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停飲型胃下垂

【治法】逐飲祛痰,健脾和胃。 【方藥】小半夏湯合苓桂術甘湯加減。 【注意】中醫治療胃下垂不僅可根據辨證套用中藥湯劑,也可配合針灸、按摩等其他治療方法。

主症

脘腹不適、脹滿,胃中有振水音或水走腸間漉漉有聲,噁心、嘔吐清水痰涎,或不欲飲水,或飲入易嘔,或熱飲不多,或脘腹喜暖喜按、背寒冷如掌大,或心悸氣短、頭暈目眩。舌質淡,苔白膩,脈濡滑或弦滑。

治法

逐飲祛痰,健脾和胃。

方藥

小半夏湯合苓桂術甘湯加減。

茯苓12g,黨參15g,桂枝9g,白朮12g,半夏10g,砂仁6g,枳殼9g,大腹皮,黃芪18g,建曲12g,麥芽12g,炙甘草6g,生薑5g,大棗6枚。

方解

方中半夏、生薑取小半夏湯之意,以祛痰和胃,降逆止嘔;茯苓、桂枝、白朮、炙甘草取苓桂術甘湯之意,以溫化痰飲,健脾利濕;黨參、黃芪補益中氣,砂仁、建曲、麥芽健脾和胃消食;枳殼、大腹皮理氣調中;大棗補和中;炙甘草兼能調和諸藥。諸藥配合,具有逐飲祛痰,健脾和胃,補氣調中之功效,切中胃腸停飲型胃下垂之發病機制。

注意事項

中醫治療胃下垂不僅可根據辨證套用中藥湯劑,也可配合針灸、按摩等其他治療方法。在根據辨證分型套用基本方治療時,應注意隨症情靈活加減,並宜配合飲食調養、起居調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