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隊的毀滅

《艦隊的毀滅》是蘇聯作家柯涅楚克作品,寫於1933年。是具有代表性的描寫國內戰爭的劇作。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此劇描寫革命水兵為了不使艦隻落入敵人之手而把它炸沉的鬥爭過程。

內容概述

十月革命勝利不久,新生的蘇維埃政權正經歷著最嚴峻的考驗。在黑海艦隊各艦艇代表會議上,有軍官公開策動叛變,有幾艘戰艦已經同意升起烏克蘭中央議會政府的黃藍旗,但另外幾艘則堅決反對叛賣革命。雙方正爭執不下的時候,身負重傷的政委來了,他宣布結束所謂的艦隊代表會議,命令:如果哪艘艦膽敢背叛革命,升起黃藍旗,便用魚雷發射器瞄準它。他命令艦隊起航出海。誰如果反對,便就地槍決,扔進大海。但在這緊要關頭,政委因傷勢過重而犧牲了。
艦隊司令部的海軍少將格拉納托夫和軍官們已經決定叛變投敵,拒絕領艦隊出海,他們用網柵封鎖港灣,不許任何艦艇出海。出身寒微的海軍大尉因反對叛變被他們收去了佩劍,正當一群軍官要處死大尉的時候,全副武裝的士兵委員會委員蓋達伊帶領一批水兵趕到,救出了大尉,迫使少將和軍官們開港出海。
士兵委員會委員奧克沙娜守在電台旁跟莫斯科聯繫已經20個小時了,一直聯繫不上,心中十分焦急。將軍和軍官們消極怠工,獨立派分子不斷製造謠言,挑撥離間,甚至鼓動用暴力強迫艦隊往回開。蓋達伊私下槍斃了3個水兵,但仍鎮壓不住。他認為艦上靠得住的人太少了。奧克沙娜提醒他:不相信民眾、害怕民眾,就不是真正的布爾什維克。這時一些受蒙蔽的水兵前來責問奧克沙娜為什麼下令處死3名烏克蘭水兵?為什麼還說要處死所有的烏克蘭人?水兵們狂怒地要把她扔下海去。奧克沙娜臨危不懼,她正告大家這裡有奸細造謠,她要求說這種話的人站出來當面揭發。這時一個領頭鬧事的水兵眼巴巴地盯住柯布扎水手長。柯布扎眼疾手快,一槍打死了這個水兵,說他就是奸細。奧克沙娜厲聲責問:“誰給你開槍的權利?”但蓋達伊卻十分讚賞柯布扎的果敢行為。
少將把柯布扎找去,答應他艦隊回到塞瓦斯托波爾便升他為軍官。柯布扎感激涕零地拿出一張反對將軍的人的名單,提議艦到塞瓦斯托波爾後讓這些人上岸休息,然後幹掉布爾什維克的士兵委員會委員;對鍋爐兵,當眾殺他幾個,其餘的便會乖乖服從命令了。這樣艦隊就又將落在將軍之手。將軍對他的忠誠十分欣賞,當即改稱他為大尉,並要軍官們按他的信號行事。
這時有兩位波羅的海艦隊的代表來到艦上。他們告訴蓋達伊和奧克沙娜,為了不破壞布列斯特和約,又不使黑海艦隊落入敵手,黨中央命令必須把軍艦全部沉掉。蓋達伊一聽說要沉掉艦隊便大罵他們兩人是奸細,聲言要立即槍斃他們。奧克沙娜反對這種魯莽行為,她建議先把他們監禁起來,等到從莫斯科得到證實後再說:她同時警告說:“委員會要槍斃任何一個擅用私刑的人。”蓋達伊憤怒地帶領部分委員揚長而去。奧克沙娜克制著內心的激動,提議把破壞黨的紀律的蓋達伊開除出黨。
蓋達伊再次來找奧克沙娜,企圖說服她同意寧可全體英勇犧牲,也不能沉掉艦隊。但奧克沙娜說,為了世界上第一次無產階級革命,為了給蘇維埃政權爭得一個喘息的機會,炸沉艦隊的代價並不算大。蓋達伊一聽怒氣衝天,聲稱處死那兩個“奸細”以擦亮奧克沙娜和同她一樣被欺哄的人們的眼睛,這個代價也不算大。
奧克沙娜焦急萬分,她感到事情急迫,立即派水兵去監視柯布扎的行動。這時中央拍來兩封電報,明碼的是拍給將軍的,命令他帶領艦隊開往塞瓦斯托波爾;密碼的是拍給士兵委員會的,命令炸沉艦隊。柯布扎正策動蓋達伊暗中幹掉波羅的海艦隊來的兩個代表。奧克沙娜趕來阻攔,柯布扎趁機向她開了一槍,奧克沙娜中彈倒下。蓋達伊怒目逼近柯布扎。柯布扎見勢不妙,拔腿就跑,蓋達伊提槍追去,遠處傳來兩聲槍響。柯布扎被擊斃。
將軍接到中央的電報後打算將計就計,把艦隊開回去。但水兵們已經知道波羅的海來的兩位代表是中央派來的,炸沉艦隊的命令也是中央作出的。在決定艦隊命運的緊急關頭,蓋達伊開槍打死了負隅頑抗的將軍,水兵們平息了軍官們的反抗。全體水兵離開戰艦。各艘艦上升起了“寧可毀滅,決不投降”的信號,然後相繼爆炸沉沒。水兵們默默地注視著正在下沉的艦隻,它們為無產階級革命光榮犧牲了!黑海艦隊的全體水兵,高舉著戰旗。向革命的司令部——莫斯科,全速前進!

作者簡介

柯涅楚克(1905.5.25.~1972.5.14.)Korneichuk,Aleksandr Evdokimovich 蘇聯劇作家。公元1905年5月25日生於烏克蘭,卒於公元1972年5月14日。當過鐵路工人。1929年畢業於基輔國民教育學院文學系。成名作為反映國內戰爭期間革命水兵英雄業績的《艦隊的毀滅》。此後的戲劇力作有《普拉東·克列契特》、《鮑格丹·赫梅里尼茨基》和《在烏克蘭草原上》、《前線》等。《前線》在謳歌蘇聯軍民在衛國戰爭中的革命英雄主義的同時,也揭露了紅軍高級指揮機構中存在的種種弊端。戰後柯涅楚克寫出了幾部劇場效果甚佳的喜劇《 馬卡爾·杜勃拉瓦》、《雪球花林》。50年代中期的劇作,如《翅膀》、《星星為什麼微笑》帶有較為強烈的揭露社會陰暗面的創作傾向。最後一部劇作《心的記憶》,則描寫了一個曲折的愛情故事,已經大大淡化了先前劇作中帶有的政治尖銳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