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分裂

生老病死是生物界的自然規律,不同的生物間壽命長短不一,有的幾分鐘,有的幾小時,有的幾十年,上百年。人的壽命在生物界中是較長的,不僅有壽逾百年的老翁,也有英年早逝的亡魂,因為,你的壽命的長短在受精卵形成的瞬間就已經明明白白地“寫在你的基因之中”了。

具體表現

假如,從你的身上取一丁點兒皮膚,放在實驗室的組織培養基中令其生長,你就會發現該細胞在不斷地分裂,並有一個相當穩定不變的壽命期。其實,人體內每一種細胞都能生長,並都在自行分裂40-60次後死亡。研究發現,各種生物的細胞壽命都是有限的,每個細胞的生命期限都正好與其所屬物種的平均壽命成比例。人體的成纖細胞平均分裂50次後死亡,按比例人類的壽命一般在70歲左右。與之相比,雞的細胞只分裂15-35次,按比例推算雞的平均壽命最高為30年。這一事實說明,一個細胞的分裂次數是由其本身遺傳信息決定的。
既然人的壽命是由細胞分裂的次數決定的,那么,影響細胞分裂的因素有哪些呢?科學家做過一個實驗,從人體上取下成纖細胞放在-196度的液態氮中保存幾個月甚至許多年,解凍後使它們恢復生機,這些細胞恰恰從以前停下來的階段開始分裂增殖,它們的“記憶”清楚而精確,也難怪有人鼓吹現在先將自己“冰凍”起來,等到下個世紀再恢復“原貌”。它們基於這樣一個事實:低溫下細胞分裂能減緩。

外界因素

強紫外線的照射、核輻射、超劑量的X射線等等都會引起基因的突變,從而引起早亡;再者,病毒的侵襲也會引起疾病,因為人體在與病毒的戰鬥中會傷害細胞,導致細胞分裂發生故障,從而加速人體的衰老過程。
雖然人類死亡日期已由基因排定,生命的藍圖──基因分裂時間表在受精卵時就已描繪好,但必須明白,精神因素和環境因素等是可以改變生命時間表的。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