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夫

腳夫

腳夫,舊社會對搬運工人的稱呼。在陝、甘、內蒙、山西、青海一帶,過去有靠趕著騾、驢、馬等牲畜幫人運輸的人,這種人稱作“趕牲靈”,或“腳夫”。“腳夫”的生活很困苦,走南闖北,翻山越嶺,風餐露宿,一走就是十幾天或至數月、數年,全憑兩隻腳謀生餬口。

基本解釋

英文:bearer。

指專門為別人搬運物品的人或被人僱傭趕牲口的人。為狩獵遠征隊服務的土著腳夫們 。

引證解釋

1. 同“腳夫”。

沈從文 《從文自傳·辰州》:“為了逃避這些人的注意,我就同幾個差弁模樣的年輕人,跟在一夥腳夫後面走去。”

2. 舊稱搬運貨物行李的夫役。

宋 王明清 《摭青雜說》:“又一年, 金尉 權一邑事,有一過往 徐將仕 借腳夫。”

明 都穆 《都公譚纂》卷下:“召倉官,雲欲下倉視糧,命各鄉里正集腳夫於倉。”

《水滸傳》第四十回:“鬧猶未了,只見法場南邊一夥挑擔的腳夫,又要挨將入來。”

沙汀 《獸道》:“她的兒子在當腳夫,經常幫城裡一些小商人去省城買辦雜貨。”

3. 指碼頭、車站上代客搬運行李、貨物的人。

燕谷老人 《續孽海花》第三七回:“江天船慢慢靠岸了,那些接客的、賣雜物的,以及腳夫等,紛紛都跳上船來。”

朱自清 《背影》:“行李太多了,得向腳夫行些小費,才可過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