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雅

1927年5月調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路總指揮部航空處擔任飛機師,同年10月調升第八路總指揮部航空學校中校教官。 1928年1月調任第八路總指揮部航空處上校股長,同年8月調任第八路總指揮部航空處上校飛行主任兼第一隊隊附。 1932年5月,調任國民革命軍第一集團軍空軍司令部少將參謀長;同年8月調任第一集團軍空軍司令部高級參議。

在廣東近代航空史上,胡錦雅是一位著名人物。其學識涵括軍事航空、飛機製造與修理、航空教育、民用航空、涉外聯絡諸領域,貢獻頗多,其中不乏歷史性意義。
胡錦雅(1894-1975),號維驂,別字子嘉、秀峰,1894年出生於廣東開平儒良鄉邊領村一個農民家庭,少年時隨親友赴美國。1916年8月入讀美國燃動機器學校,1918年7月畢業。1919年8月考入美國加州板地飛行學校學習飛行,1921年7月畢業。
1921年5月,孫中山在廣州就任中華民國非常時期大總統,設總統府於廣州觀音山(今越秀山,開始準備北伐。同年底,孫中山派楊仙逸赴美國組織一批在海外的華僑航空人員回粵,以增強航空軍事實力。胡錦雅受孫中山“航空救國”思想激勵,經楊仙逸指引,回粵投效革命。
胡錦雅回國後即投入民主革命戰鬥,在航空界服務甚久:
1922年6月陳炯明叛變,胡錦雅駕水上飛機為走避“永豐”艦的孫中山傳達命令。1923年3月任大元帥府航空局中校飛機師,在期間協助楊仙逸研製中國革命空軍第一架國產軍用飛機——“樂士文”號飛機。1925年中,在孫中山創辦的大元帥府“航空局軍事飛機學校”(即史稱之“廣東軍事飛機學校”)任教官。1927年5月調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路總指揮部航空處擔任飛機師,同年10月調升第八路總指揮部航空學校中校教官。1928年1月調任第八路總指揮部航空處上校股長,同年8月調任第八路總指揮部航空處上校飛行主任兼第一隊隊附。1930年5月調升第八路總指揮部航空處上校第一隊隊長;同年獲國民政府頒授六等寶鼎勳章。1931年7月調任陳濟棠主粵時的國民革命軍空軍第二大隊少將司令官;同年12月,胡錦雅與張惠長、黃光銳、楊官宇被選為中國國民黨國民革命軍空軍司令部特別黨部監察委員,特別黨部會發出“促蔣下野,以便抗日”之《抗日通電》。胡錦雅隨後在廣州出席中國國民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1932年5月,調任國民革命軍第一集團軍空軍司令部少將參謀長;同年8月調任第一集團軍空軍司令部高級參議。胡錦雅積極參與創辦廣東民用航空,建有殊勛:1929年12月,參與廣東軍辦民航,首先試飛廣州至梧州航線;1933年8月協助籌辦西南航空公司,並親自前往美國訂購飛機,任西南航空公司籌備委員會機航組長,主理西南航空公司日常業務(註:西南航空公司領導機構,自始至終都是籌委會,沒有成立董事會)。胡錦雅在西南航空公司任職期間,兼任第四路軍總司令部參議。抗日戰爭爆發後,西南航空公司被迫結束後,胡錦雅輾轉到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任中校三級軍官附員(根據當時國民政府的軍階,空軍要比陸軍高二級,即空軍中校相當於陸軍少將)。從1940年起,胡錦雅先後獲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委任空軍汽車修理所所長、空軍第五飛機修理工廠中校廠長,(該廠其前身為廣州東山飛機修理廠,兩廣反蔣事變失敗後,被國民政府接收,後遷到韶關,抗日戰爭爆發後內遷成都);1942年獲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任為航空委員會中校三級附員、航空委員會飛行失事審查委員會空軍中校三級委員;1943年升為航空委員會中校二級附員;1945年銓敘空軍中校二級;同年,胡錦雅任航空委員會駐印度辦事處中校二級專員。抗日戰爭勝利後,胡錦雅反對內戰,棄戎從商。胡錦雅於1950年自廣州前往香港定居,於1975年在香港病逝。
胡錦雅以其專長而航空報國,歷經東征討逆、北伐作戰、創辦民航、抗日戰爭。屢立戰功,事跡卓著。胡錦雅反對內戰,且作為原廣東空軍高層而遭排斥,宦海浮沉。然作為中國近代革命空軍的先驅之一,特別是廣東民航先驅,胡錦雅是當之無愧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