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王

以誼愛弟之子,諸王之長,軍國大事,欲其更踐,必委試之。 明年,尚父郭子儀病篤,上御紫宸,命誼持制書省之。 政和三年,詔封王安石舒王,配享;安石子�臨川伯,從祀。

1、唐代宗第三子封號

舒王(李)誼,本名謨,唐代宗第三子昭靖太子邈之子也。以其最幼,德宗憐之,命之為子。大曆十四年六月,封舒王,拜開府儀同三司,與通王、虔王同日封。仍詔所司,其開府俸料,逐月進內,尋以軍興罷支。建中元年,領四鎮北庭行軍、涇原節度大使;以涇州刺史孟�為節度留後。以誼愛弟之子,諸王之長,軍國大事,欲其更踐,必委試之。
明年,尚父郭子儀病篤,上御紫宸,命誼持制書省之。誼冠遠遊冠,絳紗袍,乘象輅,駕駟馬,飛龍騎士三百人隨之。國府之官,皆褲褶騎而導前,鹵簿備引而不樂,在遏密故也。及門,郭氏子弟迎拜於外,王不答拜。子儀臥不能興,以手叩頭謝恩已。王解冠佩,以常服傳詔勞問之。
三年,蔡帥李希烈叛,詔哥舒曜討之。八月,希烈自帥眾三萬,圍哥舒曜於襄城,又詔河南都統李勉援之。勉舍襄城,令大將唐漢臣等選勁兵,徑襲許州以解圍。漢臣未至許,上遣中使追之,責以違詔,亟鏇師,為賊所乘,漢臣之眾大敗。勉恐東都危急,乃分兵數千赴洛,又為賊所隔。賊眾急攻汴、滑,勉走宋州,朝廷大聳,乃詔誼為揚州大都督,持節荊襄、江西、沔鄂等道節度,兼諸軍行營兵馬元帥,改名誼。又以哥舒翰聲近,士卒竊議,改封普王,令統攝諸軍,進攻希烈。仍以兵部侍郎蕭復為戶部尚書、兼御史大夫、元帥府統軍長史。舊例有行軍長史,以復父名衡,特更之。又以新除潭州觀察使孔巢父為右庶子、兼御史大夫,充行軍司馬;以山南東道節度行軍司馬、檢校兵部郎中、兼御史中丞樊澤為諫議大夫、兼御史中丞、行軍右司馬。刑部員外郎劉從一為吏部郎中、兼中丞;侍御史韋�為工部郎中、兼中丞,並充元帥府判官。兵部員外郎高參為本司郎中,充元帥府掌書記。以右金吾大將軍渾�檢校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為中軍虞候。江西節度使嗣曹王皋為前軍兵馬使,鄂岳團練使李兼為之副。山南東道節度使賈耽為中軍兵馬使。荊南節度使張伯儀充後軍兵馬使。以左神武軍使王價檢校太子賓客;左衛將軍高承謙檢校太子詹事;前司農少卿郭曙檢校左庶子,前秘書省著作郎常願為秘書少監,並充元帥府押衙。制下未行,涇原兵亂而止。
德宗初聞兵士出怨言,不得賞設,乃令誼與翰林學士姜公輔傳詔安撫,許以厚賞。行及內門,兵已陣於闕前;誼狼狽而還,遂奉德宗出幸奉天。賊之攻城,誼晝夜傳詔,慰勞諸軍,僅不解帶者月余。從車駕還宮,復封舒王、開府儀同三司,揚州大都督如故。永貞元年十月薨,廢朝三日。

2、王安石死後追贈封號

《宋史》卷一百五 志第五十八:大觀二年,從通仕郎侯孟請,繪子思像,從祀於左丘明二十四賢之間。議禮局言:"建隆三年,詔國子監廟門立戟十六,用正一品禮。大中祥符二年,賜曲阜廟桓圭,從上公之制。又《史記・弟子傳》曰,受業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七人,自顏回至公孫龍三十五人頗有年名及受業見於書傳,四十二人姓名僅存。《家語》曰,七十二弟子皆升堂入室者。按《唐會要》七十七人,而《開元禮》止七十二人,又復去取不一。本朝議臣,斷以七十二子之說,取琴張等五人,而去公夏首等十人。今以《家語》、《史記》參定,公夏首、後處、公肩定顏祖、�單、罕父黑、秦商、原抗、樂�、廉潔,《唐會要》、《開元禮》亦互見之,皆有伯爵,載於祀典。請追贈侯爵,使預祭享。"詔封公夏首鉅平侯,後處膠東侯,公肩定梁父侯,顏祖富陽候,�單聊城侯,罕父黑祈鄉侯,秦商馮翊候,原抗樂平侯,樂�建成侯,廉潔胙城侯。又詔改封曾參武城侯,顓孫師潁川侯,南宮糹舀汶陽侯,司馬耕睢陽侯,琴張陽平侯,左丘明中都伯,穀梁赤睢陵伯,戴聖考城伯,以所封犯先聖諱也。
政和三年,詔封王安石舒王,配享;安石子�臨川伯,從祀。《新儀》成,以孟春元日釋菜,仲春、仲秋上丁日釋奠。以兗國公顏回、鄒國公孟軻、舒王王安石配享殿上;琅邪公閔損、東平公冉耕、下邳公冉雍、臨淄公宰予、黎陽公端木賜並西向,彭城公冉求、河內公仲由、丹陽公言偃、河東公卜商、武城侯曾參並東向;東廡。潁川侯顓孫師以下至成都伯揚雄四十九人並西向,西廡,長山侯林放以下至臨川伯王�四十八人並東向。頒辟雍大成殿名於諸路州學。
五年,太常寺言:"兗州鄒縣孟子廟,詔以樂正子配享,公孫丑以下從祀,皆擬定其封爵:樂正子克利國侯,公孫丑壽光伯,萬章博興伯,告子不害東阿伯,孟仲子新泰伯,陳臻蓬萊伯,充虞昌樂伯,屋廬連奉符伯,徐辟仙源伯,陳代沂水伯,彭更雷澤伯,公都子平陰伯,鹹丘蒙須城伯,高子泗水伯,桃應膠水伯,盆成括萊陽伯,季孫豐城伯,子叔承陽伯。"大晟樂成,詔下國子學選諸生肄習,上丁釋奠,奏於堂上,以祀先聖。
靖康元年,右諫議大夫楊時言王安石學術之謬,請追奪王爵,明詔中外,毀去配享之像,使邪說淫辭不為學者之惑。詔降安石從祀廟廷。尚書傅墨卿言:"釋奠禮饌,宜依元豐祀儀陳設,其《五禮新儀》勿復遵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