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球菌肺炎(肺炎鏈球菌肺炎)

肺段或肺葉呈急性炎性實變,患者有寒戰、高熱、胸痛、咳嗽和血痰等症狀。 近年來由於抗菌藥物的廣泛套用,臨床上症狀輕或不典型病較為多見。 一、抗菌藥物治療。

肺炎球菌肺炎是由肺炎球菌或肺炎鏈球菌所引起,占院外感染肺炎中的半數以上。肺段或肺葉呈急性炎性實變,患者有寒戰、高熱、胸痛、咳嗽和血痰等症狀。近年來由於抗菌藥物的廣泛套用,臨床上症狀輕或不典型病較為多見。. 病因 肺炎球菌為革蘭陽性球菌,常成對(肺炎雙球菌)或呈鏈狀排列(肺炎鏈球菌),這些細菌為上呼吸道正常菌群,只有當免疫力降低時方始致病。發病以冬季和初春為多,吸菸者、痴呆者、充血性心衰、慢性病患者、慢支炎、支氣管擴張、以及免疫缺陷病人均易受肺炎球菌侵襲。.. 症狀 患者常有受涼淋雨、疲勞、醉酒、精神刺激、病毒感染史,半數病例有數日的上呼吸道感染的先驅症狀。. 起病多急驟,有高熱,半數伴寒戰,體溫在數小時內可以升到39-40℃,高峰在下午或傍晚,也可呈稽留熱,與脈率相平行。患者感全身肌肉酸痛,患側胸部疼痛,可放射到肩部、腹部,咳嗽或深呼吸時加劇。痰少,可帶血絲或呈鐵鏽色。胃納銳減,偶有噁心、嘔吐、腹痛或腹瀉,有時誤診為急腹症。. 肺炎病變早期體徵不明顯,年老和幼兒患者,以及繼發於其它疾病時,臨床表現常不典型。 檢查 血常規:白細胞計數多數在10-30×109/L,中性粒細胞多在80%以上。. 痰塗片檢查:有大量中性粒細胞和革蘭陽性成對或短鏈狀球菌。. 痰培養:在24-48h可以確定病原體。. X線檢查:近年來典型的X線片已較少見。 治療 一、抗菌藥物治療。 . 一經診斷應立即開始抗生素治療,不必等待細菌培養結果。對肺炎球菌肺炎,青黴素G為首選。亦可用林可黴素每日2g靜脈滴注;重症患者還可其他頭孢菌素,如頭孢噻吩,頭孢唑啉;氟喹諾酮類藥物,如氧氟沙星;環丙沙星。抗菌藥物療程一般為5-7天,或在退熱後3天停藥。. 二、支持療法。. 病人應臥床休息,注意足夠蛋白質、熱量和維生素等的攝入,觀測呼吸、心率、血壓及尿量,注意可能發生的休克。有明顯胸痛,可給少量止痛劑,如可待因15mg可予緩解。不用阿斯匹林或其他退熱劑,以免大量出汗,脫水,引起臨床判斷錯誤。鼓勵飲水每日1-2L。中等或重症患者應給氧。. 三、併發症的處理。. 四、感染性休克的治療。 .. . . .. .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