘米,按音孔仍開在一節竹子上。

(圖)苗笛苗笛---六孔苗笛

如六孔苗笛:苗語稱周咯卡展萊,意為有六個按孔的銅簧笛子。流行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那坡縣境內的下華、妖皇山、芭蕉山等白苗聚居地區。

管身竹製,構造與三孔苗笛相同,規格也分為高音和低音兩種。高音笛:管長29厘米,尾端外徑1厘米、內徑0.8厘米,在距首端2.8厘米的側面管壁上,開有一個長1.5厘米的吹孔,其上嵌粘一枚銅製簧片,簧舌呈長刀形,長邊1.1厘米、短邊0.7厘米、寬0.2厘米。管身下半部開有六個圓形按音孔,孔徑0.4厘米,孔距均為1.9厘米,管尾至一孔3.7厘米。低音笛:管長38厘米,尾端外徑1.2厘米、內徑1厘米,在距首端3厘米的管側,開有一個長2厘 米的吹孔,上嵌粘一枚銅製簧片,簧舌呈長刀形,長邊1.6厘米、短邊1.2厘米、寬0.2厘米。 管身 下半部開有六個按音孔,孔徑0.5厘米,孔距均為2.1厘米,管尾至一孔6厘米。

七孔苗笛因流行地區的不同,其稱謂和規格可分為兩種。苗語稱果林斗的,流行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廣西壯族自治區融水苗族自治縣和雲南省屏邊苗族自治縣等地。苗語 稱展布萊的,流行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隆林各族自治縣、西林和那坡等苗族聚居地區。

果林斗,管身竹製,管長43厘米、管尾內徑1厘米。首端留有竹節,節內右側開有一個 長方孔,上嵌一枚銅製簧片,簧舌呈銳三角形,簧片兩側嵌以竹籤壓緊,中間留出一條窄縫 為吹孔。管身開有七個(前六後一)按音孔和一個出音孔。吹孔與按音孔呈90°角。展布萊 ,竹製管身,管長34厘米~42厘米、管尾內徑1.3厘米。管首留節,節內 右側 開一長方孔,上嵌一枚銅製簧片,簧舌呈銳三角形。管身中下部開有七個(前六後一)按音孔 ,正面六孔距離均等,背孔開在第五、六孔之間的背面。管尾開有兩個出音孔,與按音孔成 90°角,互相對通。另有按孔遞減開孔的展布萊,由下往上孔距依次縮短,背孔開在第 六孔之上,簧片兩邊也壓竹籤,尾部只開一個出音孔。

演奏

(圖)苗笛苗笛---演奏

演奏苗笛時。將笛身橫置,嘴含首端簧片,以平緩氣流吹吸均可發音。音色柔美動聽,並略帶鼻音。音域較窄,一般只能發出5個音。音孔全閉時發最低音,開第一孔升高半音,開第二孔升高小三度,開第三孔升高純四度,開第四孔升高純五度音,通過特殊指法或控制吹奏力度,可獲得六度(如由f1~d2)音程。苗笛吹吸時雖音高不變,但音色有異,吹奏時明朗,吸奏則稍暗。採用一吹一吸的奏法演奏同音反覆,則真有獨特效果。這樣也可自由換氣,使演奏有著持久的耐力。

如三孔苗笛奏時:管身橫置,管首朝左,尾端在右。兩手交插,左手無名指、中指、食指分別按一、 二、三孔,右手食指開閉首端管口。口含吹孔簧片,吹吸均可發音。音列為:f1(首端筒 音)、c2(尾端筒音)、d2、e2、f2。發音清脆明亮,音色甜美抒情。可用於獨奏。 常在節日或農閒時吹奏自娛,最適於演奏輕鬆活潑、歡快愉悅的曲調,是苗族青年男女社交 和戀愛時常用的樂器,經常即興吹奏,樂曲雖無標題和歌詞,但能傳情達意,許多美滿的姻緣就是在苗笛聲中締結的。

如四孔苗笛奏時:管身橫置,雙手握笛,右手中指、食指分別按第一、二兩孔,左手中指、食指分別 按第三、四兩孔。口含管首吹孔簧片,以平緩的氣流吹吸均可發音。苗笛的調高以適合人聲的演唱為據,通常高音笛的音列為:d1、e1、#f1、#g1、a1。低音笛的音列為:a、b、#c1、#d1、e1。音域較窄,一般只能發出5個音。音孔全閉時發最低音,開第一孔升高半音,開第二孔升高小三度,開第三孔升高純四度,開第四孔升高純五度音,通過特殊指法或控制吹奏力度,可獲得六度(如由f1-d2)音程。音色柔和優美,深沉抒情,並略帶鼻音。吹吸時雖音高不變,但音色不同,吹奏時明朗,吸奏時稍暗。尤以採用一吹一吸的奏法演奏同音反覆,具有獨特效果。這樣也可自由換氣,使演奏有著持久的耐力。這種苗笛常用於獨奏、齊奏或為苗族情歌伴奏。是苗族青年男女社交、幽會和坐夜等愛情生活的密友良伴,男女均可吹奏。獨奏的曲調結構特殊,節奏自由,好像人們說話的語言,富有表現力。樂曲中常出現一些快速流動的音型,有如彩蝶飛舞,又似流水歡歌,頗具苗族音樂特色。用苗笛伴奏的歌曲稱作笛子歌,內容大部分是情歌。這是一種集體對唱形式,分為男聲 、女聲兩部分,姑娘們坐在中間,小伙子們分列兩旁,用一對音調相同的苗笛伴奏,歌聲柔細 ,笛聲纏綿,音色統一,融匯和諧。笛子歌因歌唱者的不同,所使用的苗笛音調也有區別,他(她)們經常隨身攜帶許多對笛子,來適應不同歌唱者的伴奏需要。有時是男子吹笛,女子靜聽或唱歌,有時又是女子吹笛,男子唱歌,有時他們也獨奏或是兩人齊奏

(圖)苗笛六孔苗笛演奏

如六孔苗笛演奏時:管身橫置,雙手握笛,右手無名指、中指、食指按第一、二、三孔,左手無名指、 中指、食指按第四、五、六孔。口含吹孔簧片,吹吸均可發音。高音笛音列為:b1、c 2、#c2、d2、#d2、e2、#f2,低音笛音列為:b、c1、#c1、d1、#d1、e1、#f1,兩者相距八度。高音笛音色清澈、明朗,低音笛音色柔和圓潤。 常用於獨奏。苗族青年男女多在社交活動和愛情生活中作傳情達意之用。每逢民間年節喜 慶之日或婚嫁迎親場合,也常用於吹奏助興。樂曲來自民間山歌曲調,舒緩而悠揚,具有濃厚的山鄉韻昧

如七孔苗笛演奏時:管身橫置,向右傾斜45°,雙手握笛,右手無名指、中指、食指分別按第一、 二、三孔,左手無名指、中指、食指分別按第四、五、六孔,拇指按背孔。口含管首吹孔簧 片,斜吹,吹吸均可發音。果林斗的音列為:d1、e1、f1、g1、a1、b1、 c2、d2,音域一個八度。展布萊的音列為:e1、f1、g1、a1、b1、c2 、d2、e2。音域也一個八度。音色柔美、圓潤、豐滿、厚實。只用於獨奏。苗族青年男 子常在社交活動、跳坡節上和戀愛生活中,用笛聲向姑娘傾訴愛情。一般都沒有專門的樂曲 ,吹奏的多為當地的山歌或情歌曲調。有時也用於吹奏自娛。

作用

(圖)苗笛苗笛

在黔東南從江縣的西山苗族地區,民間廣泛流行著苗笛,它不僅是青年男女談情說愛、交遊對歌時離不開的夥伴,還是“蘆笙會”、“跳坡”時必備的樂器。不論青年男女,都會吹奏苗笛和唱笛子歌。每當對唱笛子歌輪到小伙子們時,姑娘們便操起苗笛擔任伴奏。姑娘們吹笛技巧都很嫻熟,笛聲美麗動人,絲毫也不亞於男子的技藝。在這裡,苗笛和幸福緊密相連,假如哪個小伙子或姑娘不會吹笛或唱不好笛子歌,就很難得到對方的愛情,而締結美 滿姻緣的則屬於那些吹奏技藝高超、歌聲流暢美麗的青年人。

苗笛常用於獨奏或為歌唱伴奏。獨奏的曲調結構特殊,節奏自由,好似人們說話的語言,富有表現力。樂曲中常出現一些快速流動的音型,有如彩蝶飛舞,又似流水歡歌,頗具苗族音樂特色。用苗笛伴奏的歌曲稱為笛子歌,內容大部分是情歌。笛子歌因歌唱者的不同,所使用的苗笛音調也各異,他(她)們經常隨身攜帶許多對笛子,來適應不同歌唱者的伴奏需要。不論青年男女,都會吹奏苗笛和唱笛子歌。每當對唱笛子歌輪到小伙子們演唱時,姑娘們便操起苗笛擔任伴奏。不論男女,如果不會吹笛和唱不好笛子歌,那么就很難得到對方的愛情。

古老的樣式

豐富豐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