膕動脈破裂

膕動脈破裂

膕動脈破裂多由暴力所致膝關節脫位、骨折、膕窩部鈍器傷,損傷後肢體截肢率顯著增高,因此在處理上必須力爭重建血運。臨床上常見的股骨髁上骨折時由於膕後部腓腸肌收縮造成骨折遠側端向後位移以致引起膕動脈損傷。此外,外傷性膝關節脫位、髁部粉碎性骨折及對膕窩部的鈍器傷亦是臨床上常見的另一組原因。

病因

股骨髁上骨折的刺傷(30%):

股骨髁上為密質骨與松質骨移行處,多因車禍、高處墜落所致,老年人因骨質疏鬆,暴力不大的跌傷即可引起該處的骨折。

膝關節脫位(30%):

強大的直接暴力撞擊脛骨上端或間接暴力使膝關節受旋轉或過伸性損傷,致脛骨上端向後、向前兩側脫位。

髁部粉碎性骨折(30%):

一般除股骨髁間骨折外,多伴有髁上或鄰近部位骨折,其中似T形者,稱之為T型骨折。骨折端移位多較明顯。

銳器刺傷可致傷(5%):

伴有血管神經損傷之髁部骨折,各型有移位之骨折均有可能發生。

發病機制

膕動脈起自內收肌管下緣,與股(淺)動脈相延續,下行至脛骨平台下5~8cm處為止,並分為脛前動脈和脛腓動脈乾,由於膕動脈與股骨髁上部骨面緊貼在一起,因此臨床上常見的股骨髁上骨折時,由於膕後部腓腸肌收縮造成骨折遠側端向後位移以致引起膕動脈損傷成為眾所關注的問題,此外,外傷性膝關節脫位,髁部粉碎性骨折及對膕窩部的鈍器傷亦是臨床上常見的另一組原因,對醫源性因素亦應提高警惕,尤其是對股骨髁部骨折處理時的誤傷臨床上亦非鮮見。

預防

重視小腿肌間隔症候群的預防及治療。從某種角度來看,小腿肌間隔症候群與膕動脈受累可互為因果,並易構成惡性循環。因此,必須將其消除,以防加劇病情。

護理措施:

(1)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祉變化,每15min測量脈搏、血壓1次,發現患者面色蒼白、脈搏加快、血壓下降,應迅速採取搶救措施,在通知醫生的同時,迅速建立靜脈輸血通道。

(2)密切觀察患肢採取恰當護理。

1)觀察患肢制動、屈膝情況。如果發現病人患肢遠端供血不足或足背動脈觸摸不到,應立即給病人患肢下墊枕,屈膝90°,屈髖,患肢制動,以減小膕動脈的張力。骨折未復位前,禁用布朗架或板式架抬高患肢或進行牽引。

2)觀察局部血腫情況,床頭備橡膠管止血帶,如患肢周圍腫脹持續加重,應做好出血的搶救準備。

3)觀察患肢血液循環,判斷膕動脈損傷程度為治療提供依據。患肢遠端的知覺異常、缺血性疼痛、蒼白髮冷及運動障礙是膕動脈損傷的可靠依據,如果膕動脈只是受到骨折端的擠壓一般在患肢屈膝10min後,遠端足背動脈搏動就會有明顯改善;而患肢遠端雖有血供,小腿至足皮膚溫度呈節段性降低,足背動脈觸不到則有膕動脈損傷的可能。膕動脈斷裂除了局部腫脹明顯,肢體遠端皮膚蒼白,足背動脈不能觸及外,有的還會出現體克症狀。

(3)脛骨平台骨折一旦合併膕動脈損傷,手術探查和血管重建是治療本病的可靠手段。手術前後的護理均按顯微外科護理常規。

併發症

注意小腿肌間隔綜合徵的發生,一旦發生及時診斷,及時處理。

常見症狀

與股動脈受累所表現的臨床症狀相似,以小腿以下缺血及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為主;如系髁上骨折所致者,具有該骨折所特有的體徵,包括大腿下端屈曲畸形,彈性固定,劇痛及活動受限等,小腿嚴重血供不足時,可出現缺血性末梢神經炎而有疼痛,過敏及麻木等症狀。

檢查

1.B超檢查

可大致了解動脈損傷情況、有無繼發血栓、假性動脈瘤及膕靜脈損傷等;

2.X線檢查

可明確有無骨折;

3.CTA或動脈造影

明確膕動脈損傷部位及指導手術治療。

診斷鑑別

根據外傷史、骨折類型及特點、臨床表現,一般不難作出診斷,個別診斷困難者可選擇性地採用CTA或動脈造影。

治療

膕動脈破裂西醫治療

1.診斷明確者立即進行膕動脈修復重建術,包括經造影后證實之病例均應按急診處理,爭取將肢體缺血時間壓縮至最低限度。

2.可疑動脈損傷者及早行手術探查,尤其是對骨折需手術治療者,更應爭取時間,在優先處理膕動脈探查及修復的前提下進行骨折復位及內固定術。

3.消除致傷因素主要指鄰近膕動脈走行部位的骨關節損傷,必須力爭良好的復位及穩固而有效的內固定,這不僅是對已引起膕動脈損傷治療上的要求,而且也是預防再次損傷的首要條件。

4.伴有膕靜脈損傷者應同時予以修復,以防因外周阻力增加而繼發肌間隔高壓症候群。

膕動脈破裂中醫治療

當前疾病暫無相關療法。

護理

(1)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祉變化,每15min測量脈搏、血壓1次,發現患者面色蒼白、脈搏加快、血壓下降,應迅速採取搶救措施,在通知醫生的同時,迅速建立靜脈輸血通道。

(2)密切觀察患肢採取恰當護理。

1)觀察患肢制動、屈膝情況。如果發現病人患肢遠端供血不足或足背動脈觸摸不到,應立即給病人患肢下墊枕,屈膝90°,屈髖,患肢制動,以減小膕動脈的張力。骨折未復位前,禁用布朗架或板式架抬高患肢或進行牽引。

2)觀察局部血腫情況,床頭備橡膠管止血帶,如患肢周圍腫脹持續加重,應做好出血的搶救準備。

飲食保健

食療

1、玉米粉粥:玉米粉、粳米各50g。先將玉米粉加清水適量調勻,待粳米煮粥將成時加入玉米粉同煮至稠即可。每日服食1-2次。

2、甜漿粥:新鮮豆漿500g,粳米50g。將粳米淘洗乾淨後,與豆漿一起煮粥,粥成後加冰糖適量,每日1-2次。

3、黑木耳湯:取黑木耳5克,一般頭天晚上用清水浸泡,第二天炒菜或做成湯服食,每日一次。

飲食原則

1、 飲食宜清淡。

2、 多吃水果和蔬菜,蔬菜水果和大量的水分,如白蘿蔔、蓮藕、梨子、銀杏、白果、柑桔、柿子等。

3、 忌胡椒、辣椒、芥末等辛辣物。

4、 忌菸酒。

5、 忌飲咖啡、可樂等飲料。

6、應避免使用油煎或炸的食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