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音樂劇]

芝加哥[音樂劇]

《芝加哥》,由J·坎德爾作曲、F·艾伯作詞、S·朗編舞的音樂劇。這台名為《芝加哥》的音樂劇改編自《芝加哥論壇報》記者M·D·威金斯的同名話劇劇本,講的是夢想當明星的合唱隊女歌手羅西·哈特殺人進監獄又無罪開釋的一番經歷。

簡介

《芝加哥》音樂劇《芝加哥》音樂劇

由CSL1010隆重呈現的賣座經典《芝加哥》音樂劇即將在香港上映。該劇獲得過六項東尼獎。2項奧利花匠和一講葛萊美獎以及千記的觀眾的起立鼓掌。這台名為《芝加哥》的音樂劇改編自《芝加哥論壇報》記者M·D·威金斯的同名話劇劇本,講的是夢想當明星的合唱隊女歌手羅西·哈特殺人進監獄又無罪開釋的一番經歷。由J·坎德爾作曲、F.艾伯作詞、S·朗編舞。

故事內容

《芝加哥》講述了一個時至今日依然具有現實批判意義的故事。歌舞女星維爾瑪殺死了不忠的丈夫、終日幻想成為明星的羅克茜射殺了答應捧她出道實際玩弄了她的男友。兩個女子鋃鐺入獄,然而依然渴望成為焦點的兩人先後利用金錢收買芝加哥顛倒黑白的律師比利·弗林,成為監獄明星。然而動盪的社會每天都在發生著新聞,她們的風光很快就被別人取代,無奈之下兩人只好相互妥協,“互幫互助”組成了一對歌舞組合,成為舞台上的歌舞明星。

展示主題

《芝加哥》音樂劇《芝加哥》音樂劇

《芝加哥》對人性的關懷是以對人性與現代社會的深刻批判來展示的,它拓寬了音樂劇黑色幽默的路子——用娛樂的方式展演社會問題,娛樂與批判高度統一。在一個正面形象難以尋覓的滿台角色之中,人性的弱點得到充分的展示;在暴力、色情與謊言的場面之下,人們既不能迴避人性的弱點,也不得不思考一些社會問題。

主演

男主演 凱文

《芝加哥》中律師一角是凱文藝術生涯中最特殊的角色。為了等到扮演這個角色的機會,凱文寧可在其他劇組裡跑龍套。在最終被選為律師的扮演者以後,他對角色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比利的需求既簡單又複雜。為什麼說複雜呢?因為這個人物的內心是矛盾的。比利一登場就唱‘我所在乎的只有愛’,然而你再看他的表情,聽他的言語,他說他在乎的只是5000美金。他按照自己的風格做他自己的事。他很機智、有勢力、精明,而且受人崇拜,每個人想得到的他都可以滿足。”

自從凱文出演《芝加哥》的律師以來,他的表演受到廣泛的好評,但他冷靜地對記者說:“最重要的是‘敘事’,在導演的引導下把作者的意圖表現出來。我把自己看作是整個故事的主要溝通者,我覺得一個演員如果脫離了最重要的戲劇、故事和角色,那將是十分危險的。我的工作就是創造好的作品,而不是在意觀眾怎么看我。如果我驕傲自大,那可能是為我擁有一副朱古力般的嗓音,貫穿整劇的純熟且冷靜的表演技巧。但這種驕傲自大是致命的,無論如何我都要儘量避免。”

生活中的凱文性格與舞台上有太大的反差。他說:“我想我還是個可愛的人,善於與人溝通,喜歡與人交流。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我有很多愛好,從藝術方面的到滑雪、按摩療法、導演電影。我喜歡和我的家人、太太,還有我們的狗仔在一起。我還喜歡旅遊、交友。”

凱文對中國之行充滿期待,他說:“這次是《芝加哥》第一次來中國演出,也是我的第一次中國之行。我對一切充滿了期待,一切都與我的生活圈不同。有機會來中國感受你們的文化、歷史、建築和生活方式,並作為我最喜歡的一部音樂劇的主角表演感到十分幸運。這個夢想即將變成現實!這部劇擁有很棒的音樂、舞蹈,惟妙的唱詞。如果你想聽到最棒的音樂、看一個很好的故事以及各具性格的人物,那么你一定會愛上這部音樂劇的!”

背後的真實故事

《芝加哥》《芝加哥》

1924年4月3日,芝加哥城年輕漂亮的碧尤拉·安南太太在自家房內,用手槍射殺了她的情人哈里·卡茲泰德。隨後,她喚來丈夫艾爾伯特,告訴他這人入室搶劫,意圖不軌……死亡、性、美色、欲望、背叛,凡是你能想到的八卦要素,卡茲泰德命案幾乎樣樣具備,這樁命案剛一披露,便立刻登上了各家報紙的頭條。碧尤拉也從默默無聞的洗衣女工搖身變成新聞界和公眾眼裡的紅人。就在卡茲泰德命案發生前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芝加哥38歲的酒店女歌手貝爾娃·蓋特納被控用同樣的手法,幹掉了她的情人沃爾特·勞。兩人被媒體塑造成了一對“牢獄姊妹花”,並且冠之以“最漂亮的兇手”碧尤拉和“最時尚的兇手”貝爾娃。兩人最終成為了百老匯著名音樂劇《芝加哥》里主人公的原型。

碧尤拉在法庭上先是宣稱卡茲泰德企圖強姦她,當他們的曖昧關係被揭穿後,又改口說她向卡茲泰德提出分手,對方暴跳如雷,她只好自衛殺人;最後碧尤拉拋出撒手鐧———她懷孕了,卡茲泰德得知後與她廝打起來,兩人同時撲向床上的手槍:“我們同時拿槍”,結果槍“走火”了。儘管供詞如此可疑,但碧尤拉依然贏得了廣泛的支持。除了有老謀深算的律師,出色的外形和媒體的同情給她幫助不少。到處刊登著她的照片、鮮花、信件,甚至求婚書雪片似地飛向暫時關押她的庫克縣監獄。5月25日,陪審團做出裁定:被告無罪。第二天,碧尤拉宣布與忠心耿耿支持她的丈夫離婚,原因是:他太遲鈍了。她懷孕的事情無人再提———事實上,那個所謂的孩子從未降生。貝爾娃的風光程度稍顯遜色,不過她與她的律師幹得也相當漂亮。所有的證據都清晰地指向她,但她一口咬定自己當時喝多了,什麼都記不起。經過有驚無險的審判,貝爾娃被宣告無罪。

1926年12月30日,對此尤為熱衷的《芝加哥論壇報》女記者莫琳·沃特金斯根據這一案件創作的《芝加哥》在百老匯上演,大受歡迎。1927年和1942年,這個故事又兩度搬上銀幕。1975年,在百老匯奇才鮑勃·福斯的導演下,充滿黑色幽默和爵士味道的音樂劇《芝加哥》首演於紐約第四十六街劇院,成為角逐當年托尼獎的大熱門之一。1996年,該劇復排版同樣博得了觀眾的熱烈歡迎,至今盛演不衰。這次它一舉拿下了包括托尼獎、奧利佛獎、葛萊美獎等在內的多項戲劇與音樂大獎。

2003年,根據音樂劇改編的電影《芝加哥》榮登奧斯卡獎最高寶座,“牢獄姊妹花”的聲望終於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巔峰狀態。2004年12月24日至26日,《芝加哥》將登上人民大會堂的舞台,北京的觀眾終於有機會在自家門口欣賞到這部充滿傳奇的經典演出了。

劇目特色

音樂劇《芝加哥》一個突出特點是“美國化”,其中大量雜糅了上世紀初美國本土流行的藝術表現形式。

作曲者約翰·坎德在該劇中大量運用爵士音樂,尤其是早期盛行的“拉格泰姆爵士”,引出故事的背景———上世紀20年代的芝加哥歌曲節奏跳躍鏇律詼諧,一反百老匯音樂劇里音樂的“歌劇化”傾向。

而原創編舞者鮑伯·福斯則摒棄古典風格,力求突出現代都市的“直接”風格。在“監獄探戈”、“都是那回事”的劇情里,女演員身著緊身衣,大跳爵士舞,其中包含的強烈踢腿、扭胯動作,剛勁而充滿誘惑力:“我們都伸手去拿槍”是劇中最經典的段落,肢體語言的魅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精彩看點

雖然《芝加哥》講述的是20年代美國腐敗、黑暗的社會現實、但是它卻用輕鬆的黑色幽默來處理,總能給觀眾帶來以外的驚喜。而作為一部音樂劇,作為其靈魂的音樂和舞蹈當然是最大的看點。由約翰·坎德(JohnKander)創作的34段音樂充滿著純正的爵士味道,很多段都成為經典,“爵士春秋”(AllThatJazz)更是成為劇中的靈魂段落;百老彙編舞怪才鮑勃·福斯(BobFosse)更是將爵士舞引進來,開創了百老匯音樂劇舞蹈的新時代,“監獄探戈”(CellBlockTango)儼然成了劇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亮點。

在這樣一部戲中,演員除了需要良好的演技,還要挑戰載歌載舞的場面。這可不是一般演員輕易做得到的。澤塔-瓊斯在小時候就曾參與過多部音樂劇的演出,真真正正地在英國戲劇舞台上磨練過,想來她也是有著音樂劇情結的,無怪乎她要推掉多部片約,備戰2年後挑起《芝加哥》的大梁。理查·基爾雖是“一把年紀”了,但是唱歌跳舞卻也毫不含糊,一板一眼絕對不亞於百老匯的專業演員!

百老匯著名音樂劇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