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克人格量表

"內外向性(E)、 人們在這三方面的不同傾向 和不同表現程度

簡介

艾森克人格測試(EysenckPersonalityQuestionnaire,簡稱EPQ)是英國倫敦大學心理系和精神病研究所艾森克教授編制的,他蒐集了大量有關的非認知方面的特徵,通過因素分析歸納出三個互相成正交的維度,從而提出決定人格的三個基本因素:內外向性(E)、神經質(又稱情緒性)(N)和精神質(又稱倔強、講求實際)(P),人們在這三方面的不同傾向和不同表現程度,便構成了不同的人格特徵。
由於EPQ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其所測得的結果可同時得到多種實驗心理學研究的印證,因此它也是驗證人格維度理論的根據。中國的艾森克測驗由陳仲庚等於1981年修訂。

概述

又稱艾森克人格問卷,是英國心理學家艾森克編制的測定人格維度的量表。經多年發展增訂,1975年定名為EPQ,分成人和兒童兩種形式。EPQ由四個量表 組成:N量表(調查神經質,1952年編制);E量表(調查內外向,1959年編制);L量表(效度量表,1964年編制);P量表(調查精神 質,1975年編制)。其中,E、N、P為人格的三種維度,它們彼此獨立。L代表假託的人格特質,與其他量表有某些相關,它本身代表一種穩定的人格功能。 這些量表根據艾森克的多維個性理論建立,每一個量表代表一個維度。在P量表得分高的人,個性特徵為獨身主義,對人冷漠,喜惡作劇,富進攻性,殘忍,對人抱 敵意,感覺遲鈍。E分高的人外向,E分低的人內向。N分極高代表情緒不穩,N分極低代表情緒過於穩定。L分高表明回答多掩飾,結果不太可靠。EPQ在大量 的被試者身上套用的結果表明:各量表記分以E最高,N次之,L再次之,P最低;P、E、N記分隨年齡增長而降低,L記分的變化與之相反;青少年被試各量表 的年齡記分與成人大致相反。EPQ具有較高的效度和信度,用它測得的結果已得到多種心理實驗研究的證明。因此,它是一種用途較廣的人格量表,已為中國國適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