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留學日記

胡適留學日記

這本札記是胡適在美國留學時期(1910-1917)的日記和雜記。全書共分成十七卷,胡適先生將他自己的文學主張、思想演變都寫成札記,或者把和朋友談論的問題,或通信、或面談的大概寫在其中,有時也將自己想的問題、思想的材料、步驟、結論記在裡面,還有他的自喜、誇大、野心、夢想等等。這樣赤裸裸的記載,至少可以寫出一個不受成見拘縛而肯隨時長進的青年人的內心生活的歷史。《胡適留學日記》記錄了十七卷留學期間的札記。十七卷札記是作者在美國留學時期(一九一零——一九一七)的日記和雜記。原來題作《藏暉室札記》,民國二十八年上海亞東圖書館曾排印發行。《胡適留學日記》印出的札記寫的是一個中國青年學生五、七年的私人生活、內心生活、思想演變的赤裸裸的歷史。作者把自己的文學主張、思想演變,都寫成札記,作為一種“自言自語的思想草稿”。他發現這種思想草稿很有益處,因為這種工作是求知識學問的一種幫助,也是思想的一種幫助。它的方式有多種,讀書作提要、札記、寫信、談話、演說、作文,都有這種作用。札記是為自己的了解的;談話、討論、寫信,是求一個朋友了解的;演說,並發表文章,是求一群人了解的。這都是“發揮”,都有幫助自己了解的功用。因為作者相信札記有這種功用,所以他常用札記做自己的思想的草稿。如作者對世界注意、非戰注意、不抵抗主義,文學革命的見解。這十七卷的材料,除了極少數的刪削之外,完全保存了原來的真面目。

內容簡介

這本札記是胡適在美國留學時期(1910-1917)的日記和雜記。全書共分成十七卷,胡適先生將他自己的文學主張、思想演變都寫成札記,或者把和朋友談論的問題,或通信、或面談的大概寫在其中,有時也將自己想的問題、思想的材料、步驟、結論記在裡面,還有他的自喜、誇大、野心、夢想等等。這樣赤裸裸的記載,至少可以寫出一個不受成見拘縛而肯隨時長進的青年人的內心生活的歷史。

《胡適留學日記》記錄了十七卷留學期間的札記。十七卷札記是作者在美國留學時期(一九一零——一九一七)的日記和雜記。原來題作《藏暉室札記》,民國二十八年上海亞東圖書館曾排印發行。

《胡適留學日記》印出的札記寫的是一個中國青年學生五、七年的私人生活、內心生活、思想演變的赤裸裸的歷史。作者把自己的文學主張、思想演變,都寫成札記,作為一種“自言自語的思想草稿”。他發現這種思想草稿很有益處,因為這種工作是求知識學問的一種幫助,也是思想的一種幫助。它的方式有多種,讀書作提要、札記、寫信、談話、演說、作文,都有這種作用。札記是為自己的了解的;談話、討論、寫信,是求一個朋友了解的;演說,並發表文章,是求一群人了解的。這都是“發揮”,都有幫助自己了解的功用。因為作者相信札記有這種功用,所以他常用札記做自己的思想的草稿。如作者對世界注意、非戰注意、不抵抗主義,文學革命的見解。這十七卷的材料,除了極少數的刪削之外,完全保存了原來的真面目。

目錄

胡適留學日記台北版自記

重印自序

自序

卷一

一九一一年一月卅日至十月卅日

卷二

民國元年九月廿五日至十二月廿八日

卷三

民國二年四月至三年二月廿八日

一、國家與世界

二、道德觀念之變遷

三、第一次主議事席

四、“博學鐵匠”巴立特

五、雜誌之有益

六、中國似中古歐洲

七、“希望所在,生命存焉”

八、讀Synge短劇

九、讀《嘉富爾傳》

一○、胡彬夏女士

一一、苦學生

一二、讀The Inside of the Cup說部

一三、西文詩歌甚少全篇一韻

一四、論紐約省長色爾叟被劾去位

一五、五十年來黑人之進步

一六、《論語》譯本

一七、假期中之消遣

一八、耶穌誕日詩

一九、托爾斯泰臨終時事

二○、吾國女子所處地位高於西方女子

二一、燈謎三則

二二、叔永歲末雜感詩

二三、《大雪放歌》和叔永

二四、孔教問題

二五、康乃耳大學費用

二六、非驢非馬之大總統命令

二七、倫敦一塊地三百六十年中增價四千倍

二八、湘省一年之留學費

二九、友人勸戒吸紙菸

三○、但怒剛死事情形

三一、鮑希參夭折

三二、今日吾國急需之三術

三三、我之自省

三四、我所關心之問題

三五、演說吾國婚制

三六、美國各大學之體育運動費

三七、“宗教之比較研究”講演

三八、壁上格言

三九、借一千,還十萬

四○、久雪後大風寒甚作歌

四一、樂觀主義

四二、裴倫《哀希臘歌》

四三、記白里而之社會名劇《梅毒》

四四、綺色佳城公民議會旁聽記

四五、郊天祀孔

四六、一種實地試驗之國文教授法

四七、《說文》有許多字不滿人意

四八、英國布商之言

四九、宋教仁被刺案中之秘密證據

五○、應桂馨死矣

五一、死矣趙秉鈞

五二、雜俎三則

五三、美國有色人種之大官

卷四

民國三年三月十二日至七月七日

一、養家

二、母之愛

三、言字

四、FredRobinson君之慷慨

五、雪消記所見並楊任二君和詩

六、學生會之哲學教育群學委員會

七、西人研究中國學問之心得

八、入春又雪因和前詩

九、請得畢業助學金

一○、美國禁酒

一一、得卜朗吟徵文獎金

一二、初次作臨時演說

一三、趙元任、胡達同時得兩種學會榮譽

一四、歐美有一種“剪報”營業

一五、“但論國界,不論是非”

一六、赴白博士夫婦家宴

一七、卸去世界學生會會長職務

一八、在世界會演說《世界和平與種族界限》

一九、趙元任作曲

二○、叔永作即事一律索和

二一、山谷詩名句

二二、論律詩

二三、杏佛和前韻

二四、吾國人無論理觀念

二五、張希古亡故

二六、《春朝》一律並任楊二君和詩

二七、山谷之三句轉韻體詩

二八、叔永贈傅有周歸國,余亦和一章贈行

二九、記歷

三○、《春秋》為全世界紀年最古之書

三一、《大英百科全書》誤解吾國紀元

三二、題“室中讀書圖”分寄禹臣、近仁、冬秀

三三、得家中照片題詩

三四、《圖書周報》中余之照片

三五、我國之“家族的個人主義”

三六、第一次訪女生宿舍

三七、思家

三八、游“英菲兒瀑泉山”三十八韻

三九、記本校畢業式

四○、觀西方婚禮

四一、科學社之發起

四二、黃監督不準學生暑期上課

四三、奧太子飛的難死於暗殺

四四、余之書癖

四五、積財不善用,如高臥積薪之上

四六、提倡禁嫖

四七、綺色佳城公民會議第二次旁聽記

四八、統一讀音法

四九、讀《愛茂生札記》

五○、《舊約鷺斯傳》與法國米耐名畫

五一、札記

五二、伊里沙白朝戲台上情形

五三、讀《老子》“三十輻共一轂”

卷五

民國三年七月七日至八月十日

一、《自殺篇》

二、愛迪生拜蜜蜂做老師

三、勉冬秀

四、“時事畫”四十五幅

五、美國亦有求雨之舉

六、美國駐希臘公使義憤棄官

七、錄《舊約以斯拉》一節

八、威爾遜與羅斯福演說之大旨

九、威爾遜

一○、《哀希臘歌》譯稿

一一、乘楣歸來圖

一二、記興趣(Interest)

一三、利用光陰

一四、讀書會

一五、讀《東方未明》

一六、歐洲幾個“問題劇”巨子

一七、諾貝爾獎金

一八、讀《織工》

十九、戒紙菸一

二○、“遺傳”說

二一、讀《獺裘》

二二、印度無族姓之制

二三、瑪志尼語

二四、兩處演說

二五、錄怡蓀來書

二六、撥特勞“吾鄰”之界說

二七、師友匡正

二八、“是”與“非”

二九、游活鏗谷記

三○、赫仆特滿所著劇之長處

三一、標點符號釋例

三二、法律之弊

三三、讀《夢劇》

三四、往聽維廉斯歌曲

三五、解兒司誤讀漢文

三六、記歐洲大戰禍

三七、卡來爾之愛國說

三八、讀《海妲傳》

三九、叔永《活鏗谷遊記》

四○、誰氏之書

四一、答某夫人問傳道

卷六

民國三年八月十一日至九月十五日

一、悉爾演說歐戰原因

二、蔣生論歐戰影響

三、讀君武先生詩稿

四、刺殺奧皇嗣之刺客

五、記奧匈人種

六、本校夏課學生人數

七、送許肇南歸國

八、祖先節

九、青島歸誰

一○、赴苛勿演說

一一、一個模範家庭

一二、還我青島,日非無利

一三、日英盟約

一四、聖安廟記

一五、裴厄司十世死矣

一六、讀《老子》

一七、《神滅論》與《神不滅論》

一八、叔永送肇南斷句

一九、曰德宣戰

二○、歐戰之罪魁禍首

二一、征人臨別圖

二二、都德短篇小說

二三、裴顧《崇有論》

二四、范縝《因果論》

二五、哲學系統

二六、近仁來詩

二七、《棄父行》

二八、亞北特之《自敘》

二九、俄之仁政

三○、波士頓遊記

三一、再論無後

三二、朝鮮文字母

卷七

民國三年九月二十三日至十二月十一日

一、傳記文學

二、遷居

三、海外送歸人圖

四、木爾門教派

五、耶穌之容忍精神

六、錄《新約》文兩節

七、征人別婦圖

八、悼鄭仲誠

九、赴亥叟先生之喪

一○、家書屢為人偷拆

一一、韋蓮司女士之狂狷

一二、惜別

一三、羅斯福演說

一四、紐約美術院中之中國名畫

一五、國家主義與世界主義

一六、“一致”之義

一七、讀葛令《倫理學發凡》與我之印證

一八、周詒春君過美之演說

一九、《李鴻章自傳》

二○、演說之道

二一、近世不婚之偉人

二二、“容忍遷就”與“各行其是”

二三、印度“月中兔影”之神話

二四、理想貴有統系

二五、吾國“月中玉兔”之神話

二六、法人剛多賽與英人毛萊之名言

二七、西人所著之中國詞典

二八、梵文《內典》名字

二九、所謂愛國協約

三○、讀《十字架之真諦》後寄著者書

三一、備作宗教史參考之兩篇呈文

三二、專精與博學

三三、拒虎進狼

三四、西人骨肉之愛

三五、秋柳

三六、讀英譯本《漢宮秋》

三七、記“辟克匿克”

三八、袁氏尊孔令

三九、劉仲端病歿

四○、讀David Harum

四一、世界大同之障礙

四二、讀《墨子》

四三、擇偶之道

四四、大同主義之先哲名言

四五、“Mycountry,rightorwrong”之出處

四六、猶太文豪AsherGinzberg

四七、譯《詩經木瓜》詩一章

四八、墨茨博士

四九、毛萊子爵

五○、節錄《威爾遜訓詞》

五一、歌德之鎮靜工夫

五二、再與節克生君書稿

卷八

民國三年十二月十二日至四年二月十四日

一、論充足的國防

二、金仲藩來書

三、海外之家人骨肉

四、讀戲劇七種

五、世界會十周紀念,詩以祝之

六、《告馬斯》詩

七、世界學生總會年會雜記

八、善於施財之富翁

九、裴立先生對余前二詩之指正

一○、記世界會十年祝典

一一、再游波士頓記

一二、羅斯福昔日之言

一三、英日在遠東之地位

一四、C.W.論男女交際之禮

一五、為學要能廣大又能高深

一六、加滕演說遠東問題

一七、本校學生的文學團體

一八、《李鴻章自傳》果出偽托

一九、矛盾

二○、《戰時新婦》

二一、“室中攝影”兩幀

二二、記新聞兩則

二三、裴倫論文字之力量

二四、與普耳君一段文字因緣

二五、本趙耳寄贈飛瀑冬景影片

二六、西方學者勇於改過

二七、詩貴有真

二八、三句轉韻體詩

二九、羅素論戰爭

三○、荒謬之論

三一、紐約旅行記

卷九

民國四年二月十八日至六月七日

一、自課

二、國立大學之重要

三、寫生文字之進化

四、救國在“執事者各司其事”

五、婉而謔之樂觀語

六、范鴻仙

七、蔣翊武

八、海外學子之救國運動

九、為祖國辯護之兩封信

一○、投書的影響

一一、致張亦農書

一二、塔虎脫演說

一三、吾國各省之歲出

一四、致The Post-Standard”(syracuse)書

一五、往見塔虎脫

一六、韓人金鉉九之苦學

一七、可敬愛之工讀學生

一八、紐約公共藏書樓

一九、理想中之藏書樓

二○、夢想與理想

二一、貝爾博士逸事

二二、《睡美人歌》

二三、《告馬斯》詩重改稿

二四、致留學界公函

二五、吾國之歲出歲入

二六、星期日之演說詞

二七、誤刪了幾個“?”

二八、一九一四年紐約一省之選舉用費

二九、日本要求二十一條全文

三○、《墓門行》

三一、莎士比亞劇本中婦女之地位

三二、陸軍用榻

三三、《致留學界公函》發表後之反響

三四、赴尼格拉縣農會演說

三五、霧中望落日

三六、火車中小兒

三七、黃興等通電

三八、《老樹行》

三九、立異

四○、得冬秀書

四一、書懷

四二、留目學界之日本觀

四三、抵制日貨

四四、致Ithaca Daily News書

四五、遠東戰雲

四六、五月六日晨之感想

四七、東西人士迎拒新思想之不同

四八、韋女士

四九、讀Aucassin and Nicolete

五○、讀In the Shadow of the Glen

五一、觀Forbes—Robertson演劇

五二、又作馮婦

五三、日人果真悔悟乎

五四、《月報》編輯選舉

五五、威爾遜演說詞

五六、哀白特生夫人

五七、藹城演說

五八、第九號家書

五九、都德短篇小說

六○、讀《日本開國五十年史》

六一、狄女士論俄、美大學生

六二、美人不及俄人愛自由

六三、報紙文字貴簡要達意

六四、讀梁任公《政治之基礎與言論家之指針》

六五、吾之擇業

六六、致C.W.書

六七、《墓門行》之作者

六八、東方交易

六九、兩個最可敬的同學

七○、英國哲學家鮑生葵之言

七一、日本議會中在野黨攻擊政府

七二、美國男女交際不自由

七三、秦少游詞

七四、詞乃詩之進化

七五、陳同甫詞

七六、劉過詞不拘音韻

七七、山谷詞帶土音

卷十

民國四年六月十二日至八月九日

一、滿庭芳

二、讀《獵人》

三、日與德開戰之近因

四、楊、任詩句

五、記國際政策討論會

六、記農家夏季“辟克匿克”

七、盛名非偶然可得

八、思遷居

九、再記木爾門教派

一○、讀托爾斯泰《安娜傳》

一一、題歐戰諷刺畫

一二、游凱約嘉湖攝影

一三、夜過紐約港

一四、克鸞達兒軼事

一五、歐美學生與中國學生

一六、節錄《王臨川集》三則

一七、讀《墨子》及《公孫龍子》

一八、《今別離》

一九、婦女參政運動

二○、讀《小人》及《辟邪符》

二一、《論句讀及文字元號》節目

二二、馴鼠

二三、《水調歌頭》今別離

二四、讀詞偶得

二五、讀自居易《與元九書》

二六、讀香山詩瑣記

二七、札記不記哲學之故

二八、老子是否主權詐

卷十一

民國四年八月九日至十一月三日

一、吾之別號

二、王安石上邵學士書

三、不是肺病

四、“時”與“問”有別

五、論“文學”

六、論袁世凱將稱帝

七、臨江仙

八、“破”號

九、“證”與“據”之別

一○、與佐治君夜談

一一、將往哥倫比亞大學,叔永以詩贈別

一二、美國公共藏書樓之費用

一三、凱約嘉湖上幾個別墅

一四、如何可使吾國文言易於教授

一五、瘦琴女士

一六、《百字令》吾母挽白特生夫人

一七、成詩不易

一八、《水調歌頭》杏佛贈別

一九、將去綺色佳留別叔永

二○、辟古德諾謬論

二一、讀《麗莎傳》

二二、英人莫利遜論中國字

二三、《沁園春》別杏佛

二四、對語體詩詞

二五、兩個傭工學生

二六、韋兒斯行文有誤

二七、《新英字典》

二八、拉丁文諺語

二九、讀《獄中七日記》

三○、讀The New Machiavelli

三一、“八角五分”桑福

三二、送梅覲莊往哈佛大學詩

三三、論文字元號雜記三則

三四、叔永戲贈詩

三五、別矣綺色佳

三六、依韻和叔永戲贈詩

三七、有些漢字出於梵文

三八、《古今圖書集成》

三九、調和之害

四○、相思

四一、文字元號雜記二則

四二、讀《集說詮真》

四三、《聖域述聞》中之《孟子年譜》

四四、印書原始

四五、葉書山論《中庸》

四六、姚際恆論《孝經》

四七、讀The Spirit of Japanese Poetry

四八、論宋儒注經

四九、為朱熹辨誣

五○、女子教育之最上目的

五一、女子參政大遊街

卷十二

民國四年十一月廿五日至五年四月十七日

一、許肇南來書

二、楊杏佛《遣興》詩

三、《晚郵報》論“將來之世界”

四、西人對句讀之重視

五、鄭萊論領袖

六、國事壞在姑息苟安

七、錄舊作詩兩首

八、梅、任、楊、胡合影

九、《秋聲》有序

一○、Adler[阿德勒]先生語錄

一一、論“造新因”

一二、讀章太炎《駁中國用萬國新語說》後

一三、再論造因,寄許怡蓀書

一四、七絕之平仄

一五、趙元任

一六、論教女兒之道

一七、美國銀幣上之刻文

一八、和叔永題梅、任、楊、胡合影詩

一九、讀音統一會公制字母

二○、論革命

二一、《水調歌頭》壽曹懷之母

二二、與梅覲莊論文學改良

二三、“文之文字”與“詩之文字”

二四、論譯書寄陳獨秀

二五、叔永答餘論改良文學書

二六、杏佛題胡、梅、任、楊合影

二七、《詩經》言字解

二八、美國初期的政府的基礎

二九、家書中三個噩耗

三○、伊麗鶚論教育宜注重官能之訓練

三一、澤田吾一來談

三二、往訪澤田吾

三三、吾國古籍中之烏托邦

三四、柳子厚

三五、劉田海

三六、叔永詩

三七、憶綺色佳

三八、吾國歷史上的文學革命

三九、李清照與蔣捷之《聲聲慢》詞

四○、胡紹庭病逝

四一、寫定《讀管子》上、下兩篇

四二、評梁任公《中國法理學發達史論》

四三、《沁園春》誓詩(初稿)

四四、怡蓀、近仁抄贈的兩部書

四五、燈謎

四六、《沁園春》誓詩(改稿)

四七、《沁園春》誓詩(第三次改稿)

四八、吾國文學三大病

卷十三

民國五年四月十八日至七月廿一日

一、試譯林肯演說中的半句

二、《沁園春》誓詩(第四次改稿)

三、作文不講文法之害

四、論文字元號雜記四則

五、《沁園春》誓詩(第五次改稿)

六、讀蕭山來裕恂之《漢文典》

七、古代文明易於毀滅之原因

八、談活文學

九、“反”與“切”之別

一○、記“的”字之來源:“之者”二字之古音

一一、元任論音與反切

一二、美國詩人Lowell之名句——一失足成千古恨

一三、死矣袁世凱

一四、論戊戌維新之失敗於中國不為無利

一五、“爾汝”二字之文法

一六、馬君武先生

一七、喜朱經農來美

一八、杜威先生

一九、麥荊尼逸事四則

二○、“威爾遜之笑”

二一、恍如遊子歸故鄉

二二、陶知行與張仲述

二三、白話文言之優劣比較

二四、記袁隨園論文學

二五、得國際睦誼會徵文獎金

二六、記第二次國際關係討論會

二七、覲莊對余新文學主張之非難

二八、克鸞女士

二九、羅素被逐出康橋大學

三○、移居

三一、國事有希望

三二、政治要有計畫

三三、太炎論“之”字

卷十四

民國五年七月二十二日至十一月四日

一、答梅覲莊——白話詩

二、答覲莊白話詩之起因

三、雜詩二首

四、一首白話詩引起的風波

五、杜甫白話詩

六、不要以耳當目

七、死語與活語舉例

八、再答叔永

九、打油詩寄元任

一○、答朱經農來書

一一、蕭伯納之憤世語

一二、根內特君之家庭

一三、宋人白話詩

一四、文學革命八條件

一五、寄陳獨秀書

一六、作詩送叔永

一七、打油詩戲束經農、杏佛

一八、窗上有所見口占

一九、覲莊之文學革命四大綱

二○、答江亢虎

二一、贈朱經農

二二、讀《論語》二則

二三、又一則

二四、論“我吾”兩字之用法

二五、讀《論語》一則

二六、《嘗試歌》有序

二七、讀《易》(一)

二八、早起

二九、讀《易》(二)

三○、王陽明之白話詩

三一、他

三二、英國反對強迫兵役之人

三三、讀《易》(三)

三四、中秋夜月

三五、《虞美人》戲朱經農

三六、研(讀《易》四)

三七、幾(讀《易》五)

三八、答經農

三九、啞戲

四○、改舊詩

四一、到紐約後一年中來往信札總計

四二、白話律詩

四三、打油詩一束

四四、戒驕

四五、讀《論語》

四六、打油詩又一束

四七、寫景一首

四八、打油詩

巷十五

民國五年十一月六日至六年三月廿日

一、歐陽修《易童子問》

二、希望威爾遜連任

三、吾對於政治社會事業之興趣

四、戲叔永

五、黃克強將軍哀辭

六、編輯人與作家

七、舒母夫婦

八、發表與吸收

九、作《孔子名學》完自記二十字

一○、陳衡哲女士詩

一一、紐約雜詩(續)

一二、美國之清淨教風

一三、月詩

一四、打油詩答叔永

一五、“打油詩”解

一六、古文家治經不足取

一七、論訓詁之學

一八、論校勘之學

一九、近作文字

二○、印象派詩人的六條原理

二一、詩詞一束

二二、黃梨洲《南雷詩歷》

二三、論詩雜詩

二四、威爾遜在參議院之演說詞

二五、羅斯福論“維持和平同盟”

二六、維持和平同盟會之創立

二七、補記“爾汝”

二八、一九一六年來往信札總計

二九、中國十年後要有什麼思想

三○、在斐城演說

三一、湖南相傳之打油詩

三二、記朋友會教派

三三、小詩

三四、寄經農、文伯

三五、迎叔永

三六、王壬秋論作詩之法

三七、袁政府“洪憲元年”度預算追記

三八、無理的干涉

三九、落日

四○、叔永柬胡適

四一、“赫貞旦”答叔永

四二、寄鄭萊書

四三、又記“吾我”二字

四四、記燈謎

四五、蘭鏡女士

四六、哥倫比亞大學本年度之預算

四七、威爾遜連任總統演說詞要旨

四八、論“去無道而就有道”

四九、艷歌三章

五○、吾輩留學生的先鋒旗

五一、俄國突起革命

五二、讀報有感

五三、趙元任辨音

卷十六

民國六年三月二十一日至六月一日

一、《沁園春》俄京革命

二、讀厄克登致媚利書信

三、■

四、中國科學社第一次年會合影

五、林琴南《論古文之不宜廢》

六、漢學家自論其為學方法

七、幾部論漢學方法的書

八、杜威先生小傳

九、九流出於王官之謬

一○、訪陳衡哲女士

一一、覲莊固執如前

一二、作《論九流出於王官說之謬》

一三、記荀卿之時代

一四、《沁園春》新俄萬歲

一五、清廟之守

一六、我之博士論文

一七、新派美術

一八、讀致韋女士舊函

一九、寧受囚拘不願從軍

二○、關於歐戰記事兩則

二一、瞎子用書

二二、絕句

二三、紐約《世界報》

二四、在白原演說

二五、祁喧“事類串珠”

二六、博士考試

二七、改前作絕句

二八、辭別杜威先生

二九、《朋友篇》寄怡蓀、經農

三○、《文學篇》別叔永、杏佛、覲莊

卷十七

民國六年六月九日至七月十日

一、歸圍記

文摘

書摘

第卅一件 洪致應信三紙昨晚總理原件發回,內中三樣問題:

一、領款不接頭,欲兄代辦,兄亦未見明文,須吾弟將雪老電請此數及中央允準復電原稿抄附領狀之上,方為合格。茲先將原領紙送回,乞察收。

一、總統屬開辦法,已說明禮拜二送去,切勿誤。

一、征蒙一件,請自送至參謀處可也。

以上三節,俟三鍾時面談一切。第一見大總統時可謝其發款。略將以後辦法陳說。夔丞老弟。小兄名心照。十二半夜。

第卅二件 洪致應信 夔丞弟足下:陳文泰回,寄一函,又一專函,諒已達到。手摺遞後,口口欣悅云:足見(雲款已付,勿念)老弟辦事甚力。對於《民強》,允月協五百,先發四個月,頃已電博謙來取矣,免匯兌張揚也。

第卅三件 錢錫霖致應信仁兄先生鑒:暢談快甚。英傑相逢,惜冗俗不得常聚。去年岳南尤蒙庇愛,心心相印,兩有同情也。附上南京軍警聯合徽章一具,以證聯合,以表慕敬。台旆有行期,乞早示知,抽閒謀一聚之樂何如?即頌旅祺。弟錢錫霖免冠。

敬再啟者,姚君振新為弟世好,與我兄亦有舊,其才德固不必弟言也,務乞雅愛,攜同南下,位置一席,姚君可報知己,而我公亦惠及故人也。戴叩勛安。錫霖又及。(送來徽章號碼一千九十二號。又及)

第卅四件 張紹曾致應函夔丞仁兄大鑒:敬啟者,前上函電,計登簽閣,每憶道範,時切神馳。京師自孫黃二公惠然而來,與大總統握手言歡,社會之歡迎,日有數起,足為南北感情融洽之證,不勝為民國前途慶。茲有內務部秘書長洪述祖先生南下公幹,因不知台端住址,特函介紹。洪君於民國之建設,多所規劃,當道成依賴之,倘來造訪,或有就商事件,務請照拂一切,裨益大局,不勝感企之至。弟如恆栗碌,乏善足陳。台從何日北上?至盼駕臨,暢敘別情

也。敬請台安。愚弟張紹曾鞠躬。九月十七日。

第卅五件 應夔丞信 洪來電,奉總統府特委,為與夔因改為秘密結約,以便進行,定禮拜三即正月廿二日由京直南,廿三號晚抵寧轉申。妾事與棧房,速辦定。妾即交蔡良去辦:棧定新洋棧,即桂仙底子翻造之處;統照前信一一辦妥,約計千元之譜。夔約禮拜三下午一點快車來滬。或今日晚車來,均不定。此間諸事都大順大吉,百凡如意。另獲款五千,已匯趙菊椒由寧交其帶申,俟夔蒞再收。夔手泐。正月廿一日。應夔丞印。

雪老來吳未晤。一切事與寧軍務司接洽矣。李妾侍從大好,請放心。二大人是否回寧?隔哥病阿曾好?桂妹身體好否?為念。夔又及。正月廿一日。

第卅六件(印刷品) 監督議院政府神聖裁判機關簡明宣告文

嗚呼!今日之民國,固千鈞一髮,極危極險,存亡呼吸之秋也。譬若嬰孩,正維護哺養之不暇,豈容稍觸外邪!本機關為神聖不可侵犯之監督議院政府之特別法庭,凡不正當之議員政黨,必據四萬萬同胞授與之公意,為求共和之幸福,以光明公道之裁判,執行嚴厲正當之刑法,行使我天賦之神權,奠定我莊嚴之民國。今查有宋教仁莠言亂政,圖竊權位;梁啓超利祿薰心,罔知廉恥;孫中山純盜虛聲,欺世誤國;袁世凱獨攬大權,有危約法;黎元洪群小用事,擅作威福;張季直破壞鹽綱,植黨營私;趙秉鈞不知政本,放棄責任;黃克強大言惑世,屢誤大局;其餘汪榮寶、李烈鈞、朱介人輩,均為民國之神奸巨蠹:內則動搖邦本,賊害同胞,外則激起外交,幾肇瓜分,若不加懲創,恐禍亂立至。茲特於三月廿日下午十時四十分鐘,將宋教仁一名,按照特別法庭三月初九日第九次公開審判,由陪審員薛聖渡君等九員一致贊同,請求代理主席副法官葉義衡君判決死刑,先行即時執行。所有罪狀,當另行羅列宣布,分登各報,俾中外成知,以為同一之宋教仁儆。以上開列各人,倘各自悛悔,化除私見,共謀國是,而奠民主,則法庭必赦其已往,不事株求。其各猛省凜遵,切切。此布。

第卅七件 寄朱姓信稿一紙並附寄趙信稿一紙

致北京亮果巷朱函

經田先生足下:還上假款,除現撥外,並向長江總稽查黃漢湘君處劃交千元,曾否收到,為念。洪蔭芝老伯今日蒞此,詢以所事,浙未回電;偵之社會,又有小部受人唆使,肆意反對,皆由此公患得患失,出爾反爾所致也。與此事並無絲毫芥蒂於其間,不過遠望桑梓,令人心悸。公為人望,必仗舍已救時,以應浙人求治之殷,解此倒懸之民耳。蓋浙之正紳大半寓申,現當事者率新進之徒,而實有功績者又被謫山林,甚有罪以大辟者。試問功罪倒置,人心平否?恃功怨大,亂機叢生矣。況防營只知仰邀上意以結合,豈能再顧及民情之向背耶!除已會同正紳馳電。中央外,並將致中央密函秘呈,乞查明回寄至上海文元坊為盼。口口立正上書。正月廿五晚。 P106-108

作者簡介

胡適,(1891~1962),安徽績溪人。中國近現代著名學者、一代國學大師。1910年赴美留學,曾師從著名哲學家杜威。1917年回國後,任北京大學教授,並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文章《文學改良芻議》,提倡白話文,主張文學革命,是新文化革命的重要領軍人物。曾任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北京大學校長。1938年,國民政府任命其為駐美大使。1957年,任台灣“中央研究院院長”。胡適一生治學勤謹、學識淵博,著述甚豐,在文學、史學、哲學等多領域都有開創性的建樹,並致力於把世界先進文化引入中國,同時把中國的優秀文化推向世界。他的思想和事業,在中國、在世界,都產生過廣泛而深刻的影響,直到今天還被人們所研究和關注。著有《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卷)、《國語文學史》、《白話文學史》等。

序言

這幾十萬字的日記,最初用《藏暉室札記》的標題,由亞東圖書館出版;後來改稱《胡適留學日記》,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現在仍用《胡適留學日記》的標題,由台北商務印書館出版。

我借這個機會,改正這裡面幾個錯誤:

一、頁七九七,《讀(集說詮真)》條。《集說詮真》的作者是天主教司鐸黃伯祿斐默氏,我當年錯認他是一個外國人,故說,“又以其出於外人之手也,故記以褒之。”黃伯祿是江蘇海門人,是一位很有學問的天主教神父,他的著作很多。方豪先生去年曾指出我這個錯誤,我很感謝他的指示。

二、頁七九九一八○○《印書原始》一條。依現在的知識看來,此條錯誤不少,例如,其中引《事物原會》說隋文帝開皇十三年敕“廢像遺經,悉命雕板。”末四字當作“悉令雕撰。”又如其中說“宋仁宗慶曆中,有布衣范異者,為活字板”,范畀當作畢異。畢異的活字,詳見沈括的《夢溪筆談》。

三、頁八。四,第十行: “至於唐人之繁而無當(邢骨以百八十四字注《學而第一》四字,孔穎達以千六百四十字注“俟我於著乎而”三語)”。……

邢骨是宋太宗真宗時人,他的《論語正義》是成平二年(西曆九九九年)奉詔撰定的。所以“唐人之繁而無當”應該改作“唐宋人諸經疏之繁而無當”。

這幾條錯誤都在七頁之內。其他錯誤想必還不少,倘蒙讀者隨時指示,我很感謝。

民國四十六年除夕,在紐約記

名人推薦

爭你們個人的自由,便是為國家爭自由!爭你們自己的人格,便是為國家爭人格!自由平等的國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來的!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認真的做事,嚴肅的做人。做學問要在不疑處有疑,待人時要在有疑處不疑。一個國家沒有紀實的新聞而只有快意的謠言,沒有公正的批評而只有惡意的謾罵和醜詆,——這是一個民族的大恥辱。

——胡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