舂杵

舂杵

杵兩端略粗,原本用於舂臼中的穀物,偶然臼中無穀物時發音悅耳,則以杵頓地來娛樂。藏族民間建房時,為夯實地基,用杵夯地,所用夯棒稱“夯杵”。夯土時常唱夯歌。

舂杵
拼音:
解釋: 1.古代樂器的一種。用於調節音樂的節拍。

詳細解釋

頓奏體鳴樂器。用木杵頓地發音。杵兩端略粗,原本用於舂臼中的穀物,偶然臼中無穀物時發音悅耳,則以杵頓地來娛樂。藏族民間建房時,為夯實地基,用杵夯地,所用夯棒稱“夯杵”。夯土時常唱夯歌。“舂杵”和“夯杵”後演化為舂牘。
元·馬端臨《文獻通考·樂十二》:“舂杵,亦為之頓相,相助也,以節樂也。或謂梁孝王築睢陽城,擊鼓為下杵之節。《睢陽操》用,舂牘後代,因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