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

胃脘

胃脘,器官名, 泛指胃腔。在《素問·氣穴論》中有記載。"《黃帝內經》:"脘,通胃,氣之所積。"後《類經圖翼》列為中脘穴之別名。胃上口賁門稱上脘,胃下口幽門稱下脘,界於上下口之間的胃體稱中脘。 胃脘是一個中醫名詞。古人認為胃脘處在心下,歧骨(劍突)下的部位為心窩部,在這個部位發生的疼痛,即為心下痛,心口痛、心窩痛、也稱心痛。後世很多醫家認識到胃與心的解剖部位完全不同,故又把胃痛與心痛區別開來。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①泛指胃腔。

②經穴別名。《素問·氣穴論》:"上紀者,胃脘也。"王冰注:"謂中脘也。"《黃帝內經》:"脘,通胃,氣之所積。"後《類經圖翼》列為中脘穴之別名。而《針灸聚英》又為上脘穴之別名。參見各條。

胃脘,包括整個胃體。胃上口賁門稱上脘,胃下口幽門稱下脘,界於上下口之間的胃體稱中脘。 胃脘是一個中醫名詞。古人認為胃脘處在心下,歧骨(劍突)下的部位為心窩部,在這個部位發生的疼痛,即為心下痛,心口痛、心窩痛、也稱心痛。後世很多醫家認識到胃與心的解剖部位完全不同,故又把胃痛與心痛區別開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