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著因襲的重擔,肩住黑暗的閘門

背著因襲的重擔,肩住黑暗的閘門

《背著因襲的重擔,肩住黑暗的閘門》是2013年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魯迅。該書主要收錄了魯迅1918—1935年發表於各類報刊的雜文。

內容介紹

百年前,懷著改造國民精神的啟蒙主義理想走上文學之路

歷經了五四的吶喊與彷徨,目睹了血的屠戮與“暗暗的死”

堅守中質疑,質疑中又堅守

他將為我們呈現出怎樣的“社會相”與“人的靈魂”?

又描繪出怎樣的“時代的眉目”?

他的雜文反映了極其深廣和真實的歷史內容。如他自己所言,“不敢說是詩史,其中(卻)有著時代的眉目”。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到五卅運動、三·一八慘案、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以及九·一八事變,現代中國的重大事件,通過魯迅筆下的軍閥政客、遺老遺少、紳士清客、“革命小販”、“第三種人”、“洋場惡少”、“叭兒狗”、“落水狗”、“假洋鬼子”等躍然紙上;對章太炎、李大釗、劉和珍、韋素園、劉半農等時代人物的感人描繪,深入人心。他為我們書寫了一部中國近現代社會史、思想史、文化史的“百科全書”。

魯迅的雜文反映了極其深廣和真實的歷史內容。本書收錄了魯迅1918—1935年發表於各類報刊的雜文,主題圍繞百年前的歷史環境、事件、人物而展開評論,見證了魯迅對中國人和當時一些重大歷史事件的思考和求索,顯示出作者的一種歷史家的眼光和自覺。

作者介紹

魯迅(1881—1936)

中國近現代文學家、思想家。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樟壽,字豫山。“魯迅”是他1918年為《新青年》寫稿時開始使用的筆名,從此成為世人最崇敬的筆名。魯迅先生青年時代曾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04年初,入仙台醫院專門學醫,後從事文藝創作,希望以此改變國民精神。魯迅先生一生寫作計有600萬字,其中著作約500萬字,輯校和書信約100萬字。作品包括雜文、短篇小說、詩歌、評論、散文、翻譯作品等。對“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文學產生了深刻而廣泛的影響。

作品目錄

第一編 1918年
隨感錄二十五 / 3
隨感錄三十八 / 5
第二編 1919年
隨感錄三十九 / 11
隨感錄五十六 “來了”/ 14
隨感錄五十七 現在的屠殺者 / 16
隨感錄五十八 / 17
隨感錄六十一 / 19
隨感錄六十二 / 21
隨感錄六十六 / 22
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 / 23
第三編 1922年
所謂“國學” / 37
不懂的音譯 / 39
即小見大 / 43
第四編 1924年
論照相之類 / 47
第五編 1925年
雜憶 / 57
論睜了眼看 / 65
論“他媽的!” / 70
忽然想到之一二三四 / 74
忽然想到之五六 / 80
忽然想到之十、十一 / 85
夏三蟲 / 94
北京通信 / 96
並非閒話之二 / 99
十四年的“讀經” / 102
這個與那個 / 106
碎話 / 113
堅壁清野主義 / 116
學界的三魂 / 120
古書與白話 / 124
一點比喻 / 127
送灶日漫筆 / 130
談皇帝 / 133
空談 / 135
第六編 1927年
略論中國人的臉 / 141
談“激烈” / 145
“公理”之所在 / 150
新時代的放債法 / 152
小雜感 / 154
盧梭和胃口 / 158
文學和出汗 / 162
怎么寫(夜記之一) / 164
流氓的變遷 / 172
現今的新文學的概觀 / 175
第七編 1931年
黑暗中國的文藝界的現狀 / 183
上海文藝之一瞥 / 187
中華民國的新“堂·吉訶德”們 / 200
第八編 1932年
辱罵和恐嚇絕不是戰鬥 / 205
第九編 1933年
經驗 / 211
“論語一年” / 213
第十編 1934年
《看圖識字》 / 221
隔膜 / 223
憶韋素園君 / 227
憶劉半農君 / 232
第十一編 1935年
拿破崙與隋那 / 237
弄堂生意古今談 / 238
在現代中國的孔夫子 / 24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