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麴黴病

肺麴黴病

肺麴黴病是現代詞,是一個專有名詞,指的是病名。

肺麴黴病主要由煙麴黴

肺麴黴病肺麴黴病
感染引起,少數為黑麴黴土麴黴黃麴黴構巢麴黴等。大多數是在原有肺部疾患的基礎上或因長期使用抗生素和激素後繼發感染。臨床上分四型:(1)肺麴黴球。(2)變態反應性麴黴病。(3)支氣管-肺炎型麴黴病。(4)繼發性肺麴黴病。主要表現為咳嗽、咳痰和反覆咯血。多次深部取痰塗片或培養陽性時,結合臨床可確診。治療上應注意治療原發病和增強機體免疫力。並根據不同類型及病情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案。一般預後較佳。

臨床表現

1.肺麴黴球: 一般無明顯全身症狀,但可有刺激性咳嗽和反覆大咯血。
2.變態反應性麴黴病: 畏寒、發熱、乏力、刺激性咳嗽,伴明顯哮喘。咯棕黃色膿痰,有時帶血。病變部位可聞乾、濕羅音。
3.支氣管-肺炎型麴黴病: 咳嗽咳痰乏力食慾減退等。病變侵襲肺實質則呈肺炎改變,並壞死化膿,形成肺膿腫。可有肺部實變體徵及濕性羅音。 4.繼發性肺麴黴病: 有原發疾病的表現,並有發熱、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難等。雙肺可有乾、濕性羅音。

診斷依據

1.肺麴黴球多繼發於肺

肺麴黴病肺麴黴病
結核空洞、肺癌空洞或支氣管擴張的囊腔內。變態反應性曲菌病多發生在對麴黴過敏者,吸入大量麴黴孢子後,麴黴菌絲引起支氣管黏膜炎症及肺炎。繼發性肺麴黴病多見於重病患者及機體免疫力低下者。
2.咳嗽、咳痰、反覆咯血。
3.肺部可聞乾、濕性羅音。
4.痰塗片或培養和組織學檢查發現麴黴菌絲或孢子。
5.血嗜酸細胞增多。
6.曲酶抗原皮膚試驗及血清沉澱試驗陽性。
7.胸部X線檢查可呈斑點狀、結節狀或雲絮狀陰影。麴黴球典型的徵象為密度均勻似球狀,其上方有薄壁半月形透亮區,麴黴球可隨體位變動而變動,呈“鐘形陰影”。好發部位為肺上葉。

治療原則

1.積極治療原發病。
2.對症治療:止咳祛痰平喘,繼發細菌感染時用抗生素。
3.抗真菌藥物套用。
4.麴黴球所致反覆咯血者可手術切除病源。

用藥原則

1.曲球菌一般對抗真菌藥物效果不佳,應爭取手術治療。
2.變態反應性曲菌病首先要脫離與曲菌接觸,避免吸入曲菌孢子。必要時可服用舒張支氣管藥物(如氨茶鹼、舒喘靈)或糖皮質激素等。
3.支氣管-肺炎型和繼發性肺曲菌病可用二性黴素B與5-氟胞嘧啶聯用。也可用二性黴素B與利福平聯用。並可行噴霧吸入治療。常用抗真菌藥氟康唑對麴黴往往無效。

輔助檢查

1.一般患者檢查專案以檢查框限“A”為主;
2.對需與空洞型肺結核、癌性空洞、肺膿腫等疾病相鑑別時,檢查專案可包括檢查框限“A”、“B”或“C”。

療效評價

1.治癒:症狀體徵消失,X線檢查肺部病變吸收消散,痰塗片檢查無異常發現,培養3次陰性。麴黴球經外科手術切除,無復發者。
2.好轉:症狀體徵好轉,胸部X線檢查病變吸收好轉,痰塗片或培養陰性。
3.未愈:症狀體徵未改善,胸部X線檢查病源未吸收,痰塗片或培養陽性。

專家提示

肺麴黴病,多發生於家禽飼養員和有關人員。麴黴侵入肺組織而發生壞死性支氣管肺炎,侵入肺空洞或擴張的支氣管形成麴黴球。本病確診需依靠病原學檢查。變態反應性肺麴黴病經脫離與麴黴接觸,避免吸入麴黴孢子後,病情可自行緩解。肺麴黴球一般用手術治療。支氣管-肺炎型和繼發性肺麴黴病為難治的麴黴病之一,用抗真菌藥及支持對症療法有一定效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