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氣下陷

脾氣下陷是指脾氣虧虛,升舉無力,氣反下陷,臨床以精神倦怠;脘腹重墜作脹,食入益甚為主要表現的證。常見於崩漏、脫肛、陰挺、久瀉、久痢,以及西醫的慢性腸炎、胃下垂、子宮脫垂、腎下垂等疾病。脾位於中焦,根據五臟配五方的理論,脾屬於中央,所以脾氣又稱為中氣,脾氣下陷又稱為中氣下陷。

piqi xiaxian
脾氣下陷
Sinking of Spleen Qi
脾氣虧虛,升舉無力,氣反下陷,臨床以精神倦怠;脘腹重墜作脹,食入益甚為主要表現的證。常見於崩漏、脫肛、陰挺、久瀉、久痢,以及西醫的慢性腸炎、胃下垂、子宮脫垂、腎下垂等疾病。脾位於中焦,根據五臟配五方的理論,脾屬於中央,所以脾氣又稱為中氣,脾氣下陷又稱為中氣下陷。
脾氣下陷證多為脾氣虛證的進一步發展,飲食勞倦或久痢久瀉損傷中氣,導致脾氣不足,升舉無力,則清氣不能上升,而反下陷為患,形成脾氣下陷證。
脾氣下陷證的臨床表現主要為:脘腹重墜作脹,食入益甚,或便意頻數,肛門重墜;或久瀉久痢,甚至脫肛;或崩漏下血,或子宮脫垂;或小便混濁如米泔水;或少氣乏力,肢體倦怠,聲低懶言,頭暈目眩,體形消瘦,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弱。這些臨床症狀體現了兩個方面的病理變化:一為脾氣下陷,升舉無力,氣失固攝;一為脾氣不足,運化失健,氣血生化無源,機體失養,功能活動低下。臨床上根據或瀉,或痢,或脫肛,或崩漏,或子宮脫垂等氣失固攝、升舉無力的不同表現,診斷為不同疾病。
脾氣下陷證的治療以健脾益氣,昇陽舉陷為法。可選用補中益氣湯、升陷湯、舉元煎等方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