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山花節

農曆正月初二至初七,是雲南屏邊、蒙自、河口等地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踩花山”節。每到這個時候,來自各村各寨的苗族人民,潮水般地從四面八方幾個苗村寨之間的開闊坡地上。“花桿”是踩花山節的重要標誌,一般選擇挺直高大的青松或柏樹,扎以鮮花,彩旗。定花村的人(又稱花桿頭)是大家公認的“好心腸的人”。這人必須在節日的第一個早晨,趁太陽出山以前把花桿豎好。

節日傳說

傳說苗族人想起古時先民因戰亂流落異鄉,他們為祖先的艱辛苦難而傷心落淚。在每年正月初,祖先“顯靈”,勸他們“不要太難過,應該到高山頂上吹蘆笙、唱歌跳舞給我們看”。於是,一朵美麗的神花從天上落下,掛在一棵大樹上。大家圍著大樹,吹奏著蘆笙和苗笛,跳起舞蹈。這一年,他們的莊稼有了好的收成。此後,每年正月初三、四、五,苗家都要穿上節日盛裝,豎起一棵花桿(花樹),舉行跩腳架、對情歌、跳蘆笙舞、爬花桿、鬥牛等活動。

主要內容

“踩花山”這天,首先由“花桿頭”向前參加“踩花山”的人敬酒,祝福,隨後宣布“踩花山”節開始。這時,花山場內外鑼鼓齊鳴,鞭炮聲,銅炮槍聲此起彼伏,鮮花、朋旗迎風招展,各種歡慶活動先後開始進行。青年男女有的對唱山歌,有的跳三步舞、蹬腳舞,有的跳獅子舞,還有的鬥牛,整個花山場上一片歡騰。

滇東北和滇南一帶苗族,每年農曆六月六日過“踩花山節”。傳說古時苗族戰敗流落異鄉,想起祖先東逃西散的苦,傷心落淚。一年六月初六,祖先顯靈,勸他們不要太難過,應該到高山頂上吹蘆笙、唱歌跳舞給我們看。說完天上落下一朵花,掛在一棵樹上。大家圍著這棵樹歌舞,吹蘆笙,這年的莊稼長得特別好。從此後,每年六月六,苗家都要穿上節日盛裝,到高山上栽一棵花樹,舉行跳蘆笙舞、鬥牛、跳獅子舞、爬花桿等活動。其中,引人注目的是爬花桿,誰爬得高,就把一個豬頭和好酒獎給誰。這就是苗族的山花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